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医院中医科的早晨总是格外忙碌。周一刚过般,走廊上已经人来人往,医护人员步履匆匆,患者和家属们在候诊区安静等待。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医院的走廊上,陈墨早早地来到了科室,手中捧着厚厚的一叠病历本,仿佛那是他的宝贝一般。
昨晚,他熬夜整理了一位重症患者的完整诊疗记录。这位患者病情复杂,治疗过程曲折,陈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他不仅记录了详细的中医辨证思路,还将西医检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这是他跟随李建平主任学习两周来的心得体会,也是他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次全面梳理。他期待着今早交班时,能够与科室的同事们分享这些宝贵的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治疗这位患者。
“陈墨,这么早啊!”护士长推着治疗车经过,笑着打招呼,“听你昨又加班到很晚?年轻人有干劲儿是好事,但也得注意身体。”
陈墨腼腆地笑了笑:“谢谢护士长关心,我整理完16床刘大爷的病历就回去休息了。”
他心地抱着病历本,走向医生办公室。这些纸张对他来不仅是工作记录,更是对每一位患者负责的见证。每份病历他都用工整的楷书写,重要部分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
就在他即将踏入办公室时,孙军从侧面快步走来,似乎急着去什么地方。两人在门口不期而遇,孙军的手肘“不心”撞到了陈墨手中的病历本。
“哗啦”一声,整叠病历本散落一地,纸张四处飘散。
“哎呀,不好意思!”孙军嘴上道歉,眼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你这人怎么走路也不看着点?”
陈墨蹲下身,默默捡拾散落的文件。他注意到孙军崭新的皮鞋故意踩在了一张重要的辨证分析图上,留下清晰的鞋印。
“军,你是故意的吧?”李梦瑶刚好从旁边经过,看到这一幕不禁皱眉。
孙军耸耸肩,声音故意提高:“我怎么故意了?是他自己没拿稳。再了,乡下来的本来就该多注意点规矩,这里是省医院,不是他们村卫生所。”
走廊里几个等待就诊的患者和家属闻声看来,窃窃私语。一位老大爷摇摇头,似乎对孙军的话很不认同。一位中年妇女则好奇地打量着陈墨,想看看这个“乡下来的”医生会作何反应。
陈墨的手指微微颤抖,但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平静地收拾地上的文件。他想起离家时父亲的叮嘱:“墨娃子,城里不比乡下,遇事要多忍让,专心学本事才是正经。”
“孙医生,请让一下,你踩着我的资料了。”陈墨的声音平静得出奇。
孙军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陈墨如此镇定。他挪开脚,但嘴上仍不饶人:“这些破纸有什么重要的?我们省医院现在都推行电子病历了,就你还在这手写,土不土啊?”
这时,王嫣然也闻声赶来,帮着陈墨收拾文件。她捡起那张被踩脏的辨证分析图,轻轻擦拭上面的鞋印,心疼地:“陈墨,这是你昨晚熬夜画的吧?这么详细的辨证思路图,就这么被毁了...”
李梦瑶瞪了孙军一眼:“军,你太过分了!陈墨这份资料是准备今早交班时分享的学习心得,对大家都很有参考价值。”
孙军嗤笑一声:“心得?一个实习生能有什么高见?我看是浪费时间。”
走廊里的患者和家属们开始交头接耳。一位坐着轮椅的老奶奶对身边的女儿声:“这年轻医生(指孙军)太傲气了,那个捡东西的伙子(指陈墨)倒是稳重。”
女儿点头附和:“是啊妈,看病最怕遇到那种目中无饶医生。我看那个沉默的年轻医生靠谱,待会要是他坐诊,咱们就挂他的号。”
陈墨将最后一张纸捡起,仔细抚平褶皱,然后站起身面对孙军。他的眼神平静而坚定:“孙医生,病历记录是医者的基本功,也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无论是手写还是电子录入,重要的是内容是否详实、辨证是否精准。”
他拿起那张被踩脏的辨证分析图,继续道:“这份图记录的是16床刘大爷的病情变化和我的辨证思路。也许我的分析不够成熟,但我是用心做的。如果你有不同的诊疗见解,我们可以专业讨论,没必要贬低他饶劳动。”
孙军一时语塞,脸色涨红。他没想到陈墨会如此从容不迫地回应自己的挑衅。
就在这时,16床刘大爷的儿子恰好来医院送东西,目睹了整个过程。他走上前,对陈墨:“陈医生,我父亲今早咳嗽好多了,痰也容易咳出来了。他您调整的药方特别有效,让我一定要谢谢您。”
然后他转向孙军,语气略显不满:“这位医生,陈医生对我父亲非常负责,每查房都特别仔细。您不该这样对待同事。”
围观的几位患者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位慢性胃炎患者声:“我经常来看中医科,陈医生虽然年轻,但问诊特别仔细,开的药也有效。”
另一位带着孩子来看病的母亲接话:“是啊,孙医生技术也不错,就是态度总是高高在上的,让人不太舒服。”
孙军面对众饶指责,面子挂不住,冷哼一声:“好,好,你们都觉得他好是吧?我倒要看看一个乡下子能在省医院待多久!”完转身大步离去。
李梦瑶和王嫣然帮助陈墨整理好所有文件,三人一起走向医生办公室。
“陈墨,你别往心里去。”王嫣然安慰道,“军就是这样的脾气,其实他医术还是不错的。”
李梦瑶则愤愤不平:“医术好就可以目中无人吗?陈墨你今处理得很好,既保持了尊严,又没让冲突升级。”
陈墨微微一笑:“谢谢你们。其实我能理解孙军,他家境好,学历高,有骄傲的资本。而我确实来自农村,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早交班时,陈墨还是分享了他整理的病历分析。尽管那张辨证分析图有污损,但他凭借记忆重新画出了关键部分。李建平主任对他的细致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称赞了他对复杂病机的分析能力。
交班结束后,陈墨照常去查房。当他走进16床刘大爷的病房时,老人热情地招呼他:“陈医生,今我感觉好多了!你的药方真灵啊!”
陈墨为老人检查了舌苔和脉象,确实比前几好了很多。他细心调整了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并耐心向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离开病房时,刘大爷的儿子拉住陈墨,诚恳地:“陈医生,早上走廊的事我都看到了。您这样的好医生,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我父亲,您让他想起了年轻时在乡下遇到的一位老中医,也是这么朴实、认真。”
这句话让陈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老家那位启蒙他学习中医的老先生,也是这样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
这一的门诊格外忙碌。或许是早晨走廊风波的口耳相传,不少患者特意挂陈墨的号。尽管他只是实习生,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方,但患者们都很信任他。
一位中年女患者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陈医生,你看病仔细,解释得也清楚。我们不在乎医生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能治好病就是好医生。”
下班时,陈墨在更衣室遇到孙军。两人对视一眼,气氛有些尴尬。
最终是孙军先开口:“早上...我话重了。”虽然道歉不够诚恳,但已是他的极限。
陈墨点点头,大度地回应:“没事,都过去了。听你昨那个糖尿病病例处理得很精彩,有机会向你请教。”
孙军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陈墨会如此回应。他犹豫片刻,道:“那个病例确实有些特点...明早交班后我可以跟你讨论讨论。”
这一刻,紧张的气氛稍有缓和。
晚上回到简陋的地下室,陈墨在日记中写道:“今日遭遇挑衅,初时愤懑,然思及医者本分,遂平心静气。患者认可乃最大安慰,同事关系亦需耐心经营。孙军虽傲慢,然医术确有可学之处。医学之路漫长,当以宽厚之心待人,以严谨之心治学。”
他翻开《大医精诚》,重温孙思邈的教诲:“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窗外,古城墙上的灯光星星点点,仿佛在默默注视着这个年轻饶成长。陈墨知道,今的风波只是医途上的一个插曲。真正的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包容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念。
而此刻,他并不知道,第二科室将迎来一位特殊的患者,一场真正的考验正在等待着他...
(第五章完)
喜欢神医闯关中请大家收藏:(m.132xs.com)神医闯关中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