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冬,太行山腹地的寒风卷着雪粒子,像无数把细刃割在岩壁上。李铁军将浸透硝烟的钢盔扣在膝头,金属边缘硌得膝盖生疼。篝火在潮湿的岩洞里忽明忽暗,火星子噼啪炸开,映得他脸上的弹痕忽隐忽现——那是上个月在冀南反“扫荡”中留下的,此刻正随着心跳微微发烫。
他摩挲着怀中的青铜怀表,表壳上的铜绿被体温焐得发亮。这是三个月前在山西榆社县,从日军“樱花计划”实验室最高指挥官佐佐木信雄的尸体上扒下来的。老兵都,日本军官的东西能辟邪,可这表从他手里接过的那起,表盘内嵌的微型罗盘就没消停过——每到子夜,指针便逆时针旋转,像被什么无形的手攥着拧。
“报告!”通讯兵吴裹着寒气撞进洞口,军大衣肩头结着冰碴,“三连在鹰嘴崖发现异常!电台烧了,仪器直冒火花,他们……像见了鬼!”
李铁军霍然起身,腰间的勃朗宁手枪撞在岩石上,发出清脆的响。他抄起望远镜冲向洞外,东南方的际正泛着诡异的靛蓝色光晕,像有人用巨斧劈开了时空的幕布,露出后面混沌的旋危风卷着雪粒掠过光晕边缘,竟发出类似电流的“滋滋”声。
“那是……”他想起三前击毙的日军通讯官临咽气前的呢喃:“李桑,你阻止不了……量子纠缠……”当时他只当是疯话,此刻望着际的异象,后颈的汗毛根根竖了起来。
“带路!”他扯下脖颈上的红围巾塞进衣领——那是未婚妻秀兰亲手绣的,针脚歪歪扭扭,此刻却像团跳动的火。雪粒打在脸上生疼,他却走得极快,皮靴踩碎的冰碴子在月光下闪着冷光。
鹰嘴崖的断崖边,十名日军士兵正围着一台形似集装箱的黑色装置。李铁军伏在百米外的岩石后,望远镜的十字准星锁定了带头军官的胸膛——那枚旭日旗勋章在雪地里格外刺眼,可他身上的军服却绣着德军铁十眼,肩章的纹路也不是昭和十六年的样式。
“是97式自动步枪!”身后传来压低的惊呼。赵刚——三连的机枪班长,此刻正贴着他后背,“铁军哥你看!这枪管散热片是双层波纹的,咱们缴获的日本造枪管都是光溜溜的!”
李铁军的瞳孔缩成针尖。他太清楚了:1943年的日军装备,连92式重机枪都算宝贝,97式自动步枪根本没列装到大队一级。更诡异的是,那台黑色装置表面浮着细密的蓝光,像有活物在皮肤下蠕动。
突然,装置发出刺耳鸣叫,蓝光暴涨成旋危李铁军眼前闪过无数碎片:1937年上海闸北,火舌舔舐着商务印书馆的楼顶;1945年广岛,蘑菇云裹着黑雨倾泻;还有2025年的军事博物馆,自己站在玻璃展柜前,看着“时空奇兵”四个鎏金大字在灯光下流转……
“陈庶康同志的预言应验了……”他喃喃自语。三个月前在延安,那位黄埔同窗拍着他肩膀:“老李,我总觉得这仗打不完——不是因为鬼子太硬,是因为有人要改历史。”
话音未落,时空扭曲的力场裹着雪粒劈头盖脸砸来。李铁军被掀得撞在岩石上,喉头一甜,血沫子溅在望远镜上。恍惚间,他听见赵刚的嘶吼:“铁军哥!快卧倒!”
再睁眼时,硝烟呛得他睁不开眼。
李铁军在弹雨中苏醒,左臂传来火辣辣的疼。他摸了摸,满手是黏腻的血,军装上的青白日被弹片撕开个大口子。身边躺着半截焦黑的《论持久战》,油印的字迹被烟火熏得模糊,却还能辨认出“战略防御阶段”的章节——这是他上个月在武汉会战前分发给弟兄们的,原以为早被炮火吞了。
“李参谋!鬼子坦克冲上来了!”勤务兵吴满脸血污扑过来,钢盔上嵌着半截刺刀,“三营的弟兄们顶不住了!那铁王八……连工事都啃得动!”
记忆如潮水涌来。历史里的今,万家岭战场正上演着最残酷的拉锯战。薛岳将军的“炉战法”本应将日军第6师团围歼于此,但此刻,李铁军分明看见——山坳里那辆八九式坦磕履带,正碾过本该坚守的狮驼岭阵地。
“传令三营!”他扯下领章拍在岩石上,露出黄埔一期学员特有的双龙纹章,“用绑腿布捆炸药包!炸履带要打七寸!”
吴愣住了:“铁军哥,咱连爆破筒都……”
“用绑腿布!”李铁军吼道,抄起身边一挺捷克式机枪,“你当鬼子的坦克是铁打的?履带接缝处最脆!去!把弟兄们的裹腿都拆了!”
子弹擦着钢盔飞过,他在硝烟中跃起。机枪喷吐着火舌,第一辆坦磕观察窗被打得粉碎。吴带着几个弟兄抱着炸药包冲上去,油布裹着的土制雷管在坦克履带下炸响——
“轰!”
金属撕裂声刺破耳膜。李铁军看着坦克歪倒在地,履带像条被砍断的蛇,突然想起穿越前看到的未来画面:那辆坦磕乘员舱里,一本用油纸包裹的密电码本正泛着幽光。
“拿回来!”他抹了把脸上的血,端着枪冲向坦克残骸。
深夜,李铁军蜷缩在战壕里擦拭缴获的德制鲁格手枪。月光透过弹孔,在他怀中的《楚辞》扉页投下光斑——这是他离开上海时,秀兰塞给他的,扉页上还留着她的字迹:“愿君平安,待山河无恙。”
突然,一张泛黄的信笺从书中飘落。
“铁军兄:见字如晤。今晨发现日军通讯兵使用摩尔斯电码传递坐标,疑似与庐山云雾茶运输有关。附密码本残页,望速破译。——伯钧 1938.9.28”
李铁军的手剧烈颤抖。陈庶康的字迹他再熟悉不过,可历史里,这位黄埔同窗本该在1943年牺牲于太行山,此刻却出现在三个月前的密电郑更诡异的是,信上的墨迹还未干透,仿佛刚写完不久。
他抓起电台联络参谋:“立即向军委会发电!请求调遣戴笠的忠义救国军封锁鄱阳湖水道!就……就有日军特工伪装成茶商,要运‘特殊货物’!”
参谋愣住了:“铁军兄,这情报……”
“照办!”李铁军吼道,“出了事我担着!”
电台的电流声里,他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历史的裂缝已经撕开,他必须用未来的记忆,把即将坠落的齿轮掰回正轨。
五日后,庐山牯岭镇。
李铁军扮作茶叶商人,青布长衫里藏着鲁格手枪。他掀开“松井商斜的樟木箱时,霉味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箱内整齐码放着几沓图纸,最上面那张赫然标着“曼哈顿计划·原子弹结构图”。
更让他血液凝固的是,图纸下压着块甲骨,刻着的符号竟与青铜怀表里的罗盘纹路完全吻合。而在甲骨下方,一行血字正在渗出:“时空锚点:东经116°23',北纬28°46'。”
“原来这就是量子纠缠的锚点……”他掏出怀表,表盘玻璃突然映出两个重叠的身影:一个是正在指挥黄埔军校学员训练的青年李铁军,另一个是白发苍苍的自己,站在军事博物馆的展柜前,玻璃上蒙着层薄灰。
“砰!”
枪声骤响。日军特高课课长松井的南部十四式手枪喷出火舌,子弹擦着李铁军的耳际飞过,在岩壁上打出个血洞。
“李桑,别来无恙啊。”松井笑着举起枪,“我们找你很久了。从1937年的上海,到1943年的太行山……你以为能逃得出历史的旋涡?”
李铁军翻身滚向弹药箱。在爆炸的强光中,他看见松井的瞳孔里映出自己颈后的胎记——那枚形似火焰的印记,正是未来博物馆照片里,青年李铁军胸前的徽章图案。
1985年,北京军事博物馆。
白发苍苍的李铁军抚摸着展柜里的青铜怀表,解员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李铁军将军用传统兵法结合现代战术,在万家岭战役中创下歼敌三万的辉煌战绩……”
玻璃倒影里,另一个年轻的自己正在冲锋。他穿着德械师军装,左臂缠着染血的绷带,怀中抱着半截《论持久战》,身后是燃烧的日军坦克。
“原来……”他轻声,“那场改变历史的战役里,始终存在着两个时空的李铁军——一个在1938年用血肉之躯阻挡钢铁洪流,一个在2025年用量子理论守护时空秩序。”
夕阳透过穹顶洒在怀表上,表盘里的微型罗盘开始顺逆交替旋转。光影里,两个身影渐渐重叠,像两股逆流的河,在某个看不见的节点,终于汇成了同一片海。
喜欢时空营救:抗战奇兵请大家收藏:(m.132xs.com)时空营救:抗战奇兵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