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思雨脸上时,她做了一个决定:要去海边。这个念头来得突然,却异常强烈。她已经记不清上次看海是什么时候了,或许是半年前,或许是更久以前。那时候的她,还沉浸在与吴的纠缠中,连海浪声都带着苦涩。
启程:驶向蔚蓝
思雨简单收拾了行李,在店门口挂上“临时休息”的牌子。上车后,她设置良航目的地:连岛海滨浴场。车子驶出城区,驶上国道的那一刻,一种久违的自由感突然涌上心头。
国道两旁的风景确实如她听闻的那样美丽。苏北地区的秋色正浓,道路两旁的白杨树已经披上金装,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收割后的田野裸露着肥沃的土壤,偶尔能看到几只白鹭在田间漫步。近几年来,这里的道路修缮得更加平整,沿途的村镇也焕然一新,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展现着新农村的崭新面貌。
思雨摇下车窗,让清冽的秋风吹进车内。风中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她深深呼吸,感觉胸腔中积压许久的郁结似乎正在慢慢消散。
连岛:初遇大海
到达连岛时已近中午。秋日的海滨游客稀少,思雨踩着细软的沙子走向海边。当那一望无际的蔚蓝映入眼帘时,她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停滞了一瞬。
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岸边,发出低沉而持续的声响。思雨脱掉鞋子,赤脚走在微凉的沙滩上,每一步都留下清晰的脚印。她一直走到海水刚好能触及脚踝的地方才停下,任由冰凉的海水冲刷着双脚。
面对浩瀚的大海,思雨突然感到自己的烦恼是如此渺。这一年来经历的种种——半月之久的牙痛折磨、对吴的念念不忘、未来的迷茫不安——在无垠的大海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她想起读书时候第一次看到海时的兴奋,那次也是在连岛苏马湾,虽然自己出生在东部沿海城市,可是像大部分江苏孩子一样,只有读大学才能第一次见到大海,那时的她每次心情不好,都会从学校坐公交来看海,那个时候的她相信世界上所有问题都能在海边找到答案。而现在,她需要的或许不是答案,而是一种释然,一种放过自己、放过她人。
在海一方:意外的领悟
第二,思雨意犹未尽,又驱车前往附近的“在海一方”沙滩。这是一处免费开放的海滩,相比连岛更加宁静朴素,本地人会更多。
午后阳光温暖,思雨找了一处人少的角落坐下,看着海浪周而复始地拍打沙滩。她的思绪飘回了过去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每一次牙痛带来的提醒,每一个关于吴的梦境,每一次群内风波后的疲惫。
“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困在过去的牢笼里?”这个问题的出现让她自己都感到惊讶。
海浪声仿佛在回应她的疑问,持续而平静。思雨闭上眼睛,开始有意识地回顾那些曾经让她痛苦不堪的瞬间。但奇怪的是,当她在海边重新回想这些事时,它们似乎失去了曾经尖锐的棱角。
她意识到,放下不是遗忘,而是不再让过去支配现在的自己。就像海浪冲刷沙滩,会抹去之前的痕迹,但沙滩依然存在,只是变成了不同的模样。
内心的对话
思雨从包里拿出日记本,开始写字。笔尖在纸面上滑动,记录着此刻的感悟:
“大海从不执着于哪一朵浪花,因为它知道还会有无数浪花接踵而至。我也应该学会不再执着于已经逝去的情感,因为生活还在继续,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写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写道:
“吴曾经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篇章,但那一章已经结束了。反复翻阅已经完结的故事,只会让我错过正在书写的新篇章。”
“牙痛或许会伴随我一生,但它不应该成为我逃避新生活的借口。相反,它应该是一个提醒:珍惜当下,善待自己。”
写完这些,思雨感觉内心有什么东西悄然松动了。她撕下这几页纸,仔细折成纸船状,轻轻放入海水郑看着纸船随着海浪飘向远方,她感到一种象征性的释放。
黄昏时分的觉醒
夕阳西下,海面被染成金黄。思雨依然坐在沙滩上,看着色渐晚。此时的海边几乎空无一人,只有海鸥的鸣叫和海滥声音相伴。
她拿出手机,翻看之前拍下的菜园照片,又抬头望向眼前的大海,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经营咖啡馆、打理菜园,还是面对人际关系,都需要像大海一样,既有包容的深度,也有保持自我界限的智慧。
思雨拨通了林深的电话。当电话接通的瞬间,她平静地:“我想我终于明白你的创伤后成长是什么意思了。”
电话那头的林深轻声问:“是什么感觉?”
“就像退潮后的沙滩,”思雨望着眼前的海岸线,“伤痕还在,但它已经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
返程:新的视角
第三清晨,思雨启程返回。回程的路上,她刻意放慢了车速,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秋日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十分舒服。
途中,她在一个观景台停下。站在高处远眺,连片的稻田、整齐的村落、远处现代化的风力发电机组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思雨不禁感慨,不仅是苏北在发展变化,每个人也都在时光中不断成长蜕变。
车子继续前行,思雨的心情愈发轻松。她打开音乐,跟着哼唱,甚至不由自主地在等红灯时轻轻用手指敲击方向盘打拍子。这种久违的轻松感,让她感觉自己仿佛卸下了沉重的枷锁。
回归日常
回到“拾光”时已是傍晚。思雨没有立即休息,而是先到后院查看菜园。离开几,菜园里的蔬菜似乎长得更加旺盛了。她细心地进行浇水施肥,感受着泥土的温暖。
“思雨姐,你回来了!”雅第二一早看到思雨时惊喜地,“你看起来好像不太一样了。”
思雨笑着问:“哪里不一样了?”
雅偏着头想了想:“不上来,就是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眼睛特别亮。”
确实,思雨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新生。她不再逃避牙痛的存在,而是学会与之和平共处;不再纠结于吴的过往,而是感恩那段经历让她成长;不再过度介入群内的人际纠葛,而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新的日常
思雨开始尝试改变日常生活的节奏。她重新规划了工作时间,确保每周至少有半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她开始记录每值得感恩的事,无论是顾客的一个微笑还是菜园里的新芽;她甚至报名参加了陶艺课程,实现一直以来的心愿。
最明显的变化是她对群内消息的态度。她依然会浏览,但不再过度投入情福当群里再次因为琐事起争执时,她只是淡然掠过,专注手头的咖啡拉花。
“思雨姐,你最近好像很少捧着手机,在你们那个群里话了。”雅笑着道,以前你没事总是捧着手机,空下来也是捧着手机,好像你的好多喜怒哀乐都是手机给的,而我们很多时候只能从你的面部表情猜出来你的大概心境,现在好了,你开始更多的和我们接触了,这感觉真好。
思雨微笑着回答:“我只是学会了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手机,享受现实生活。”
思雨开始尝试改变日常生活的节奏。她重新规划了工作时间,确保每周至少有半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她开始记录每值得感恩的事,无论是顾客的一个微笑还是菜园里的新芽。
这下午,qq信息声再次响起,花花看见了自己给她开的两张油票,简单的聊了两句,也在劝连云港终究不是归途,没意义的,她还是劝思雨回家去吧,她顺便还介绍了一给思雨,一上海本地的一个姑娘,有一个女儿,也是喜欢四处云游的人,你们会有共同语言的。
思雨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回复道,“这个倒不急,可以慢慢考虑,我现在的心力恐怕还是不足以支撑一份新的感情,这样对对方并不公平。”
“事实证明门当户对 ,同频共振很重要的,还有要适合自己~一会对你好的。”剩下的我就不多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思雨看到花花这么,突然心里觉得暖暖的,“嗯,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看人确实比我靠谱。”
“嘿嘿”
“嗯,我慎重考虑考虑”
看到了思雨的回复,花花并没有正面回应,似乎也是开玩笑的回应着,
“什么叫靠谱”
“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有钱有趣从来不缺”
思雨愣了一下,手上擦拭咖啡杯的动作没停。
花花语重心长地劝道:“是时候走出来了。那段感情本来就像穿聊鞋,磨得你满脚是血,早就该扔了。”她顿了顿,“老话不是嘛,‘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句话还真不是势利眼。咱们现在把自个儿的日子过得富足丰盛了,心态开阔了,才更值得遇见好的人。”
思雨擦拭杯子的手微微一顿。是啊,花花得不错。当一个人困在贫瘠的情感荒漠里,看到的尽是算计与不堪;而只有当自己的内心丰盈起来,才能真正吸引那些温暖、良善的灵魂。她将擦得锃亮的杯子倒扣在架子上,迎着花花关切的目光,终于轻轻点零头。
这个的插曲,让思雨更加确信——她的生活正在翻开新的一页。
海边的启示
一个雨的下午,思雨在整理海边照片时有了新的领悟。她注意到一张抓拍的海浪照片,浪花在撞击礁石后迸溅出美丽的水珠。这让她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创伤之后的迸发,或许能创造出新的可能。
她将这张照片打印出来,挂在咖啡馆的墙上,旁边附上一行字:“每一次撞击,都是为了绽放新的模样。”
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客人对这张照片产生共鸣。有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有人只是静静凝视然后露出会心的微笑。思雨的海边之旅,不经意间成了“拾光”的一道新风景。
未来的期许
秋意渐深,思雨坐在窗边规划着未来。她计划来年春重新规整一下菜园子,尝试种植更多种类的蔬菜;她还想组织型读书会,让“拾光”成为社区文化交流的空间。
至于感情,她不再急于寻找或逃避。她相信,当自己活得充实而完整时,自然会吸引到对的人。而在此之前,她要好好享受单身生活的自由与美好。
夜幕降临时,思雨关上店门。路过菜园时,她注意到那株曾经折断的毛豆已经长出了新的枝桠,嫩绿的叶片在月光下微微发亮。
她想起海边那个放飞纸船的下午,想起自己许下的承诺:要像大海一样,既包容过往,又勇敢地迎接每一朵新的浪花。
明,太阳会照常升起,“拾光”的门会准时打开。而思雨已经准备好,以全新的心态迎接未知的每一。毕竟,生活就像那片她热爱的大海,永远充满惊喜与可能。
喜欢海盐味奶糖请大家收藏:(m.132xs.com)海盐味奶糖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