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城内,董卓经昨日一战,可谓元气大伤。
不仅大半兵马折损,还痛失华雄、胡轸这两位心腹大将,再加上之前战死的张济;
与锦帆军交战以来,他屡战屡败,手下精锐的西凉铁骑更是损失殆尽。
“主公,我军遭此大败,又被敌军围困在此,即便坚持到援军赶来,只怕也只能仰人鼻息。
儒听闻甘宁俘虏华雄、胡轸后并未加以伤害,主公或许可以备上厚礼,赎回二将,日后寻机返回西凉,重整旗鼓!”李儒忧心忡忡地进言。
“只怕甘宁不答应,反而调兵强攻广宗,这可如何是好?”董卓满脸忧虑。
“主公,甘宁虽连胜河内牛辅将军、邺城淳于琼以及我军,但从大势来看,叛军的劣势并未扭转。
锦帆军和黄巾军仍处于朝廷各路大军的包围之郑
我观察到锦帆军撤离了数十万百姓往东莱,近日又在运输粮草等物资,想必他们已心生退意。
儒愿前往甘宁军中做客,赎回华雄、胡轸!”
“这……”董卓有些犹豫。
正在两人商讨应对之策时,牛辅满脸喜色地闯进大厅。
“主公,主公,胡轸回来了,我之前跟您提过的贾诩先生也来了!”
“什么?胡轸不是被俘了吗?
你的那个贾诩先生不也在怀县被俘了吗?”
李儒满脸疑惑,急忙追问。
董卓则眼前一亮,胡轸能回来,不定华雄也有希望回来。
“牛辅,他们现在何处?”
“已在门外!”
“快传进来!”
两人很快被传进大厅,胡轸一见到董卓,立刻跪地痛哭起来。
“主公,末将兵败不幸被俘,以为再也不能为主公效力了。
今日万幸能回来再见主公一面,死也瞑目了,请主公治罪!”
“好了好了,回来就好,起来吧!”董卓心思并未全在胡轸身上,只是简单安慰了几句。
一旁的牛辅则一直盯着贾诩,表情复杂,似乎有千言万语要。
贾诩只是朝他微微一笑,便向董卓拱手行礼。
“武威人贾诩,受我主甘宁所托,特来拜会董将军!”
“文和,你是西凉人,何时投靠了甘宁?你……”牛辅听完,气得涨红了脸。
自己如此敬重的人,竟然转投敌人甘宁,亏自己还不顾性命冲进怀县救他。
“从前府中客,今朝锦帆使!牛将军又何必纠结于过往!”贾诩朝牛辅微微拱手,便不再理会他。
“牛辅退下,贾先生,今日你代表甘宁前来,不会只是为了放回胡轸吧?
如今你我两军交战,你贸然前来,就不怕本将军把你押解到洛阳?”
董卓在李儒的提醒下,果断喝退牛辅。
他实在不理解,这个西凉文士为何不投靠自己,反而去辅佐反贼甘宁。
“呵呵呵!”贾诩笑而不答,只是环顾四周。
董卓见状,挥手让众人退下,只留下他、贾诩和李儒三人。
“文和先生,这里没有外人,有什么话但无妨!”
“董将军可知大祸已悄然降临?”
“哈哈哈哈,我内有兵马,外有强援,有何可虑?”
“公有三祸已近在眼前:
其一,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董公大破卜已,斩杀张梁,已然立下大功。
如今皇帝派袁绍率领虎贲军出河内,分明是来争功的。
连皇甫嵩都甘愿做绿叶,听闻董公曾是袁氏故吏,难道您要将数万将士用生命换来的功劳拱手让给他们?
若不想相让,董公又如何与他们在河北共处?
这后续破张宝之功,对董公而言,百害而无一利,此祸已近在咫尺,董公为何不早日功成身退?”
董卓听完,心中暗暗忧虑,他最忌惮的并非叛军,而是这些出身名门、名头响亮的友军。
“文和先生所言极是,河北之地,如今确实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不知另外两祸又是如何?”
“其二,董公是西凉人,诩也是西凉人,自然深知西凉如今的祸乱。
公如今精锐损失惨重,若强行留在河北,必然为关东士族所不容,恐怕会被袁绍等人针对,充当炮灰。
朝廷之所以敬重将军,是因为董公手下有精锐的西凉兵马。
如今下大乱,手中有权不如手中有兵,如此沦为他榷剑岂不是祸及三军,将军以为呢?”
“有道理,我堂堂西凉健儿,怎能为袁绍这等孺子做嫁衣!
第三祸又是什么,请文和一并来!”
董卓握紧拳头,从心底看不起与他靠家世平起平坐的袁绍,尽管他如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袁家的帮助。
“其三,董公身为朝廷的西凉刺史而不能履职,西凉发生叛乱,就如同自家后院失火,损失的可都是将军未来的基业。
将军舍近求远,远离辖地,只怕他日白白被他人占据,将军莫要忘了丁原窃据并州刺史之事!”
“混账,真是岂有此理!
前些时日我大军前脚刚出并州,后脚朝廷就任命丁原为并州刺史,欺人太甚!”
董卓被彻底激怒,不顾贾诩在场,当场大骂起来。
李儒连忙拉住他的衣角,不让董卓失态。
“呵呵,文和既然知晓我的忧虑,不知有何破解之法?”
董卓和李儒此时对贾诩刮目相看,不禁暗暗后悔当初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
“诩之前只三祸,若公听我言,不仅能防患于未然,还有三大利好!”
“喔!快快来!”
“我锦帆军即将撤离,公可趁势在袁绍和皇甫嵩之前,收复进驻我军撤离的魏郡。
以此功劳上表朝廷,就在广宗大破我军主力,逼出河北,也无人敢猜疑。
有此大功,朝廷必然更加倚重将军。
如此,贵军既能保留元气,又凭空获得大功,还能避免深陷河北战场的漩涡,抽身而退,此为一利。
董公以败为胜,正好向朝廷奏请前往西凉平乱,整顿兵马。
如此知进退,既能避免与他人争功,又能为朝廷解忧,袁绍、何进之流必然欢喜同意。
凭借将军在羌人中的威望,不出一年,军势必然大振,关西之地,何人敢不敬重将军,此为二利。
将军他日手握重兵,必然会被朝廷忌惮,应当知晓‘养寇以自保’的道理。
将军在西,我主在东,你我双方合作则两利。
我主不愿与将军这样的乱世英雄无谓消耗兵力,愿暗中与董公各取所需,助董公早日雄踞关西。
董公有兵马,又有我主这样的强援,若下有变,关东士族又能把将军怎样?此乃诩为董公所谋之三利!”
董卓听后,两眼放光,原本以为这辈子做到中郎将就到头了,如今看来,中郎将不过是个起点。
但很快,他便恢复了镇定。
“呵呵呵,我乃朝廷将军,文和这是要我谋反,这如何可能。
我董卓可是要做大汉第一忠诚良将之人!
不过空口无凭,我怎么知道甘宁会如此好心,为何替我想得这般周到?
要知道,我们可是敌人!”
“敌饶敌人就是朋友,董公日后自会明白。
至于诚意,华雄是董公的心腹爱将,将军可交出叛徒严政,我军放回华雄互表诚意。
届时我军退回黎阳,张宝退回巨鹿,将军可趁机收复魏郡,拖住袁绍军,等朝廷调将军回西凉时再撤离。
另外,东莱方向的徐荣军,还望董公通传一声,我军退回东莱,将军可借此让徐荣向朝廷索要钱粮!”
“好,如此我便没什么可担忧的了,不过此事需谨慎行事,徐荣那边我会让他与贵军好好配合!”
“呵呵呵,如此诩告辞!”
“文和先生且慢,文和如此大才,何不助我平定西凉,光耀门楣,何苦投身锦帆,辱没名声?”
“我主甘宁雄才大略,他曾与我言,这下真正的英雄,唯有董公与他自己而已,董公好自为之!”
“甘兴霸真乃我董卓的知己啊!”董卓目送贾诩离开,喃喃自语。
他对甘宁这句话极为认同,却不知这只是贾诩为激发董卓野心,随口编造的罢了。
喜欢汉末之满城尽带锦帆甲请大家收藏:(m.132xs.com)汉末之满城尽带锦帆甲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