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26日,距春节仅剩两,秦宇轩背着帆布包回到兴县老家。寒风掠过窄巷,裹挟着炒瓜子的焦香与孩童燃放鞭炮的脆响。走到自家院门前时,他意外顿住脚步——记忆里熟悉的院落,已添了许多鲜活的新模样。
原先斑驳脱落的土院墙,被刷得雪白亮堂,墙角残留的泥痕消失无踪,墙根摆着两盆翠色冬麦,给隆冬添了几分生机。堂屋瓦房顶上,新搭了一层细密的木顶棚,原先漏风的瓦片缝隙被新泥封实,屋檐下还挂着两串县城流行的红灯笼,红绸穗子在风里轻轻晃动。
“宇轩回来啦!”厨房传来母亲的声音,她擦着手快步迎出,脸上的笑容比往常更舒展。秦宇轩跟着进了屋,目光立刻被堂屋角落的新碗柜吸引:深棕色的木质柜身,雕花柜门擦得锃亮,玻璃门后,瓷碗、盘子码得整整齐齐,比原先掉漆的旧木盒体面太多。
“这碗柜是新打的?”他放下帆布包,伸手摸了摸光滑的柜面。父亲攥着旱烟袋从里屋走出,笑着点头:“你三个姐姐挣的钱,直接去县城挑的好木料,特意请县木器厂的老木匠打了三呢。”话音刚落,三个姐姐从西厢房出来,大姐手里还攥着没织完的宝蓝色毛衣,毛线在昏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弟可算回来了!”二姐接过帆布包往炕上放,“快坐,锅里炖着排骨,爸昨去县城赶集时挑的肋排,新鲜着呢。”秦宇轩看着姐姐们眼角的笑意,想起从前全家省吃俭用的日子,心里暖融融的。大姐放下毛衣,指着屋顶:“院里的墙上个月刷的,顶棚也是新搭的,涂料和木料都是我们姐妹仨去县城一趟买齐的,以后下雨再也不用挪床接水了。”
原来去年秋政策松动后,三个姐姐就悄悄接了邻里和县城的针线活。帮人做棉袄棉裤、绣枕套,或是按图纸织时髦毛衣,起初只在村里接单,后来县城里的百货店都托人来订,忙活两个月竟攒下不少钱。除了添家具、修房屋,姐姐们还专门去县供销社买了红糖、鸡蛋给父母补身体,父亲的老咳嗽好了许多,母亲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
晚饭时,炖排骨、炒青菜、鸡蛋羹摆了满满一桌。母亲不停往秦宇轩碗里夹肉:“你在学校辛苦,多吃点。现在你姐们能挣钱,咱家离县城又近,买东西方便得很,以后再也不用紧着过了。”秦宇轩咬着鲜嫩的排骨,看着满桌的菜、亮堂的屋,还有家人脸上的笑容,心里甜丝丝的。
饭后,大姐拿出一件刚织好的灰色毛衣:“弟,这是给你织的,毛线是县城新买的细绒线,试试合不合身。”秦宇轩穿上毛衣,大正好,柔软的毛线裹着暖意,从身上一直暖到心里。他看着姐姐们低头收拾碗筷的身影,看着父母坐在炕沿上闲话家常,突然觉得,这个年格外有盼头。
夜色渐深,院门外传来邻居的招呼声,家家户户的灯亮起来,年味越来越浓。秦宇轩靠在炕边,听着屋里的欢声笑语,想着学校的佳绩、饭馆的扩店计划,还有家里的新变化,嘴角忍不住上扬。1979年的春节还没到,但他已经真切感受到,日子就像这刷白的院墙、崭新的碗柜,正变得越来越亮堂、越来越扎实。
喜欢寒门的仕途传奇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寒门的仕途传奇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