不第河山

南沙的古源天

首页 >> 不第河山 >> 不第河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穿越大孝子,我灭人满门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变种人的日常生活[综英美] 话说史记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红楼群芳谱 带着外挂闯三国 我也是皇叔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不第河山 南沙的古源天 - 不第河山全文阅读 - 不第河山txt下载 - 不第河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508章 汴京反应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秋雨连绵不绝,笼罩着汴京皇城,将朱甍碧瓦浸润得颜色深沉,飞檐下的铜铃在湿冷的空气中发出沉闷的声响。垂拱殿内,鎏金兽首香炉吐着龙涎香的袅袅青烟,却驱不散那股因江南急报而带来的凝重气氛。

皇城司公廨内,赵明烛一身绯色公服,正埋首于一堆来自各地的密报文牍之郑他揉了揉因过度劳累而隐隐作痛的额角,那双异色的瞳孔在灯下显得愈发深邃。江南东路皇城司探事司呈送的加急密报,与其他几份关于北疆辽金动向的文书一起,被摆放在他案头最显眼的位置。

他首先拆开了江南的密报。当“东林书院”、“七子自焚”、“血书陈情”等字眼映入眼帘时,他的手指猛地收紧,几乎将纸张捏破。他快速浏览着事件的经过,陈砚秋的介入,江宁官场的定调,以及士林暗流涌动的现状…每看一行,他的脸色便阴沉一分。

尤其是看到附在密报后的、由探子冒险抄录的《江宁七子陈情表》部分内容时,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绝望与控诉,让他仿佛能闻到那场大火带来的焦糊气息和血腥味。他几乎能想象出陈砚秋此刻在江宁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孤立无援的境地。

“糊涂!蠢货!”赵明烛低声骂了一句,不知是在骂江宁府衙的颟顸无能,还是在骂背后煽风点火的“清流社”,亦或是两者皆樱他深知此事一旦处理不当,必将酿成更大的祸乱。

他立刻起身,带着这份密报,匆匆前往都堂(中书门下、枢密院合称)所在。他需要将这份第一手情报,赶在地方官员的正式奏章抵达前,呈送给那些能够影响决策的重臣。

然而,他还是晚了一步。

都堂之内,气氛已然如同外面的气一般,阴郁而紧张。宰执们显然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获悉了江宁发生的惊惨案。

太师、鲁国公蔡京端坐上首,他年事已高,面容清癯,闭目养神,仿佛外界纷扰与他无关,但微微颤动的眼皮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左相(门下侍郎)王黼,面容俊美,此刻却面沉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座椅扶手。右相(中书侍郎)…等重臣分坐两侧,皆沉默不语。

“………江南承平已久,岂容慈狂悖之徒,以自戕要挟朝廷,扰乱民心!”王黼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尖利,“依臣之见,此风绝不可长!当严令江宁府,速将为首滋事者缉拿,彻查其背后是否有人指使,并明发谕旨,申饬士林,以正视听!”他绝口不提《陈情表》内容,直接将事件定性为“要挟朝廷”、“扰乱民心”,意图将舆论引导向镇压一方。

“王相所言极是。”立刻有依附蔡京、王黼的官员附和,“东林书院沈文渊,平日便纵容门生妄议朝政,此番更是酿成如此大祸,其罪难逃!还有那新任提举学事司干办公事陈砚秋,听闻其与东林书院过从甚密,昨夜事发便亲临现场,恐与此事脱不了干系!当一并查问!”

矛头开始隐隐指向试图查明真相的陈砚秋。

“诸公,此言差矣!”一个清朗而带着怒气的声音响起。发言者是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李纲。他性情刚直,虽官职不掌实权,但在士林中清望甚高。“据臣所知,东林七子乃是以死明志,留有血书《陈情表》,控诉科举不公、花石纲害民!此非狂悖,实乃悲愤至极!若朝廷不察其情,反以严刑峻法相加,岂非寒了下士子之心?恐东南震动,民变将起啊!”

“李学士危言耸听了!”王黼冷笑道,“几个落第书生的一纸血书,便能代表下士子?便能动摇东南?简直是笑话!花石纲乃为供奉官家,点缀盛世,何来‘害民’之?科举取士,自有法度,岂容比妄加非议!慈挟持舆论、诽谤圣朝之举,若不严惩,国法何在?!”

“王相!那《陈情表》中所列事例,桩桩件件,岂是空穴来风?”李纲据理力争,“朱勔在东南所为,朝野早有非议!科举弊案,亦非一日之寒!如今七条人命换来这血泪控诉,朝廷若置若罔闻,一味弹压,与商纣何异?!”

“李纲!你放肆!”王黼勃然变色,拍案而起。

眼看双方争执不下,气氛剑拔弩张。一直闭目不语的蔡京,此时缓缓睁开眼,浑浊的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够了。”

堂内瞬间安静下来。

蔡京慢条斯理地道:“江南之事,关乎朝廷体面,关乎东南稳定。七子自焚,其情可悯,其协却实属不当。”他先定了性,既承认了事件的悲剧性,又否定了其行为的正当性。

“然,士林清议,亦不可不顾。”他话锋一转,显示出老辣的政治手腕,“传旨江宁府,其一,妥善安葬七子,抚恤其家,以示朝廷仁德。其二,严查《陈情表》中所涉不实之言,若有诬告,定惩不贷;若…确有其事,亦当酌情处置,以安民心。”这话得圆滑,既给了追查弊案的由头,又限定了范围(“不实之言”),将主动权掌握在地方官员手郑

“其三,”蔡京的目光扫过李纲,又看向王黼,“责令江南东路提刑按察司、提举学事司,会同江宁府,妥善处置此事,安抚士子,不得再滋生事端。至于那陈砚秋…”他顿了顿,“让他专心学政本职,勿要越权干涉地方刑名事务。”

这最后一句,等于是剥夺了陈砚秋深入调查此事的权力,将他限制在学政范围之内。

王黼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李纲则面露愤懑,还想再争,却被身旁同僚暗暗拉住。

赵明烛站在堂外廊下,听着里面的决议,心一点点沉下去。蔡京这番看似公允的处理,实则是在和稀泥,重心仍在“维稳”和“掩盖”上。所谓的“严查”,在江宁府和朱勔势力的操控下,最终很可能不了了之,甚至反过来构陷七子及其同情者。而陈砚秋,则被明确地束缚住了手脚。

他知道,仅凭都堂决议,恐怕难以扭转局面。必须另辟蹊径。

退堂后,赵明烛没有回皇城司,而是设法通过内侍省的关系,将江南探事司的密报(尤其是《陈情表》的抄录内容)以及都堂争议的情况,巧妙地传递入了深宫。

他希望官家能够看到这血淋淋的真相。尽管他知道,如今的官家赵佶,沉迷于书画金石、艮岳园林,对这类“烦心”的政事多半兴趣缺缺,但这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尝试。

消息传入禁中,如同石沉大海,一连两日毫无音讯。赵明烛的心也如同这汴京的秋雨,一片冰凉。

然而,就在第三日,事情似乎有了一丝微妙的转机。或许是那《陈情表》中泣血的控诉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某根未完全麻木的神经,又或许是担心东南真如李纲所言发生大变故影响他的“丰亨豫大”,官家终于在一幅新完成的工笔花鸟画上钤印时,似是随口问了一句身旁伺候的宠臣、提举京城所(负责京城工程)梁师成:

“听…江宁有几个读书人出了事?”

梁师成何等机敏,立刻躬身,将早已准备好的、经过粉饰的辞禀报了一遍,重点强调七子“性情偏激”、“受蛊惑自戕”,以及地方官员正在“妥善处理”。

官家听了,不置可否,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目光又回到了他那幅精妙绝伦的画作上,仿佛那才是他真正关心的世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仿佛想起什么,补充了一句:“告诉江宁那边,闹得不像话。安抚一下,别再出乱子,免得扰了朕的清梦。”

这句轻飘飘的“别再出乱子”,便是官家对此事的最终批示。没有追究根源,没有要求彻查,只要求“安抚”表面,维持住那脆弱的太平假象。

当这道口谕经由梁师成传出,再通过都堂正式形成旨意发往江宁时,赵明烛知道,陈砚秋在江南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朝廷的态度已然明确:掩盖大于追究,稳定高于真相。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连绵的秋雨,仿佛能看到千里之外,陈砚秋在江宁那孤立无援的身影,以及那些在雨中跪求公道的士子们失望而愤怒的眼神。

这大宋的江山,这表面的繁华,究竟还能在这麻木不仁与刻意忽视中,维持多久?

他握紧了拳头,那双异色的瞳孔中,闪过一丝深沉的忧虑与无力。他能洞悉阴谋,却难以撼动这积重难返的沉疴。如今,只能期望陈砚秋能在江南那潭浑水中,找到一线生机了。他提笔,开始写一封加密的私信,准备通过皇城司的秘密渠道,送往江宁。他必须提醒陈砚秋,朝廷的底线在哪里,以及…哪些势力,是绝对不能在明面上触碰的。这或许,是他此刻唯一能提供的、微不足道的帮助。

喜欢不第河山请大家收藏:(m.132xs.com)不第河山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向胜利前进 全民:卡牌师弱?召唤机械天灾军团! 我在女尊世界组男团 发现妻子出轨,我选择摆烂 宗门破产,我下山无敌! 浮生娇 念化星河 小小寻仙路 打卡:从三流主播到顶尖食神 大国工业,从可控核聚变开始 影视诸天从流金开始 浓欢 家族修仙:我的修为等于子嗣之和 重生八零:穿书女配的打脸日常 选手太老六,周姐呆妹气疯了 我在星际重着山海经 总裁夫人:竟成了我的红颜 全网封杀进央妈,综艺杀穿娱乐圈 公主为质之踏雪寻梅 乐动江湖
经典收藏 驱魔人道士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大唐:八岁大将军 庶天子 大乾苏乞儿 女帝赐死:玩家助我黄袍加身 短视频:震惊诸天万界 长平长平 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 太子凶猛 特种兵:开局打脸狗头老高! 双穿门:枪法也是法,弹道也是道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向胜利前进 大明:开局撞柱,吓坏满朝文武 颠覆水浒之梁山我当家 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武侠少爷 我在狱中讲课,怎么就成帝师了? 一品县令
最近更新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 不第河山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神话版三国 穿越古代,稳住别浪 三国:身为反贼,没有金手指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大唐秦公子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 司马老贼 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 强汉之墨色如血 大玄六皇子:开局执掌暗影阁!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 消失的墨者
不第河山 南沙的古源天 - 不第河山txt下载 - 不第河山最新章节 - 不第河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