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第三个周日,“安心超时门前排起了长队。
刘晓艺踮起脚尖,将“开业大吉”的红绸布挂在新安装的公用电话亭上方。
晨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在崭新的玻璃门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晓艺,来搭把手!”刘爸爸刘明达在店内喊道。
他正和两个新店员调试着那台从省城买来的电子收银机——这在九十年代的县城可算得上稀罕物。
刘晓艺跑过去,帮着刘爸爸翻阅那本中英文混杂的明书。
这台银灰色的机器能自动计算找零,还能打印出明细票,比起老店那台用了十年的木头钱箱,简直是壤之别。
“爸,这个键是商品分类,这个是折扣...”刘晓艺指着按键解释道。
前世她在便利店打工时用过类似的机器,没想到今生能亲眼见证自家店迈入电子化时代。
“还是闺女懂得多。”刘明达黝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自从女儿进入高三又参加完国际比赛回来后,他发现女儿越发沉稳干练,连话都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欢快的音乐声:“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刘晓艺探头望去,只见母亲王安梅正指挥工人安装那台二手摇摇车。
红黄相间的卡通马造型虽然有些掉漆,但电路板刚被刘明达重新修过,音乐响亮得很,用毛笔沾上颜料补了一下就就焕然一新了。
“一分钟两毛,摇一次一块。”王安梅擦了擦汗,得意地向女儿展示新做的价目表,“我打听过了,儿童公园要一块五呢!”
刘晓艺笑着帮母亲捋了捋散乱的鬓发。曾经那个只会围着灶台转的母亲,如今谈起生意经来头头是道,连讲价都学会了精明的招数。
“老板娘,这干脆面怎么抽奖啊?”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怯生生地问道,手里攥着五毛钱硬币。
王安梅立刻热情地迎上去:“宝贝!来看这里!”她指着柜台旁新添的透明抽奖箱,“投五毛钱,伸手进去摸一张卡片,中奖了就能拿对应的零食!”
刘晓艺看着母亲熟练的推销技巧,不禁想起前世家里那间濒临倒闭的杂货铺。
那时的母亲整愁眉苦脸,哪像现在这样眼里闪着光?
“晓艺,来尝尝这个。”林阿姨——分店的新任店长端着一盘刚拆封的香芋奶糖走过来,“厂家送的试吃品,甜而不腻,肯定好卖。”
这位曾经带着孩子努力贴补家用的全职妈妈,如今穿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胸前的\"店长\"徽章擦得锃亮。
她七岁的女儿雨正乖巧地坐在角落写作业,时不时偷瞄一眼那台诱饶摇摇车。
“林姐,货架都整理好了。”新招的店员张从里屋走出来汇报。这个二十出头的农村姑娘留着刘胡兰头,手脚麻利,昨刚来就记住了所有商品的价格。
刘晓艺环顾四周:崭新的玻璃柜台里整齐陈列着各色商品;墙上的石英钟指向九点整;窗台上的红色公用电话已经有人在排队;几个孩围着摇摇车跃跃欲试...一切都井井有条,充满希望。
“第一分店开业喽!”刘明达点燃一挂鞭炮,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红绸布应声而落。“安心超市(分店)”七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街坊邻居们蜂拥而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新鲜玩意儿。
最先被抢购一空的是那些抽奖零食——五毛钱既能玩游戏又能得奖品,对孩子们来简直是大的诱惑。
“我中啦!再来一包!”一个胖墩墩的男孩举着中奖卡片欢呼,引得其他孩子纷纷掏钱尝试。
公用电话前也排起了队。第一个使用的中年男子对着话筒大声嚷嚷:“喂?喂?听得清不?这可比邮电局便宜多啦!”
刘晓艺站在收银台旁帮忙装袋,耳边是此起彼伏的“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的音乐声、孩子们的欢笑声、电话铃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九十年代城商业蓬勃发展的交响乐。
中午歇业时,刘妈妈王安梅数着钱箱里的收入,眼睛越瞪越大:“老爷,光着一上午就卖了三百多!光摇摇车就收了二十八块!”
“这才刚开始呢。”刘明达乐呵呵地拧开保温杯,“等家居商城正式开业,人流量至少翻三倍。”
刘晓艺帮着整理货架,心里盘算着下午要去学校处理广播站交接的事。
这时,她注意到雨正眼巴巴地望着那台摇摇车,却懂事地没有开口。
“雨,来。”刘晓艺掏出一块钱硬币,“姐姐请你坐。”
女孩惊喜地睁大眼睛,但随即摇摇头:“妈妈不能随便要别人东西...”
“这是奖励你认真写作业的。”刘晓艺不由分把她抱上摇摇车,投进硬币。
欢快的音乐响起,女孩的笑脸在阳光下像朵绽放的花。
林阿姨走过来,眼眶有些发红:“晓艺,谢谢你。要不是你们家...”
“林阿姨,别这么。”刘晓艺握住她粗糙的手,“咱们是一家人。”
午后,刘晓艺骑车前往玉江中学。
秋风拂面,道路两旁的新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录像厅、游戏室、精品屋...这座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面貌。
广播站里,黄钰潇已经等在那里。见刘晓艺进来,这个她的老搭档立刻站起身:“晓艺,交接清单我都整理好了。”
刘晓艺接过厚厚一本文件夹,里面分门别类地记录着所有设备、资料和注意事项。
她不禁感慨万千——去年此时,她还是个刚加入广播站的新人,如今却要亲手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
“这台录音机按键有点卡,但音质还行;这个月的节目单在这里;覃老师的联系方式贴在扉页...”
黄钰潇认真地一一明,时不时推推眼镜。
“交给文渊他们,我们都可以放心。”刘晓艺拍拍他的肩膀。
走出校门时,夕阳已经西斜。
刘晓艺没有立即回家,而是绕道去了老店。远远地,她就看见门口排着长队——原来新店的促销活动带动了老店的生意。
刘妈妈正在收银台前像陀螺一般忙得不可开交,见到女儿如见救星:“囡囡!快!帮忙装袋!”
刘晓艺麻利地系上围裙。
这台老式收银机还是木制的,但刘爸爸已经按照新店的模式安装了价目表和抽奖箱。
一个熟悉的场景让她会心一笑——曾经的老店员陈芸正耐心地教一位老太太使用新到货的电动按摩器。
“芸姐适应得真快。”刘晓艺声对刘妈妈。王安梅擦了擦汗:“她可是咱们老店的顶梁柱。昨还提议进一批学生文具,开学季肯定好卖。”
夜幕降临,刘家父女俩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刘明达突然:“闺女,爸想好了,等年底再攒点钱,给你房间安台空调。高三了,得有个好环境学习。”
刘晓艺鼻子一酸。前世的刘爸爸从不会这样的话,那时的他整日为生计发愁,哪有心思考虑这些?
“爸,不用。”她挽住刘爸爸的手臂,“我现在用的电风扇挺好的。钱先紧着生意用。”
路灯下,父女俩的影子拉得很长。
刘晓艺想起书包里那份刚拿到的艺考大纲,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喜欢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请大家收藏:(m.132xs.com)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