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晋所提出的策略,确实贴合目前大明的整体形势。
以辽沈与镇江为核心区域,部署重兵形成钳制之势,压缩建奴的活动范围。
一旦这一战略得以落实,老奴想要恢复战后的元气,几乎没有可能。
东北地区山林密布,气候寒冷,难以种植粮食作物,也无法像蒙古人那样依靠放牧维生。
别谋求发展了,单凭建州那点微薄的粮产,连维持现状都很困难,不发生饥荒已是上眷顾。
建奴若想壮大势力,唯一的出路便是发动战争,靠劫掠获取资源。
而王在晋的布局,正是要切断他们这唯一的生命线。
南面辽东方向无法轻易侵袭,东面朝鲜也难以进入,北面尽是山林,只能偶尔猎些野兽补充食物。
至于西面,紧邻的是盟友科尔沁部,老奴绝不会贸然动手。
而林丹汗早已退居漠南西部,老奴若要攻打,需穿越千里草原,胜负难料。
建州地处四方之间,进退维谷,处境极为不利。
若老奴想打破困局,唯一出路便是正面突破明军防线。辽沈一带已固若金汤,就算再添十万兵,也难以攻下。
唯一可行的选择,仍是南下侵扰朝鲜,既能承受损失,又能获取利益。
但毛文龙并非易与之辈,他的游击战术在此时堪称一绝。
他的作战方式,比建奴更加灵活多变,甚至更难应对。
对于辽沈防线,朱由校已无后顾之忧。
此前两次大战的胜利,已充分明只要内部稳定,守住城池不成问题。
熊廷弼始终持守一个观点。他刚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之时,便向神宗皇帝上奏章,主张先稳固内部,训练出十八万精锐,便可发动决战,平定建奴。
这种思路与王在晋的主张颇为相似,都偏向于步步为营,稳中求进。
自从去年他下令熊廷弼负责辽沈地区的军务整顿以来,到现在已经显现出一些成果。
启元年辽东军备的详细奏报,熊廷弼早已呈上,此刻正静静地放在他的御案之上。
在他即位以前,辽阳、沈阳、广宁三地的驻军加上卫所兵,总数超过二十万人。
然而其中真正具备战斗力的,恐怕不到十万人,而这十万人多数武器简陋,长期缺乏训练。
熊廷弼雷厉风行,毫不手软,这正是他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事情。
由于沈阳地处前线,当地的将门与大户早已迁往辽阳等地,使得熊廷弼的整顿工作推进得异常顺利。
如今沈阳的军务与防御体系已焕然一新,现有兵力三万五千余人,其中七千为精锐骑兵。
这些骑兵多为蒙古出身,作战勇猛,丝毫不逊于敌军的重甲骑兵。
辽阳的整顿尚在进行之郑
虽然先前朱由校已经铲除不少将门势力,甚至掘了李成梁的坟墓,但阻力依然不。
即便熊廷弼亲自坐镇,也只是稍占上风,未能彻底压服反对者。
在整顿过程中,还发生了几次规模兵变,幸亏李松平镇守辽阳,加之熊廷弼性格刚烈,迅速将事态平息。
但这也反映出当前整顿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经过与洪承畴商议后,两人只得改变策略,采取分化拉拢的方式,逐步削弱旧势力的根基。
祖大寿成为重点拉拢对象。
为了显示朝廷对其的信任与恩宠,朱由校破格将其升为参将,并赐银数千两。
此举也是做给那些仍在观望、两头押注的将领看的。
果然,在祖家的带动与担保下,几位辽将纷纷效仿祖大寿,向熊廷弼表忠,甘愿听从朝廷调遣,主动削减私兵。
至于广宁的军务整顿,朱由校全权交由巡抚洪承畴与参议傅宗龙负责,要求他们一切参照熊廷弼的做法执校
虽然过程艰难,但最终还是克服了重重阻力,将一批害群之马彻底清除。
所有虚报冒领的军饷都被核实,老弱病残也被遣散回乡,军户名册也重新进行了编制。
广宁原有兵力五万余人,如今只剩下不到一半,但已足够使用。
兵贵精不贵多。
剔除了冗余人员之后,新整编的军队只需稍加训练,战斗力即可大幅提升。
朝廷因此节省了大量军费开支,可用之兵越来越多,武器装备也逐步得到改善。
虽目前尚不能与建州敌军正面抗衡,但也不至于如历史上那般,一战即溃。
洪承畴并未薄待他们,专门向朝廷与兵部奏请功劳。
王在晋很快批复,表示同意。
洪承畴前往招抚辽东三卫的任务完成得较为顺利,基本符合朱由校的期望。
福余、泰宁、朵颜三卫的首领接受了他代表大明皇帝颁发的诏令,并已上表,表示愿意归顺。
这一年,明军仿佛脱胎换骨,在辽东连续战胜老奴,使各方为之震惊。
虎皮驿一役,明军首次斩获建奴两千余人首级的消息传到他们耳中时,他们根本不信。
第一反应是明军吃了大败仗,朝廷在虚张声势。
然而不久后,明军又在沈阳击败老奴,斩杀数万建奴。
这让他们开始怀疑情报的准确性,立刻派人去查探实情,结果证实是真的,令他们极为惊讶。
就在这时,传来大明皇帝亲征漠南蒙古取得大胜的消息,更是让他们惊得不出话来。
一年前,他们亲眼所见,明军在辽东是何等被动。
动辄大败而归,时常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形,一战便损失数万人马,明军在辽东的声望跌至谷底。
如今三卫首领愿意继续归附大明朝,这是一个极好的信号。
老奴吞并了漠南草原北部大片土地,已与三卫的领地接壤。
他原本担心老奴会服其中一部,从侧翼突入辽东。
如此一来,他苦心经营的辽沈防线将形同虚设。
只要将老奴困在建州那一块地盘上,对大明就有极大的好处。
没有内地商饶物资支持,将领门阀无力供养,老奴自身又无法通过劫掠维持军需,他又如何支撑下去?
喜欢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