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风卷着枯叶,在宁远城的校场上呼啸而过。五万清军将士列阵而立,甲胄如林,旌旗蔽日,战马嘶鸣之声震彻云霄。多尔衮身披黑色貂裘,腰悬宝刀,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台下整装待发的大军,心中燃烧着不灭的战意。
连续数月的袭扰战术被穆青岚接连挫败,不仅没能扰乱山海关的民心,反而损兵折将,让李明远的势力愈发稳固。这让一向骄傲的多尔衮倍感屈辱,也让他意识到,想要铲除李明远这颗心腹大患,必须动用主力,一战定乾坤。
“将士们!”多尔衮的声音透过寒风,传遍整个校场,“李明远儿割据山海关,勾结乱党,抗拒王师,罪不容诛!今日,本王亲自率领你们,踏平山海关,擒杀李明远,攻占中原,为我大清一统下扫清障碍!此战,只许胜,不许败!有功者,封侯拜将;怯战者,军法处置!”
“踏平山海关!生擒李明远!”五万清军将士齐声高呼,声音震得地都为之颤抖,杀气直冲云霄。
随后,多尔衮大手一挥,下令大军开拔。清军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东路军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一万五千人,进攻山海关东侧的抚宁县,切断其东路援军;西路军由豫亲王多铎率领,一万五千人,进攻山海关西侧的卢龙县,牵制守军兵力;多尔衮则亲率两万主力,直奔山海关正门,企图一举攻破雄关。
清军主力出征的消息,很快便被苏凝香安插在宁远城的情报员察觉。代号“黑鹰”的情报员冒着生命危险,连夜送出情报,快马加鞭赶往山海关。
此时的山海关,正沉浸在秋收后的安宁之郑百姓们忙着晾晒粮食,军队则在穆青岚的带领下加紧训练,李明远与沈落雁正在中军大帐内商议内政,规划来年的春耕事宜。
“陛下,新归附的州县已完成户籍登记,明年的春耕种子与农具也已筹备妥当,只需再抽调几名农技官前往指导,便可确保丰收。”沈落雁手持账本,轻声汇报。
李明远点头道:“农事乃立国之本,务必安排妥当。另外,穆将军训练骑兵已有数月,战力提升显着,可考虑将部分步兵改编为骑兵,增强我军的机动能力。”
话音未落,帐外亲兵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手中高举着一封插着羽毛的急报:“陛下!紧急军情!苏总管传来密报,多尔衮亲率五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山海关!东路军已逼近抚宁,西路军直扑卢龙,主力部队正向山海关赶来!”
“什么?!”李明远猛地站起身,接过急报,迅速浏览一遍,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五万清军,兵分三路,这是昭武政权建立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的军事危机。
沈落雁也心头一震,快步走到李明远身边,看完急报后,沉声道:“陛下,多尔衮此次是孤注一掷,意图一举消灭我军。抚宁与卢龙兵力薄弱,恐难抵挡清军进攻,一旦两县失守,山海关将陷入三面合围之势,后果不堪设想!”
“传朕旨意!即刻召集文武百官,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命苏凝香密切监控清军动向,随时汇报;命穆青岚即刻率骑兵驰援抚宁、卢龙,务必坚守待援;命吴应麒、夏国相加固山海关城防,做好战斗准备!”李明远当机立断,一连串的命令脱口而出,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很快,文武百官齐聚中军大帐,得知清军大举来犯的消息后,众人皆面露凝重之色。有的将领面露惧色,担忧山海关难以抵挡五万清军;有的则摩拳擦掌,主张与清军决一死战。
就在此时,又一封急报送到:“陛下!抚宁县城被清军东路军攻破,知县战死,守军全军覆没!卢龙县也已被清军西路军包围,情况危急!”
坏消息接踵而至,帐内的气氛愈发压抑。夏国相猛地站起身,高声道:“陛下!清军欺人太甚!末将愿率领步兵,驰援卢龙,与清军决一死战!”
吴应麒也道:“陛下,臣愿死守山海关正门,绝不让清军前进一步!”
李明远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诸位,此时慌乱无用!抚宁已失,卢龙告急,山海关危在旦夕!但我大周军民同心,将士勇猛,未必不能战胜清军!当务之急,是制定周密的防御策略,共同抵御强敌!”
话音刚落,帐外传来一阵马蹄声,穆青岚一身戎装,急匆匆地走进大帐,抱拳禀报道:“陛下!末将已率领五千骑兵驰援卢龙,但清军西路军兵力雄厚,我军难以突破包围圈,卢龙县城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看着众人焦急的神色,李明远的目光扫过帐内,最终落在沈落雁身上:“沈军师,你素有谋略,面对当前局势,可有良策?”
沈落雁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道:“陛下,清军兵力雄厚,来势汹汹,我军若分兵驰援卢龙,山海关正门兵力空虚,恐遭多尔衮主力攻破;若坚守山海关,卢龙失守后,我军将陷入三面合围,进退两难。依臣之见,不如放弃卢龙,收缩兵力,死守山海关,同时实行坚壁清野,烧毁城外粮草,让清军无粮可掠,拖延时间,寻找战机。”
“放弃卢龙?”穆青岚当即反驳,“卢龙百姓深受陛下恩德,岂能弃之不顾?末将愿率领全部骑兵,与清军血战到底,誓死保卫卢龙!”
沈落雁解释道:“穆将军,并非臣心狠,而是形势所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保住山海关,才能保住反攻的资本,才能为卢龙百姓报仇。若强行驰援,只会白白牺牲将士性命,得不偿失。”
“沈军师所言极是。”苏凝香也开口道,“根据情报,多尔衮此次出征,粮草储备充足,意在速战速决。我军若能坚守山海关,拖延时日,清军粮草耗尽,军心必乱,届时再发动反击,定能事半功倍。另外,臣已命情报人员侦查清军弱点,一旦发现可乘之机,立即上报。”
帐内将领们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沈落雁的策略,有的则支持穆青岚的主张,争论不休。
李明远沉默良久,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站起身,目光坚定地道:“诸位,沈军师的策略,谋前唯一可行之策!传朕旨意,命卢龙守军即刻突围,撤回山海关;命穆青岚率领骑兵,在卢龙至山海关的沿途设伏,袭扰清军西路军,掩护守军撤退;命吴应麒、夏国相即刻组织军民,烧毁城外粮草,加固城墙,挖掘战壕,做好死守山海关的准备;命苏凝香继续监控清军动向,务必找到其弱点!”
“臣遵旨!”众人齐声领命,虽然心中仍有不舍,但也明白此时唯有服从命令,才能共渡难关。
命令下达后,山海关内外瞬间忙碌起来。城外,百姓们在士兵的协助下,将来不及运入城中的粮草全部烧毁,浓烟滚滚,直冲云霄;城内,士兵们搬运石块、箭矢,加固城墙,挖掘战壕,城头上布满了弓箭、滚石和火炮,严阵以待。
穆青岚率领骑兵,迅速赶往卢龙至山海关的沿途,选择有利地形,设下埋伏。不久后,卢龙守军成功突围,向山海关方向撤退,清军西路军果然随后追击。当清军进入埋伏圈后,穆青岚一声令下,骑兵们从两侧山林中疾驰而出,箭如雨下,清军猝不及防,死伤惨重,只得暂时停止追击,卢龙守军得以顺利撤回山海关。
与此同时,多尔衮率领的主力部队已抵达山海关城下,东路军和西路军也相继赶来,五万清军将山海关团团包围,水泄不通。清军在城外扎下营垒,连绵数十里,旌旗蔽日,杀气腾腾,山海关再次陷入了严峻的军事危机。
城头上,李明远身披铠甲,手持长剑,目光坚定地望着城外的清军大营。沈落雁、穆青岚、苏凝香、吴应麒、夏国相等文武将领站在他的两侧,神色凝重。
“多尔衮,你既然来了,朕便陪你好好打一场!”李明远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山海关在,大周在!将士们,百姓们,今日,我们唯有死战,才能保住家园,才能平定乱世!”
“死战!死战!死战!”城头上的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彻云霄,展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决心。
城外,多尔衮看着固若金汤的山海关,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勒住战马,高声道:“李明远!识时务者为俊杰!今日献关投降,本王可饶你不死,还可封你为王!若执意抵抗,待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李明远冷笑一声,高声回应:“多尔衮!你异族入侵,残害百姓,人让而诛之!想要攻破山海关,除非我李明远死!将士们,准备战斗!”
一场决定山海关命运,甚至影响下格局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寒风中,城头上的“周”字大旗迎风招展,仿佛在宣告着大周军民血战到底的决心。
喜欢吴三桂称帝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吴三桂称帝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