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要炸了!
朱厚照猛地睁眼,入目便是明黄帐顶,其上霸气龙纹绣工精美,鼻尖萦绕着淡淡的龙涎香,这陌生又带着熟悉感的一切,让他瞬间懵了。
“我去,我不是在图书馆熬通宵改论文吗?” 他心中惊呼,紧接着,零碎记忆如潮水般疯狂涌入脑袋,疼得他直咧嘴。
原来,他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大学生朱厚照,而此刻,竟穿越成了即将登基的明武宗朱厚照,时间正是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
昨日,这具身体的老爹,明孝宗朱佑樘刚驾崩。他作为唯一皇子,按祖制,今日就得登基称帝。
“爷,该起身啦。” 帐外传来一个略显尖细、满含心翼翼试探的声音。
朱厚照揉了揉太阳穴,心下明白,这应该是原主身边忠心耿耿的太监张永。
他麻溜掀开被子起身,瞧着自己白皙纤细、贵气尽显的手,清楚这身体才十五岁。原主此前没少被文官集团和内阁紧盯,好在弘治皇帝在世时能庇护一二。可如今老爹一去,朱厚照知道,那些人必定想把他摆弄成傀儡皇帝。
“哼!” 朱厚照嘴角勾起,冷冷一笑。他可是研究朱厚照多年的历史系高材生,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他门儿清。文官集团肯定会拿 “先帝遗诏”“社稷为重” 等话来压他,逼他守规矩、限制他权力,好把控朝政,将他当听话木偶随意摆弄。
“张永!” 朱厚照声音沉稳,透着不容置疑的气势。
“奴婢在呢!” 张永赶忙应道。
“给朕更衣!” 朱厚照道,从这一刻起,他决定以皇帝的身份开启这场穿越之旅。
张永迅速端着崭新龙袍进来,脸上还挂着悲戚之色,声道:“爷,陛下他……”
朱厚照目光如电,瞥了他一眼,张永瞬间闭嘴,手脚麻利地给朱厚照穿戴起来。
这龙袍沉重无比,上面绣着十二章纹,那可是至高权力的象征。穿戴整齐,朱厚照走到铜镜前一瞧,镜子里的少年面容俊朗,眼神清澈却又暗藏锐利锋芒,没错,这就是他,大明朝第十位皇帝。
“走,去奉殿!” 朱厚照迈步,张永赶紧跟上。
奉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弘治皇帝的灵柩停在正中间,哀乐低回,文武百官身着素服,跪在灵前,哭声震。
朱厚照耳朵尖,一听便听出,这哭声中,有真心悲痛的,也有假模假样作秀的。尤其是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那帮人,眼神里满是对未来权力格局的算计。
朱厚照走到灵柩前,“扑通” 一声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朗声道:“父皇,您就安心去吧。儿臣一定守住这大明江山!” 他声音不算高,却在奉殿内清晰回荡,仿若带着回音,直抵人心。
哭声渐渐停歇,百官的目光 “唰” 地一下,全部聚焦到朱厚照身上。
内阁首辅刘健颤颤巍巍走上前,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呐。先帝遗诏让陛下今日登基,以安定社稷。还请陛下移驾太和殿,接受百官朝拜,正式登基为帝。”
这刘健可是三朝元老,深受先帝信任,也是文官集团的头儿。在原主记忆里,这家伙总想着 “教导” 皇帝,把皇帝培养成他心目中的 “明君”,实则是想掌控皇帝,进而把控朝政。
朱厚照站起身,目光如刀,冷冷扫过刘健和其他官员,沉声道:“首辅大人得在理。只是,父皇刚走,尸骨未寒,朕心里悲痛万分,实在没心思立马登基。要不这样,先让朕为父皇守灵三日,三日后再举行登基大典,也不迟。”
这话一出,百官瞬间炸开了锅,议论纷纷。守灵三日,这不合规矩啊!国不可一日无君,新君得赶紧登基,才能稳住朝局。
刘健一听,赶忙反驳:“陛下,万万使不得!先帝遗诏在此,怎能因个人悲痛,就耽误了国事呢?还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啊!”
“是啊,陛下!”
“请陛下登基!”
其他官员也跟着附和,跟事先商量好似的。
朱厚照看着这群官员,心中冷笑更深。以江山社稷为重?哼,怕是以你们自己的权力为重吧!早点让朕登基,你们就能早点拿捏新君,继续把持朝政。
“诸位大人!” 朱厚照声音猛地提高,带着十足的威严,“朕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也清楚先帝遗诏分量重。可朕是先帝的亲儿子,为人子,给先帝守灵三日,尽尽孝心,这过分吗?难不成,在诸位大人眼里,朕连这点孝心都不该有?”
这话犹如一声惊雷,掷地有声,奉殿瞬间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是啊,新君为父亲守灵,经地义。谁敢个不字,那就是不孝。在这个以孝治下的时代,不孝可是大罪名。
刘健他们几个,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没想到这太子看着不靠谱,起话来竟如此厉害。
“陛下仁孝,臣等佩服。” 刘健咬咬牙,往后退了一步,接着,“只是,守灵归守灵,朝政可不能停。还请陛下在守灵期间,委任内阁处理日常政务,等登基之后,再亲理朝政。”
来了,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想趁着朱厚照守灵,让内阁把朝政大权握在手里。
“内阁本就有辅政职责,日常政务,你们处理就校” 朱厚照不冷不热地,“但要是碰上重大事务,必须得禀报朕,由朕定夺。” 他可不会这么轻易就把权力交出去。
刘健他们几个对视一眼,虽没完全达到目的,不过也算有点收获,没办法,只能点头答应:“臣等遵旨。”
朱厚照懒得再搭理他们,转身走到灵柩旁的蒲团上坐下,闭上眼睛养神。他心里明白,这才只是个开头,往后还有一堆挑战等着他呢。
正想着,一个太监急匆匆跑进来,在张永耳边声嘀咕了几句。张永脸色微微一变,赶忙走到朱厚照身边,低声:“陛下,英国公张懋求见,是有要事禀报。”
英国公张懋?朱厚照一下睁开眼睛。这张懋是世袭的英国公,掌管着京营,可是军方的重要人物。这时候来,能有啥事呢?
“让他进来。” 朱厚照下令。
没一会儿,身材魁梧、身着铠甲的中年男子张懋大步走进来,单膝跪地,朗声道:“臣张懋,参见陛下!”
“英国公免礼,到底啥事儿?” 朱厚照问道。
张懋站起身,脸色凝重得很:“陛下,刚接到边关急报,蒙古王子带着五万骑兵入侵大同,大同总兵请求朝廷赶紧发兵救援!”
蒙古王子?朱厚照心里 “咯噔” 一下,他记得这蒙古王子,可是明朝中期的主要边患,老带着人南下劫掠。没想到自己刚穿越过来,就碰上这糟心事。
“大同总兵是谁?兵力咋样?” 朱厚照追问道。
“大同总兵是王杲,麾下有三万兵马,可大多都是新兵,战斗力不咋地。” 张懋如实回答。
三万对五万,新兵对精锐,这仗可不好打。
“京营能调动不?” 朱厚照又问。
张懋苦笑着叹了口气:“陛下,京营虽有十万之众,可多年没打过仗了,军纪涣散得很,战斗力堪忧啊。要是贸然调动,恐怕……”
朱厚照皱起眉头,这就是明朝中期的困境,文官集团把持朝政,使劲打压武将,弄得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差。
“这事容朕想想。” 朱厚照沉声道,“英国公先回去待命,朕自有安排。”
“臣遵旨。” 张懋拱拱手,转身退了出去。
张懋走后,朱厚照陷入沉思。蒙古王子入侵,这既是危机,也是个机会。危机在于,要是处理不好,大同就得失守,蒙古骑兵长驱直入,那后果简直不敢想。机会呢,则是可以借着这事掌握军权,好好整顿军队,摆脱文官集团的束缚。
“看来,这皇帝的位子,真不好坐啊。” 朱厚照声嘀咕着,可眼神里没有一丝害怕,反倒满是斗志。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弘治皇帝的灵柩,在心中暗暗发誓:“父皇,您就瞧好吧。儿臣不光要守住这大明江山,还得让它变得更强!”
这时候,刘健他们也听了蒙古入侵的消息,一群人赶紧围过来。
“陛下,蒙古入侵,这可是大事,还请陛下马上下令,调兵遣将,驰援大同!” 刘健急得不行,其他文官也跟着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吵得朱厚照有些心烦。
朱厚照看着他们,突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嘲讽:“调兵遣将?调谁去?怎么调?诸位大人,你们谁懂兵法?谁能带兵打仗?”
这一连串问题,问得文官们哑口无言,一个个都闭上了嘴。是啊,他们都是文官,就会纸上谈兵,真要到行军打仗,那是一窍不通。
看着文官们那窘迫的样子,朱厚照心里别提多畅快了。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大声:“这事,朕自有决断!”
“张永,传朕旨意,命三边总制杨一清马上率军驰援大同!”
“再让京营副总兵江彬,带三千京营精锐,跟着杨一清一块儿去!”
“另外,传旨给户部,赶紧调拨粮草、军械,支援前线!”
这旨意下得干净利落,一点不含糊。百官们都愣住了,没想到这个平时看着不务正业的太子,对边关将领和军务竟如此了解。
杨一清是有名的大臣,派他去驰援大同,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可这江彬是谁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京营副总兵,凭啥能率领京营精锐呢?
刘健忍不住开口问道:“陛下,这江彬资历太浅了,恐怕担不起这重任,要不换个经验丰富的将领?”
朱厚照斜眼瞥了他一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首辅大人是觉着朕的旨意不对?”
刘健吓得赶紧低下头:“臣不敢。”
“不敢就好。” 朱厚照冷哼一声,“江彬虽资历浅,可勇猛善战,朕信得过他,他能校”
其实啊,朱厚照选江彬,可不只是因为他打仗厉害,更重要的是,江彬是个武将,不属于任何文官集团,以后更容易被自己掌控。他这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培养自己的心腹武将呢。
“好了,旨意都下了,诸位大人还有啥事儿?” 朱厚照问道。
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再吱声。
“既然没事,那就都退下吧,让朕好好陪陪父皇。” 朱厚照下了逐客令。
刘健他们没办法,只能躬身行礼,慢慢退了出去。张懋看着朱厚照,眼里闪过一丝赞赏,也跟着退出去了。
奉殿里又安静下来。朱厚照重新坐下,看着父亲的灵柩,眼神变得深邃起来。蒙古王子入侵,这仅仅只是个开始。他心里清楚,接下来要面对的,不光有外部的敌人,还有朝廷内部那暗潮涌动的争斗。
可他一点都不退缩,因为他是朱厚照,是大明朝的皇帝!
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一阵心悸,好像有啥不好的事儿要发生。他抬头看向门口,眼神里闪过一丝警惕。到底会是什么事呢?
喜欢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请大家收藏:(m.132xs.com)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