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日清晨,悦城国际联合中学的校园里弥漫着紧张而兴奋的气息。
刘晓艺推开招待所临时客房的窗户,湿润的晨风扑面而来。远处,省广播电台的转播车已经就位,工作人员正在架设临时线。
“晓艺,快来看!”黄钰潇在楼下挥舞着一份刚印刷出来的《赛事日报》,头版赫然印着昨日比赛的成绩排名和今日赛程。
刘晓艺跑下楼,接过报纸。油墨的清香混合着清晨的露气,九十年代特有的铅字印刷在晨光中格外清晰:
“玉江中学逆转团队积分第一,辩论赛上演精彩对决
今日赛程:第三场新闻播报比赛(上午)、第四场创意广播剧比赛(全)。”
“第三场比赛,中文新闻稿实时播报
比赛时间:上午9:00-15:30
......”
“第四场比赛:自由选题广播节目制作
比赛时间:上午9:00-12:30
评分标准:市民收听率30%、场外投票30%、评委评分40%
特别提示:省广播电台将开放Fm78.6临时频段全程直播。”
“我们第四场比赛抽到的是10点45分的时段,”黄钰潇指着赛程表,“不算最好但也不差。国际联中在9点开场,日本队压轴。”
张丽匆匆跑来,手里拿着几页皱巴巴的稿纸:“我熬夜根据以前的我们广播站的风格改的节目策划,你们看看!”
“这次第三场、第四场比赛是同时段进行的,第四场开通了场外投票的新功能。我们第三场是冯超和郑浩上场,第四场比赛由刘晓艺带着徐秋和明涛一起上情景剧?”
“覃老师我们今的出场顺序调整了,”黄钰潇指着内页的赛程表;
“口条清晰的冯超和徐秋负责新闻播报,情绪稳定的师妹刘晓艺、徐秋带着新来有特长的明涛带队做广播剧。”
国际联中本次给每个学校的同学都安排了四个教室做备赛的休息室里,每个学校的同学可以在比赛前来到休息室里面,各校选手都在抓紧最后时间准备。
刘晓艺注意到悦城三中的队员们围坐在角落,他们的站长——去年省演讲比赛冠军林晓,正在示范一种特殊的发音方法。
“他们在练胸腔共鸣,”张丽声解释,“听三中广播站每周都有专业播音员去辅导。”
冯超凑过来,手里拿着厚厚一叠自制的新闻卡片:“我和郑浩模拟了二十多种突发新闻场景,从地震到股市暴跌...\"
这个平时很跳脱活泼的高二男生,此刻眼中闪烁着罕见的斗志。刘晓艺想起他刚入广播站时,连读稿都会紧张到结巴,如今却要代表学校出战重要比赛,还是最考验定力的新闻广播。
上午九点,新闻播报比赛在市广播电台的专业演播厅举校与往届不同,本次比赛模拟真实新闻直播间环境,选手需要面对不断插入的突发消息。
“第三组,玉江中学对阵新加坡华侨中学。”工作人员引导道。
冯超和郑浩走进比赛设置好的演播室,被眼前的专业设备震撼了——六块实时新闻监控屏,不断跳动的新闻快讯条,还有能同时接收四路信号的调音台。
第二上午进行的第三场比赛是最考验个人能力的新闻快讯播报。作为玉江中学代表,将要面对5-7条长短不一的突发新闻。
演播台上灯光炽热。他们深吸一口气
“比赛开始!”
第一条是常规经济新闻,郑浩处理得游刃有余。但当第二条关于台风突袭沿海的紧急消息插入时,他的声音明显顿了一下。关键时刻,冯超迅速接过话头:
“本台最新消息,今年第8号台风'飞燕'路径突变...请沿海居民...”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完美消化了这则突发。最精彩的时刻出现在最后三十秒。
当两人以为比赛即将结束时,导播突然插入一条手写的混乱消息——某化工厂发生泄漏。冯超和郑浩对视一眼,几乎同时调整状态:
“紧急插播...位于临海市的...”郑浩负责基本新闻信息的播报。
“专家提醒附近居民...”冯超补充专业建议。这种无缝衔接的配合,让评委席上的省台新闻部主任频频点头。最终他们获得88.6分,仅次于悦城三中的91.2分。
“三中太强了,”比赛结束后,郑浩擦着汗,“林晓和徐明那播音腔简直像是从《新闻联播》里走出来的。”
冯超却露出罕见的笑容:“但我们证明了玉江中学不只有辩论强。”
“时间到!完美!”现场导演忍不住赞叹,玉江中学的学生播报的质量都很强。
十二位评委中,有三位给出了满分10分。最终玉江中学以92分的惊人成绩位列单场第二,他们成功为团队再夺2分。
中午休息时,省电视台记者拦住了他们:“同学,你们都是玉江中学的学生吗,能谈谈你的感受吗?作为目前团队积分得分最高的选手...”
他们两人面对镜头,稍作思考:“这次比赛让我明白,真正的播音不只是念稿,而是要在‘快、急、乱'中保持清醒,传递真实和温度...”
下午公布团体总分时,玉江中学暂列第三,仅次于国际联中和日本樱丘高郑但最让人振奋的是市民投票结果——玉江中学获得了超过十万张电话和短信投票,位列人气榜第一。
“这明我们的风格更接地气。”覃老师分析道,“专业性和亲和力缺一不可。”
他们在播报完回来了,覃老师、黄钰潇和刘晓艺三人围坐在招待所后院的石桌旁,晨光透过梧桐树叶斑驳地洒在稿纸上。
上午九点整,分会场还在进行新闻演播比赛的同时,国际联中多功能厅的演播控制室灯火通明。
巨大的电子屏分成十几个格,实时显示着各项数据:Fm78.6频段的信号覆盖图、电话投票热线的接入情况、评委席的监控画面...
“各单位注意,特色节目比赛正式开始。”总导演的声音通过对讲系统传遍整个场馆。
首支出场的是国际联中代表队。他们的节目《世界青年》以流利的中英法三语开场,穿插着各国留学生的真实故事。
刘晓艺在候场区通过监控屏幕看到,实时收听率曲线在他们播放一段非洲留学生学京剧的录音时突然飙升。
“收听率一下子达到13%了!”后台工作人员声惊呼,“这才开场十分钟啊!”
紧接着出场的市一中则选择了严肃话题——《改革开放中的声音记忆》,用历史音频资料串联起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的标志性广播片段。
评委席上的老播音员们频频点头,但收听率曲线却略显平缓。
“到我们了。”覃老师拍拍参赛的三人肩膀。
走进演播室,刘晓艺被专业的设备震撼了——德国产的调音台、日本进口的麦克风、闪着红绿信号的音频处理器...
这一切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校园里堪称奢华。
喜欢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请大家收藏:(m.132xs.com)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