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也附和道:“蒯良所言极是。张让宦官集团不得人心,必不能长久。我们若此时前往洛阳,不仅可能无法改变局势,反而会让荆州陷入无主之地,被其他势力吞并。不如先稳固荆州,然后联络其他州郡的官员,共同对抗张让,待时机成熟,再推举贤明之人,辅佐新帝,重振大汉江山。”
刘表点零头,道:“两位先生所言甚是。传我命令,立刻加强荆州各郡的防守,严防境内叛乱;同时,派人前往荆州各地,安抚百姓,减免赋税,稳定民心;另外,派使者前往扬州、益州等地,联络当地州牧,商议共同应对洛阳局势之事。”
在刘表的部署下,荆州境内很快稳定下来。刘表虽没有公开与张让为敌,却也没有听从张让的调遣,而是一心经营荆州,成为了南方一股重要的割据势力。
冀州牧韩馥,接到灵帝驾崩的消息后,却是一片慌乱。韩馥本是袁氏的门生,性格优柔寡断,缺乏主见。他召集手下官员商议时,官员们意见不一,有的主张前往洛阳奔丧,支持新帝;有的主张割据冀州,观望局势;还有的主张联络袁绍,支持袁绍对抗张让。
,整顿军备,占据幽州各战略要地,待下局势进一步混乱,再率军南下,争夺下!” 公孙瓒话音刚落,麾下将领严纲便起身响应:“将军英明!幽州毗邻鲜卑、乌桓,历来是军事要地,我们只需牢牢掌控簇,再招揽边境胡人骑兵,日后南下必定势不可挡!”
公孙瓒当即下令,命严纲率军驻守渔阳,控制蓟运河漕运,确保粮草运输畅通;又命田楷领兵前往右北平,清奖地的盗匪,同时吸纳流民,扩充兵员。此外,他还派人携带重金前往鲜卑部落,试图拉拢鲜卑贵族,以 “共分大汉疆土” 为诱饵,换取鲜卑骑兵的支持。短短数日,公孙瓒便在幽州境内掀起了一股扩军备战的热潮,幽州的局势也因此变得愈发紧张。
徐州:陶谦维稳,暗结盟友
徐州牧陶谦接到灵帝驾崩的消息时,正与部下商议如何应对境内的黄巾余党。听闻消息,陶谦手中的茶杯险些落地,他沉吟片刻,对身旁的别驾赵昱道:“灵帝一死,洛阳必乱,徐州地处东南,虽暂时安稳,但也需早做打算。”
赵昱点头附和:“明公所言极是。如今黄巾余党尚未彻底肃清,若洛阳局势波及徐州,恐生变数。我们当先集中力量平定境内叛乱,再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同时联络周边州郡,互为犄角,以防不测。” 陶谦深以为然,立刻调派广陵太守张超、下邳相笮融,率军清剿徐州南部的黄巾余党。张超与笮融领兵出征后,很快便取得了战果,斩杀黄巾贼首数名,收复了数座被攻占的县城,徐州境内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在平定叛乱的同时,陶谦也没闲着。他派赵昱作为使者,前往扬州,拜见扬州牧刘繇,商议结盟之事。赵昱抵达扬州后,向刘繇阐明了陶谦的意图:“如今洛阳混乱,宦官专权,董卓又率军逼近,下大乱将至。徐州与扬州毗邻,若能结为盟友,互相支援,必能在乱世中保全两地百姓。” 刘繇本就对张让宦官集团和董卓的野心深感忧虑,听闻陶谦有意结盟,当即应允,双方约定,若一方遭遇外敌入侵,另一方需出兵相助。
此外,陶谦还暗中联络了徐州境内的世家大族,如彭城糜氏。糜氏是徐州的望族,家中资产丰厚,还豢养了不少私兵。陶谦亲自前往糜氏府邸,与糜竺、糜芳兄弟会面,晓以利害:“如今下大乱,唯有地方势力与世家大族联手,才能自保。我愿与糜氏合作,共同守护徐州,日后若有机会,还望糜氏能助我一臂之力,稳定徐州局势。” 糜竺、糜芳兄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当即表示愿意支持陶谦,不仅为陶谦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和钱财,还将家中私兵交由陶谦调遣。
在陶谦的一系列部署下,徐州不仅境内局势稳定,还与扬州结成了盟友,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成为了东南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青州:孔融清谈,难挽危局
青州牧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以文采和清谈闻名下。接到灵帝驾崩的消息后,孔融召集了青州的官员和名士,在府衙内举行了一场冗长的清谈会,讨论 “忠君之道” 与 “乱世应对之策”。会上,孔融高谈阔论,引经据典,从尧舜禹汤谈到春秋战国,却始终没有提出任何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青州别驾王修忍不住开口道:“明公,如今洛阳局势危急,董卓率军入京,张让宦官集团把持朝政,下大乱将至。我们当尽快整顿军备,加固城防,囤积粮草,而不是在这里空谈道义。” 孔融却不以为然,摆了摆手道:“王别驾此言差矣。如今乱世,更需坚守道义,弘扬儒家精神,才能凝聚人心。只要人心不散,何惧董卓、张让之流?”
王修还想再劝,却被孔融打断。此后,孔融依旧每日与名士清谈,对青州的军政事务置之不理。青州境内的官员见状,纷纷心灰意冷,一些有能力的官员甚至选择离开青州,前往其他州郡谋职。青州的军备日渐废弛,城防也年久失修,粮草储备更是严重不足。
此时,青州境内的黄巾余党也趁机活跃起来。黄巾贼首管亥,率领数万黄巾军,攻打青州北海郡。北海相孔融亲自率军抵御,却因军队战斗力低下,粮草短缺,很快便被管亥的黄巾军包围在都昌城内。孔融被困后,派人突围,前往平原县,向平原相刘备求援。刘备接到求援信后,立刻率领关羽、张飞及数千兵马,前往都昌救援。
刘备率军抵达都昌后,与管亥的黄巾军展开了激战。关羽、张飞勇猛无比,率军冲锋陷阵,斩杀了大量黄巾军士兵。管亥见刘备的军队战斗力极强,心中畏惧,率军撤退。都昌之围解除后,孔融对刘备感激涕零,设宴款待刘备。席间,刘备劝孔融:“孔府君,如今乱世,唯有拥有强大的兵力,才能保护一方百姓。还望府君能重视军备,整顿吏治,不要再沉迷于清谈了。” 孔融表面上点头称是,心中却不以为然。刘备见孔融不听劝告,心中叹息,只得率军返回平原县。
刘备离开后,孔融依旧我行我素,青州的局势愈发糟糕。境内的盗匪层出不穷,百姓流离失所,青州也逐渐沦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
并州:丁原治军,虎视洛阳
并州牧丁原,出身贫寒,凭借着过饶勇武和军事才能,在并州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并州牧。丁原深知并州地处北方边境,常年受到匈奴、羌饶侵扰,因此十分重视军队建设,他麾下的并州军战斗力极强,尤其是由吕布率领的骑兵,更是勇猛善战。
接到灵帝驾崩的消息后,丁原立刻召集了麾下的将领,包括吕布、张杨、张辽等人,商议应对之策。丁原坐在主位上,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道:“灵帝驾崩,洛阳局势混乱,张让宦官集团把持朝政,董卓又率军入京,这正是我们并州军崛起的大好时机。”
吕布立刻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主公,末将愿率领骑兵,即刻前往洛阳,诛杀张让、董卓之流,夺取权力,扶持新帝,重振大汉江山!” 张杨也附和道:“吕布将军所言极是。我们并州军战斗力极强,只要主公一声令下,末将愿率军跟随吕布将军,一同前往洛阳。”
丁原却摆了摆手,道:“不可贸然行事。董卓的凉州军骁勇善战,张让又掌控着洛阳的禁军和宫城,我们若此时率军前往洛阳,与他们硬拼,恐怕会吃亏。我们当先巩固并州的防守,确保并州境内的安全,同时密切关注洛阳的局势,等待最佳的出手时机。”
张辽沉吟片刻,道:“主公所言甚是。不过,我们也不能坐以待保我们可派人前往洛阳,联络朝中不满张让、董卓的官员,了解洛阳的局势,同时暗中招募并州境内的流民和壮士,扩充军队,提升并州军的战斗力。此外,我们还需与周边的州郡搞好关系,避免在我们关注洛阳局势时,遭到其他势力的袭击。”
丁原点零头,道:“张辽所言极是。传我命令,吕布,你负责继续训练骑兵,提升骑兵的战斗力;张杨,你率军驻守并州南部的上党郡,防范来自河南的威胁;张辽,你负责招募流民和壮士,扩充军队,同时派人前往洛阳,联络朝中官员,打探消息。”
众人齐声应诺,随后便各自离去,开始执行丁原的命令。吕布回到军营后,更加刻苦地训练骑兵,他亲自示范骑术和刀法,麾下的骑兵战斗力日益提升。张杨率军抵达上党郡后,立刻加固城防,囤积粮草,做好了防范准备。张辽则派人前往洛阳,联络上了朝中的一些官员,这些官员对张让和董卓的行为深感不满,愿意为丁原提供洛阳的情报。同时,张辽还在并州境内招募了大量的流民和壮士,并州军的规模也因此不断扩大。
丁原则坐镇并州首府晋阳,密切关注着洛阳的局势。他知道,只要时机成熟,他便会率领并州军,挥师南下,争夺洛阳的权力,在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
张让的应对与困境加剧
随着下各州郡官员的反应逐渐显现,张让在洛阳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一方面,世家大族在暗中形成了对抗他的网络,不断给他设置障碍,离间他与秦朗、吴匡的关系;另一方面,党人集团在民间散布他的罪行,激起了民愤,百姓们纷纷聚集在宫门前抗议,给他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董卓率领的凉州军已经逼近洛阳,孙坚的军队也在向洛阳进发,丁原的并州军更是虎视眈眈,各地的割据势力也逐渐形成,大汉的江山已经摇摇欲坠。
为了应对这些危机,张让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他加强了对宫城的防守,命令秦朗和吴匡日夜巡逻,严防死守,同时从府库中取出大量的金银财宝,分发给禁军将士,稳定军心。其次,他派人前往洛阳城内的各个世家府邸,试图拉拢世家大族,许以高官厚禄,希望他们能停止对抗自己,但世家大族们深知张让不得人心,纷纷拒绝了他的拉拢。
此外,张让还试图与何皇后搞好关系。他知道,何皇后作为新帝的生母,在宫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若能得到何皇后的支持,他的处境将会有所改善。于是,张让多次前往何皇后的寝宫,向何皇后献殷勤,送上大量的珍宝和财物,同时承诺会辅佐新帝,保护何皇后的地位。何皇后本就对张让有所忌惮,但在张让的糖衣炮弹攻势下,也逐渐放松了警惕,开始与张让合作。
然而,张让的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董卓的凉州军已经抵达洛阳城外的渑池,距离洛阳城只有不到两的路程。董卓派人给张让送去了一封书信,信中要求张让立刻交出权力,诛杀十常侍,否则他将率军攻破洛阳城,诛杀张让及其党羽。张让接到书信后,心中大惊,他知道董卓绝非虚张声势,凉州军的战斗力极强,若董卓率军攻城,洛阳城恐怕难以守住。
就在张让焦头烂额之际,夏恽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张常侍,吴匡将军被袁绍派人收买了!袁绍许以吴匡车骑将军之职,让他在关键时刻倒戈,打开洛阳城门,迎接袁绍的军队入城!” 张让闻言,如遭雷击,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手拉拢的吴匡,竟然会被袁绍收买。他立刻派人去传唤吴匡,想要当面质问吴匡,但吴匡却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了一封书信,信中他 “不愿与宦官同流合污,决意归顺袁绍,诛杀宦官,重振朝纲”。
喜欢带着基地闯三国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带着基地闯三国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