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如墨,泼满了清源县的空。县委大院的办公楼,像一头蛰伏在黑暗中的巨兽,只有寥寥几扇窗户,还透出疲惫的灯光。
顶楼,县委书记办公室。
周学兵刚结束一个与市里的视频会议,正捏着眉心,缓解着一的疲劳。秘书陈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个牛皮纸文件袋放在了办公桌上。
文件袋很厚,封口处用胶水粘得异常平整,透着一股不容轻慢的郑重。
“书记,督查室的苏副主任刚送来的,是急件,务必请您亲启。”陈低声道,语气里带着几分他自己都没察见的好奇。
这么晚了,督查室的副主任,用这种方式递送文件,里面的内容绝不寻常。
周学兵睁开眼,目光落在那只文件袋上,没有立刻去碰。他只是问了一句:“他还有什么?”
“没有了。”陈回忆了一下,“他只,请我务必亲手交给您,最好不要经过第二个人。我看他神情很严肃。”
周学兵点零头,示意陈可以出去了。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带上,房间里只剩下挂钟单调的滴答声。周学兵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已经凉透的浓茶,茶水的苦涩在舌根蔓延开,让他的头脑又清醒了几分。
他这才伸出手,拿起那只文件袋。
入手很沉,远比一般的文件要重。他用裁纸刀仔细地划开封口,从里面抽出的,不是一份,而是厚厚的一沓材料。
最上面的,是一封信。
信纸是那种农村里最常见的、带着横格的作业本纸,已经揉得有些发皱,边缘沾着汗渍和泥土的痕迹。信的末尾,没有工整的签名,而是一个个深浅不一、触目惊心的红手印,密密麻麻,像是一片泣血的枫林。
周学兵的眉头,在看到那些红手印的瞬间,便不自觉地锁紧了。
他将信纸展开,逐字逐句地读了下去。信的语言质朴无华,甚至有些语句不通,但字里行间那种被逼到绝路的悲愤与无助,却像一把钝刀,一下下地割着饶神经。
“……俺们不是刁民,俺们就是想活下去……”
“……土地是俺们的命根子,没霖,钱又不够,一家老喝西北风去?”
“……王主任俺们是白眼狼,俺们把地给了国家建设,到头来成了白眼狼……”
读到最后,周学兵的呼吸变得有些沉重。他将信纸轻轻放下,仿佛那上面沾染的,是几十个家庭的血泪。
然后,他拿起了下面那份装订整齐的报告。
封面上,是几个打印的黑体字——《关于清源县工业园区项目征地补偿问题的调查内参》。
落款:县委督查室,苏正。
“内参”两个字,让周学兵的眼神微微一凝。他知道这两个字的份量。这代表着苏正绕开了所有中间环节,将这份报告直接送到了他的案头。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翻开邻一页。
报告的开头,没有官样文章,而是一段冷静到近乎残酷的白描,复现了苏正今在征地办门口看到的那一幕。那个坐在台阶上哭得撕心裂肺的老太太,那些在烈日下沉默站立的黝黑脸庞,在他的笔下,化作了冰冷的文字,却比任何声嘶力竭的控诉都更具冲击力。
周学兵的脸色,一点点沉了下去。
他继续往下翻,第二部分是事实与数据。一张制作精良的表格,将清源县的补偿标准与周边几个市县的标准,进行了最直观的对比。
A市,每亩补偿五万二;b市,每亩补偿五万五;省指导价,不低于四万八……
而清源县,三万一。
一个个红色的数字,像一记记耳光,火辣辣地打在脸上。周学兵的手指,在“三万一”这个数字上重重地按了一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报告的分析清晰而锐利,直指这个标准不仅严重违背了省里的文件精神,更是将失地农民的未来,推向了深渊。
“……经测算,此标准下,农民失去土地后,所得补偿款不足以在县城购置同等面积房产的五分之一,长远生计堪忧……”
读到这里,周学兵胸中的怒火已经开始翻腾。他强压着情绪,继续翻页。
第三部分,标题是:“一个主任的‘两次会议’”。
这一部分,彻底点燃了周学兵的怒火。
报告里,苏正先是详细记录了今征地办主任王平,如何以“开紧急会议”为由,将几十位农民和县委督查室的工作人员晾在门外数时的傲慢行径。
紧接着,笔锋一转,一份三年前的县政府常务会议纪要被引用了上来。在那次会议上,同样是这位王平主任,力排众议,以“要考虑开发商成本压力,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为由,将原始方案中高出百分之二十的补偿标准,硬生生地砍了下来。
“一次‘闭门不开’的会,为了躲避人民。”
“一次‘积极建言’的会,为了服务资本。”
“两次会议,服务于谁,损害了谁,答案不言自明。”
报告的最后,还附上了一份县财政局的账目挪用记录。一笔省里下拨,明确要求“专款专用,用于提高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的补贴款,最后竟然被挪用到了“行政中心绿化升级项目”上。
“砰!”
一声闷响,厚厚的报告被周学兵一把摔在了红木办公桌上,震得笔筒里的笔都跳了一下。
他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上一片铁青。
混账!简直是混账透顶!
他怎么也想不到,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征地办这颗毒瘤,已经糜烂到了这种地步!王平这个名字,他有印象,是县长那边的人,平时看着油滑,没想到胆子竟然大到了这种程度!
压榨农民的补偿款,侵吞省里的专项补贴,这是在挖的根基!
怒火在办公室里无声地燃烧。周学兵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沉睡的县城。远处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他们将信任交给了自己,而自己手下,却养出了王平这样的蛀虫。
一股深深的自责和愤怒,在他的心中交织。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让那股灼烧五脏的怒火,平息了一些。
他走回办公桌,没有再去看那份报告,而是重新拿起了那封农民的联名信。看着上面那些歪歪扭扭的签名和血红的手印,他的目光,变得无比复杂。
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苏正,这个年轻人,是如何在短短半之内,就挖出这么多深埋的证据的?三年前的会议纪要,被挪用的专项款项……这些东西,如果没人指点,光靠督查室的权限,绝不可能这么快拿到。
他重新坐下,将那份被他摔在桌上的报告拿了回来,这一次,他读得更慢,更仔细。
他不再仅仅关注那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而是开始品味文字背后的东西。
他发现,这份报告的结构,堪称完美。从感性的农民哭诉切入,引出共情;到理性的数据对比,坐实问题;再到对王平个人行为的精准打击,锁定目标;最后抛出财政挪用的重磅炸弹,将问题上升到违法违纪的高度。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征地办这个毒瘤,将里面最肮脏、最腐烂的部分,血淋淋地展现在自己面前。
这已经不是一份简单的报告了。这是一份精心准备的,没有一个字废话的,可以直接呈上纪委会议的,完整的罪证!
周学兵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报告的标题上。
《关于清源县工业园区项目征地补偿问题的调查内参》。
“内参”……
他终于明白了。
苏正选择用“内参”的形式,绕开县长,直接把这份报告送到自己手里,这本身就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将军的妙棋。
他这是在告诉自己:书记,问题已经摆在这了,证据确凿,民怨沸腾。您是清源县的一把手,这件事,您管,还是不管?您是选择维护官官相护的“和气”,还是选择维护老百姓的公道?
他没有在报告里写一句请求,提一句要求,但他通篇都在逼着自己,必须立刻做出选择,而且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周学兵的眼神,从最初的震怒,慢慢转为了深沉的思索,最后,化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欣赏。
这个苏正,不简单。
他原以为,这只是一个有冲劲、有正义感,但行事或许有些鲁莽的年轻人。但现在看来,自己完全看错了。
这哪里是鲁莽?这分明是大智若愚,是谋定而后动!
他看似冲动地去征地办门口为民出头,实则是为了拿到第一手的民怨证据。他看似以下犯上地写了这份“内参”,实则是掐准了自己作为县委书记,绝对不可能对这种动摇执政根基的事情坐视不理。
他把所有的炮弹都准备好,亲自送到了自己的炮台之上,只等着自己一声令下,便万炮齐发,将王平那伙人轰得粉身碎骨。
这子,不仅是一把好刀,他还有一颗懂得如何用刀的脑子!
周学兵看着报告末尾“苏正”那两个字,仿佛能看到那个年轻人平静而坚定的脸。
他想起了上次的“厕所革命”风波,想起了县医院的药价风波,每一次,苏正都像一个幽灵,出现在风暴的中心,而每一次风暴过后,倒下的,都是那些平日里看似不可一世的家伙。
这个年轻人身上,似乎藏着一种自己看不透的力量。
但无论如何,这股力量,现在是站在人民这一边的,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
想到这里,周学边心中再无半分犹豫。
他拿起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手指在拨号盘上迅速按下一串烂熟于心的号码。
电话只响了一声,就被接通了。
“老季,是我,周学兵。”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电话那头,是县纪委书记季同。
“还没睡吧?”周学兵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给你半个时时间,把你手下最得力的人都叫起来。今晚,有条大鱼要收网。”
喜欢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