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西域商路 - 驼铃再响
紫禁城,午门。
夕阳的余晖如熔化的金子,泼洒在高耸的红色城楼上,将飞檐斗拱勾勒出金碧辉煌的剪影。一阵强劲的风吹过,卷起御道上的尘埃,也送来了远方若有若无的驼铃声。那铃声渺远、苍凉,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心安的节奏,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诉着一个古老故事的回归。
崇祯凭栏而立,负手远眺。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与莽莽群山,看到了那条横亘在帝国西北的、尘封已久的大动脉,正缓缓地、有力地重新搏动起来。
“陛下,陕西总督的八百里加急驿报。” 方正化躬身呈上一份用火漆严密封装的奏折。
崇祯接过,指尖触碰到滚烫的蜡封,心中已然明了其分量。他拆开信笺,快速浏览,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
“好!好一个‘西域诸部,望风而降,哈密卫忠顺王后裔遣使来朝,恳请复设卫所,重开商路!’” 崇祯朗声读出信中的关键语句,殿内的空气似乎都因此而变得活跃起来。
自启年间,明朝势力退出嘉峪关外,广袤的西北便成了蒙古诸部与吐鲁番、哈密等势力犬牙交错之地。哈密卫,这个大明在西域最后的据点,早已名存实亡。如今,它竟像一颗蒙尘的明珠,重新闪耀在帝国版图的边缘。
“陛下圣明!” 李若琏在一旁躬身道,“臣此前已遣密探探查西域,得知叶尔羌汗国在内乱后元气大伤,对哈密的控制力早已名存实亡。而我大明在辽东、北疆连战连捷,军威远播,西域诸部想必是看到了我朝复心希望,这才遣使来归。”
崇祯点点头,目光深邃:“不仅如此。朕派往中亚的商队传回消息,帖木儿帝国的后裔们,如今也陷入了分裂和内耗。整个欧亚大陆的西部,都在为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和三十年战争的烽火而疲于奔命。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窗口期!”
他转身走下御阶,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朕要的,不只是收复哈密,而是要重现我大明‘子守国门,四海皆王土’的盛世景象!这条丝绸之路,不能只停留在史书之上,它必须重新流淌起财富与文明的血液!”
……
数日后,北京城一处僻静的驿馆内。
来自哈密的使者,一位名叫阿不都热西提的维吾尔族贵族,正焦急地等待着皇帝的召见。他身上的服饰华丽而独特,腰间挂着的弯刀虽已收鞘,但仍透着一股剽悍之气。他此次奉忠顺王之命,不远万里而来,身负着整个哈密绿洲数万部族的命运。
当太监尖细的唱喏声响起,他被引入一间宽敞温暖的偏殿。殿中,崇祯高坐于上,虽身着常服,但那不怒自威的帝王气度,仍让见惯了大场面的阿不都热西提心中一凛,连忙按照礼节,深深叩首。
“外臣哈密忠顺王派来使臣阿不都热西提,叩见大明子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但吐字清晰,态度恭敬。
“平身。” 崇祯的声音温和而有礼,“使臣一路辛苦,朕已知晓尔等来意。哈密卫乃我大明故土,朕心甚念。今闻尔王愿复设卫所,归附朝廷,朕心甚慰。”
阿不都热西提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期盼:“陛下仁德,泽被四方。我哈密绿洲,自脱离王化以来,饱受吐鲁番与蒙古诸部欺凌,商路断绝,民生凋敝。唯有复归大明羽翼之下,方得安宁与繁荣。我王已备好舆图、户籍,只待陛下旨意,便可举族内附。”
崇祯示意他坐下,亲自为他斟上一杯热茶:“朕不仅要将哈密卫设为羁縻都司,更要重开丝绸之路。朕会派遣得力官员,恢复嘉峪关内外关隘的驻军与驿站,保障商旅通校届时,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将通过你们的商队,运往更远的西方;而西域的良马、美玉、瓜果,亦将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大明。”
“陛下!” 阿不都热西提闻言,激动得站了起来,“若能如此,我哈密上下,必世世代代忠于大明!商路所经之处,我王愿出兵护卫,绝不让宵之辈,再阻我东西交通!”
崇祯欣慰地笑了。这正是他所期望的。哈密不仅是地理上的屏障,更是撬动整个西域格局的支点。有了哈密,他就能以贸易为纽带,将影响力重新渗透进这片广袤的土地,进而影响叶尔羌汗国乃至更远的地区。
这场会面之后,崇祯迅速下旨,册封忠顺王之子为新哈密忠顺王,设立哈密卫,隶属甘肃镇管辖。同时,任命一名经验丰富的文官为“西域宣慰使”,携带大量赏赐和官方文书,随同哈密使者一同西返。
……
数月后,甘肃肃州(今酒泉)。
这座古老的边陲重镇,再次焕发了生机。城楼上,崭新的明军旗帜迎风招展。城外,来自中原的商队和西域的驼队汇聚于此,人喊马嘶,喧嚣鼎罚
宣慰使的队伍与哈密商队同行,一路向西。他们亲眼见证了沿途关卡的重新设立,以及各地部族首领遣来恭贺的使者。大明的国威与诚意,如同春风吹化了冰雪,所到之处,人心思定。
当他们抵达哈密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忠顺王亲率族人,在城外十里相迎。古老的王城虽然残破,但修复工作已在有条不紊地进校王城中心的广场上,一座崭新的、雕刻着龙纹与伊斯兰花纹结合的牌坊拔地而起,上书四个大字——“丝路重光”。
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上,宣慰使宣读了崇祯的圣旨,正式册封忠顺王,并宣布大明将在此设立“互时,允许民间商队自由往来贸易。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商人,曾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见证者,抚摸着新立的牌坊,老泪纵横:“我以为,我这辈子都看不到这一了……驼铃又响了,商路又通了!大明,终究还是那个朝上国啊!”
崇祯并未亲临哈密,他通过这些千里之外的捷报和使者带回的见闻,构筑着自己宏大的西部战略。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收复哈密,打通河西走廊,下一步便是经略整个新疆,将这片广袤的土地重新纳入帝国版图。
……
紫禁城,御书房。
崇祯站在一幅巨大的新绘制舆图前,舆图上,一条醒目的红线从北京出发,沿着河西走廊,直抵哈密。他的手指沿着红线缓缓移动,仿佛在触摸那滚烫的历史脉搏。
“陛下,” 李若琏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哈密卫的捷报传来,朝野振奋。户部估算,若商路完全畅通,每年可为国库增收白银不下百万两,更能极大缓解东南沿海的倭患与海禁压力。”
“百万两……” 崇祯轻笑一声,“这只是开胃菜。朕要的,是这条路所带来的、无法估量的战略价值。它将把西域、漠北、东北,乃至未来的南洋,都串联成一个整体。届时,任何试图挑战我大明权威的势力,都将面临来自整个帝国的压力。”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告诉徐光启,让他主持编纂一部新的《西域图志》,详细记录那里的山川、物产、风俗、宗教。告诉宋应星,命格物院的学者,研究西域的农作物和特殊矿物。告诉孙传庭,西北的屯田和军屯要跟上,我们要让这片土地,重新成为帝国的粮仓和兵源地!”
李若琏躬身领命:“臣,遵旨!”
崇祯重新走回窗前,望着那轮缓缓沉入西山的夕阳。驼铃再响,不仅是一条商路的复苏,更是一个伟大帝国的脉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力度,跳动在整个欧亚大陆的东方。
他仿佛已经听到了,那来自更遥远西方的、属于新时代的滚滚雷声。(本章完)
喜欢在造大明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在造大明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