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住在镇东头的王姐写的!”林笑着,“李阿姨不是要教绣荷包嘛,正好能帮她实现心愿。”张奶奶赶紧拉着李阿姨过来,指着清单上的字:“你看,有人想学你那手艺,可得好好教啊!”李阿姨点点头,从包里掏出个绣好的荷花荷包:“我都准备好了,下周就开课,让王姐来学。”
没过几,心愿清单上就划掉邻一条——王姐跟着李阿姨学起了法绣。王姐还在清单旁边写了句:“谢谢李阿姨,第一次绣就会绣花瓣了!”下面画了个的荷花图案,看着特别温馨。
苏明看着清单,跟林:“咱们得在每条心愿后面留个‘对接人’位置,有人愿意帮忙,就把名字写上,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找谁。”林赶紧照办,在“希望赵奶奶教捏奥特曼”后面留了空。没过两,赵奶奶就主动找过来:“我让孙子教我捏奥特曼了,虽然捏得不像,但能教孩子们玩!”林赶紧把赵奶奶的名字写上,还画了个q版奥特曼。
有早上,苏明刚开门,就看见个陌生的年轻人站在心愿清单前,手里拿着个工具箱。“您是苏叔吧?”年轻人笑着,“我在清单上看到‘想修老座钟’,我爷爷以前是修钟表的,我跟着学过几年,想过来帮忙。”苏明赶紧把他迎进去,年轻人叫田,当就帮王大爷修好了老座钟。王大爷高忻直拍手:“没想到还能找到会修这老钟的人,太谢谢了!”林在清单上划掉“想修老座钟”,写上“田帮忙修好,已对接”。
心愿清单慢慢成了“双向奔赴”的桥梁。有人写心愿,就有人主动接心愿;有人教手艺,就有人愿意学。有个朋友写“想玩老陀螺”,第二就有个老爷爷拎着个木头陀螺来,教孩子们怎么抽陀螺;有个年轻人写“想学家传的老豆腐做法”,没过几就有会做老豆腐的张爷爷来报名,要教他磨豆腐。
有次,清单上多了条特别的心愿:“想给基地的老物件做个防尘罩,怕它们落灰。”写心愿的是个叫美的姑娘,平时在镇上开裁缝店。第二,美就带着布料来基地,还拉了两个朋友帮忙。她们量好老物件的尺寸,裁布、缝边,用了一下午就做好了十几个防尘罩,套在青铜爵、老缝纫机上,看着干净又整齐。苏明看着套上防尘罩的老物件,笑着:“这下咱们的老宝贝们再也不怕落灰了!”
美还在清单上写:“以后防尘罩脏了,随时找我来换,我免费给做!”下面画了个的缝纫机图案,特别可爱。马大爷看着清单,跟苏明:“你看这多好,有人想着老物件,有人愿意出力,这就是咱们基地的福气。”
慢慢的,心愿清单旁边又多了块“成果展示板”。谁实现了心愿,就把成果贴在上面:王姐绣的荷花荷包、孩子们捏的奥特曼面塑、修好的老座钟照片,还有套着防尘罩的老物件照片,满满一板子,看着特别热闹。
有,之前捐老账本的林爷爷来基地,看着心愿清单和成果展示板,笑着:“我也想写个心愿,想找个人跟我一起整理老账本,把里面的老故事记下来。”林赶紧把他的心愿写上,没过两,就有个学历史的大学生来报名,想帮林爷爷整理账本,还能顺便研究一下以前的生活习俗。
林爷爷和大学生一起坐在纪念馆里,一页一页翻着老账本,大学生一边记一边问:“爷爷,1982年买的‘的确良’布料,当时是做衣服用的吗?”林爷爷点点头:“是啊,那时候‘的确良’可是稀罕物,我给你奶奶做了件衬衫,她高兴了好几。”大学生把这些故事都记下来,以后要整理成册子,放在纪念馆里供大家看。
晚上,苏明和大伙儿坐在院子里,看着心愿清单上越来越多的红勾,心里满是欣慰。林:“苏叔,咱们以后每月都办个‘心愿实现日’,把实现心愿的人都请来,一起聊聊,再吃点糖火烧,多热闹。”苏明点点头:“好主意!就定在每月最后一个周末,让大家都来分享快乐。”
月光照在心愿清单和成果展示板上,上面的字迹和照片都泛着暖光。苏明知道,这心愿清单不只是一张纸,更是大家对老手艺、老物件的热爱,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林把“心愿实现日”流程表拟好那,特意打印了好几份,分给苏明、马大爷他们提意见。表格上写得明明白白:上午九点开始,先让实现心愿的人分享故事,再搞半时手作体验,最后一起吃茶歇,连谁负责端茶水、谁负责拍照都安排好了。
“苏叔,您看茶歇用啥呀?”林指着流程表上的“茶歇环节”问。苏明想了想:“就用张奶奶做的糖火烧,再煮点赵奶奶熬的米粥,都是老味道,大家肯定喜欢。”马大爷补充:“再切点李阿姨做的面塑点心,五颜六色的,看着就有食欲。”林赶紧在物料清单上添上“糖火烧、米粥、面塑点心”。
第一个心愿实现日定在11月底,有点冷,林提前在基地大厅生了个煤炉,暖洋洋的。九点刚到,来的人就坐满了屋子,有实现心愿的,也有来凑热闹的。苏明先站在前面:“今咱们把实现心愿的街坊都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再一起做会儿手艺,热热闹闹聚聚。”
第一个分享的是王姐,她手里拿着绣好的荷花荷包,红着脸:“以前总想学绣活儿,没好意思,没想到写在心愿清单上,李阿姨就主动教我了。这荷包绣了半个月,虽然针脚有点歪,但我自己特别喜欢。”李阿姨赶紧:“王姐学得可快了,下次能跟我一起教别人了!”台下的人都鼓起掌来。
喜欢赌石:财色双收请大家收藏:(m.132xs.com)赌石:财色双收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