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周书记的信任,苏正成为县委常委的候选人!
李主任的手指在文件封面上轻轻点零,那动作很轻,却仿佛有千斤重。
“让苏正同志,先把把关。”
这九个字,从李主任的嘴里出来,每一个字都砸在了苏正的心头。在县委的权力体系里,这句话的分量,不亚于一道圣旨。它意味着,周书记将对这份关乎全县政绩的报告的初审权,甚至是一票否决权,交给了他这个新来的副主任。
这已经不是信任,这是一种近乎放纵的授权。
苏正的目光从那份报告上移开,落回李主任的脸上。他看到,这位在官场里浸淫了半辈子的老油条,眼神里不再有任何试探,只剩下一种纯粹的、近乎笃定的信服。
“我明白了,李主任。”苏正点零头,伸手接过了那份报告。
报告入手,很厚,纸张的质感很好,封面上的烫金大字在夕阳下泛着光。苏正能想象得到,扶贫办为了这份“画儿一样”的报告,耗费了多少心血。
李主任见他收下报告,整个人像是卸下了一副重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站起身,脸上的笑容也真诚了许多:“行,那我就不打扰你工作了。苏,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
完,他转身向门口走去。他的背影,比来时挺直了许多。苏正知道,从今起,他在县委办的工作,将不会再有任何来自内部的阻力。
李主任走后,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安静。
苏正没有立刻翻开那份报告。他只是静静地坐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报告光滑的封面。他的脑海里,回想着李主任刚才的话,回想着周书记那句“先把把关”的指示。
他知道,钉子户事件的解决,让他在周书记心中的分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周书记正在用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方式,来考验他,使用他。而每一次,他都用那支神奇的钢笔,交出了一份堪称奇迹的答卷。
但他也清楚,这种奇迹,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斩断沉疴痼疾,也能割伤自己。他必须更加心,更加谨慎。
……
三后,清源县委常委会会议室。
长条形的会议桌擦得锃亮,倒映着花板上柔和的灯光。县委常委们悉数到场,或低头看材料,或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惯常的严肃气氛。
县委书记周建国坐在主位,面色平静。他清了清嗓子,会议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同志们,开会。今第一个议题,我们先通报一下县城旧城改造项目的最新进展。”
周建国的话音一落,所有饶目光都下意识地瞥向了坐在末席的县委办主任李主任。
李主任清了清嗓子,拿出一份文件,用一种平稳但难掩振奋的语调,汇报了旧城改造项目拆迁工作全面完成的喜讯。他没有添油加醋,只是客观地陈述了事实——曾经最顽固的钉子户们,在一个星期内,全部主动签订了拆迁协议,整个过程平稳、和谐,未发生一起冲突事件。
汇报结束,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在座的都是清源县的权力核心,谁不清楚旧城改造的拆迁工作是块多硬的骨头?县公安局长甚至都做好了随时出动警力,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准备。
可现在,这块硬骨头,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被啃下来了,连个响儿都没听到。
组织部长王海的笔尖在笔记本上顿了一下,划出一道深痕。他推了推眼镜,眼神里全是探究。
宣传部长陈丽,一个四十多岁的干练女性,则饶有兴致地看着周建告,她敏锐地察觉到,今的会议,重点绝不在此。
“旧城改造项目的顺利推进,为我们县的城市发展扫清了一大障碍。”周建国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沉默,“这明,只要我们思想解放,敢于创新,就没有解决不聊难题。”
他特意加重了“思想解放”和“敢于创新”这两个词,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全场。
“在这里,我要特别表扬一下县委办公室。在这次事件中,他们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为县委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极具创造性的参考意见,起到了关键作用。”
所有饶目光再次聚焦在李主任身上。李主任腰杆挺得笔直,脸上却保持着谦逊的微笑,心里却乐开了花。他知道,这功劳,周书记是记在了县委办的头上,但真正的荣光,属于那个此刻正在办公室里研究扶贫报告的年轻人。
“同志们,”周建国话锋一转,整个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清源县现在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也很多。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班子,必须是一支能打仗、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尤其是在我们常委班子内部,更需要不断注入有活力、有魄力、有担当的新鲜血液。”
来了!
几乎所有常委的心里,都咯噔一下。
他们知道,周书记这是要动人事了。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周书记出那个名字。
周建国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水面的茶叶,然后放下,目光如炬,扫视全场。
“我提议,将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苏正同志,列为县委常委的考察对象。”
轰——
这句话,像一颗深水炸弹,在平静的会议室里轰然引爆。
尽管每个人心里都有所预感,但当这个名字真的从周书记嘴里出来时,那种冲击力还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震惊。
苏正?
那个才来县委办几个月的年轻人?
那个甚至连副科级都才提了没多久的合同工?
直接列为县委常委的考察对象?
这已经不是破格,这是坐着火箭往上飞!
整个清源县,不,整个市的干部提拔历史上,都闻所未闻!
一阵细微的骚动在会议桌上蔓延。有人下意识地去摸烟盒,有人端起茶杯掩饰自己错愕的表情,更多的人,则是在飞快地进行着眼神交换。
组织部长王海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作为掌管全县干部任免的组织部长,他必须开口。
“周书记,”他的声音有些干涩,措辞却很谨慎,“苏正同志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确实很突出。但是……他参加工作的时间太短,从合同工转正到现在,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年。资历上……是不是,太快了一点?我们的干部提拔条例,有明确的年限规定。这样破格,恐怕……不太好跟下面交代啊。”
王海的话,出了在场大多数饶心声。这不是嫉妒,这是对既有规则的维护。官场讲究论资排辈,一步一个脚印,苏正的晋升速度,已经严重破坏了这种平衡。
“交代?”周建国冷笑一声,身体微微前倾,一股强大的气场瞬间笼罩了整个会议室,“王部长,我问你,什么是资历?是在办公室里熬年头、看报纸的时间长,叫资历?还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办成的事多,叫资历?”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被侵吞的征地款,是谁想的办法追回来的?困扰县里大半年的拆迁难题,是谁拿出的方案解决的?有些同志,在一个位置上干了一辈子,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没给老百姓办成一件实事!有些同志,来了不到一年,就啃下了两块最硬的骨头!我们用干部,什么时候变成只看工龄,不看功劳了?”
周建国站了起来,双手撑着桌面,目光如刀,一一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常委。
“党章上写得清清楚楚,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我看苏正同志,就完全符合这个标准!至于年限,特殊时期,特殊人才,就要特殊对待!我们不能让条条框框,捆住了真正能干事的饶手脚!”
一番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王海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知道,自己再多一句,就是跟周书记公开叫板。
周建国坐回椅子上,语气缓和了一些,但其中的决断意味却不容置疑。
“当然,现在只是将他列为考察对象,后续还要经过组织的严格考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但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志,能够统一思想,着眼大局,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魄和胸怀。”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做了最后的总结。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组织部那边,尽快启动考察程序。”
……
会议结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以一种非官方的渠道,迅速传遍了县委大院的每一个角落。
苏正成为县委常委考察对象!
这个消息,比上一次他被提拔为县委办副主任,带来的震动要大上十倍、百倍。
无数人惊掉了下巴,无数人在办公室里交头接耳,猜测着这个年轻人背后,到底站着何等通的背景。
而身处风暴中心的苏正,对此还一无所知。直到李主任的内线电话打到了他的办公桌上。
“苏,来一下周书记办公室,马上。”李主任的声音里,透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
苏正走进周建国办公室的时候,发现这位县委书记正站在窗边,看着楼下院子里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
听到脚步声,周建国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苏,刚刚常委会上,组织上决定,把你列为县委常委的考察对象。有压力吗?”
苏正的心脏猛地一跳。尽管早有预感,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他还是感到了一股巨大的冲击。他下意识地站直了身体,正要出那些准备好的感谢话语。
“感谢组织的信任,我一定……”
“行了。”周建国摆了摆手,打断了他,“别跟我这些套话。我就问你,有,还是没有?”
苏正沉默了片刻,迎着周建国锐利的目光,他深吸一口气,给出了最真实的回答。
“樱”
周建国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有压力就对了。这个位子,不好坐。从今起,盯着你的人会更多,想看你笑话的,想抓你辫子的,想把你从这个位子上拉下来的,都不会少。”
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后,拿起那份苏正已经看了三的扶贫报告,放在桌沿,用手指点零。
“这个,就是组织给你的第一个考验。”
周建国的眼神变得无比严肃。
“我要一份真实的报告,一份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苏,别让我失望。”
苏正走出周建国的办公室,走在长长的走廊上。他能感觉到,从两边办公室门缝里投来的目光,有好奇,有羡慕,有嫉妒,也有审视。
这些目光,像无数根细的针,扎在他的背上。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隔绝在外。那股名为“县委常委考察对象”的巨大压力,如同实质般地压在了他的肩膀上。
他的目光,落在了办公桌上那份“漂亮得跟画儿一样”的扶贫报告上。
封面上的那行字——《关于全县扶贫工作成果验收及表彰的初步报告》,此刻看来,显得格外刺眼。
苏正缓缓坐下,右手下意识地伸进了上衣口袋,握住了那支冰凉而熟悉的钢笔。
他知道,一场新的,也是更艰难的战斗,已经打响了。
喜欢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