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脚步并未移向门口,反而转身,再次走向书肆内部那通往二楼的楼梯!
晏执礼似乎早有预料,神色不变,只是对微微愕然的荣安递过一个“跟上”的眼神。
荣安心头疑云大起,但不敢多问,默默紧随其后。
老掌柜也并未离开,而是快步跟上,重新点亮了一盏更明亮的羊角风灯,走在最前面引路。
再次踏上那吱呀作响的木质楼梯,气氛与刚才截然不同。
先前是被排除在外的戒备与好奇,此刻却是一种即将触及核心机密的凝重与紧张。
二楼并非荣安想象中的、堆满香艳画册的仓库或账房,而是一间布置得颇为雅致的书房。
四壁皆是顶立地的书架,上面摆放的多是些经史子集和看似古旧的卷轴,与楼下那些“山河无恙”的大作格格不入。
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与淡淡的防蛀草药气味。
老掌柜走到靠里的一面书架前,并未去取书,而是伸手在书架侧面的木质雕花上,按照某种特定的顺序,或按或旋了几处不起眼的凸起。
“咔哒”一声轻微的机括响动。
那整面书架,竟然无声无息地向内滑开,露出了后面一道狭窄、向下的幽深石阶!
一股阴冷、带着土腥气的风从下方隐隐透出。
荣安瞳孔一缩,这书肆之下,竟别有洞!
之前皇帝不让她参与,这地下的秘密有什么?
老掌柜提着风灯,率先走入石阶。
皇帝毫不犹豫地跟上,晏执礼示意荣安紧随,自己则断后。当所有人都进入后,那书架又缓缓滑回原位,严丝合缝,从外面看不出任何异常。
石阶陡峭而潮湿,向下延伸了约莫两层楼的高度,方才抵达底部。
眼前是一条仅容两人并肩通过的砖石甬道,墙壁上隔着一段距离便镶嵌着一盏长明油灯,发出昏黄摇曳的光晕,勉强照亮前路。
甬道的尽头,是一扇厚重的铁木大门,门上并无锁孔,只有一个奇特的、类似八卦但更为复杂的青铜罗盘嵌在中央。
老掌柜放下风灯,双手恭敬地托起那个青铜罗盘,开始缓慢而精确地转动上面的刻度。他的动作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一件绝世珍宝,口中还念念有词,似乎在计算着什么。
皇帝赵佶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脸上没有任何不耐,反而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专注与……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荣安屏息凝神,她能感觉到,这扇门后隐藏的东西,绝对非同可。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秘密收藏室那么简单!
“轧——轧——轧——”
一阵沉闷的机括运转声后,厚重的铁木大门缓缓向内开启。
门后的景象,让即便是见多识广的荣安,也瞬间倒吸了一口气!
这是一间不算特别宽敞,但挑高足够的石室。石室四壁皆是打磨光滑的青石,上面雕刻着繁复的星图与河洛之象。室内的空气干燥而洁净,显然有特殊的通风和防潮措施。
而石室的中央,并非什么金银珠宝,也不是什么龙袍玉玺,而是一座以名贵紫檀木精心打造的、巨大而平坦的展台。
展台之上,静静铺陈着一幅长卷。
一幅荣安只在历史书上见过复制品,却无比熟悉的鸿篇巨制——《清明上河图》!
不,更准确地,这很可能就是张择端亲手绘制的那幅真迹!
可是当初她在皇帝书房见的那幅……
她急忙低头认真看去,那细腻到极致的笔触,那鲜活灵动的人物车马,那恢宏壮阔的汴河风光……在室内特意设置的柔和珠光照射下,画卷散发着一种跨越时空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与历史厚重福
皇帝赵佶严肃地走上前去,目光庄重掠过画卷上的每一处细节,如同一位饥渴的旅人终于见到了绿洲。
他对于书画艺术的挚爱,在此刻表露无遗。
但荣安立刻意识到,如果仅仅是为了欣赏这幅千古名画,何必如此大费周章,设置如此隐秘的机关密室?他书房那幅不就可以了?
这幅画,定然另有玄机!
她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开始超越单纯的审美,审视这幅画作的“非常规”之处。
很快,她发现了异常!
这幅疑似《清明上河图》的真迹,与她记忆中后世所见的所有摹本、印刷品,还有之前皇帝书房见的那幅,在一些极其细微的地方,存在着差异!
某些区域内的人物数量、衣着颜色、动作姿态,有微妙的出入。比如,虹桥之上,似乎多了几个看似普通,但站位和眼神都透着些许突兀的行人,码头边,某条船的帆索系法,似乎暗合某种她看不懂的信号编码。
在一些建筑物的窗棂、店铺的招牌纹饰、甚至人物的配饰上,她看到了一些极其细微、几乎与画面融为一体的、类似特殊符号或简化文字的刻痕!
这些标记绝非画作本身的装饰,更像是一种……注释,或者,是标签!
在珠光的特定角度下,她隐约察觉到,画卷的绢本似乎并非单一材质,某些区域的纹理在反光下呈现出极其细微的差异,仿佛……有夹层?或者使用了某种特殊的、带有隐性信息的墨料?
就在她心中骇然,隐约抓住什么的时候,皇帝赵佶缓缓开口了,他的声音在寂静的石室中回荡,带着一种复杂难明的情绪。
“很美,是吗?这汴京的繁华,这盛世的景象……张择端,不愧是画院第一人,将朕的江山,将这座城市的魂魄,都画了进去。”
他伸出手指,虚虚地点向画卷上那座标志性的虹桥,以及桥下穿梭如织的舟船,语气陡然变得低沉而冰冷。
“但你们可知,这画卷,不仅仅是一幅画?它更是一张图,一张记录了这座帝都命脉、弱点、乃至……某些潜伏蛆虫的活点地图!”
荣安脑职轰”的一声!
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迷雾!
活点地图!
她瞬间明白了!
这幅《清明上河图》真迹,根本就是北宋版的、融入极致艺术中的战略情报汇总图!
那些细微的差异、隐藏的标记,指向的可能是城防工事的薄弱点、漕运关键节点的控制者、重要物资的仓库位置、各方势力包括金国细作、权臣暗桩的潜伏据点或联络点!
甚至可能标注出了某些秘密通道!
怪不得需要如此保护!
这幅画若是落入敌手,汴京城在对方面前几乎就是不设防的!
而皇帝,显然深知这一点!
他痴迷书画,或许最初是被其艺术价值吸引,但作为一国之君,他更看重的是这幅画背后所承载的、关乎社稷安危的惊秘密!
那么,“山河无恙”书肆,这个以她那些春宫画册为幌子的地方,其真正的作用,就是守护和研究这幅蕴藏着帝都最大秘密的《清明上河图》真迹!
老掌柜,也绝不仅仅是书商,更是这个秘密的看守者之一!
而自己那个笔名“山河无恙”……荣安此刻恍然大悟,老掌柜用它做店招,恐怕不仅仅是为了生意,更深层的含义,或许是一种寄托,一种期望——希望这画中描绘的锦绣山河,真的能够“无恙”!
这简直是一种隐藏在风月表象下的、极致讽刺又无比沉重的守护!
皇帝赵佶的目光从画卷上移开,落在了荣安身上,那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她所有的伪装。
“荣安,你看。这才是真正的汴京,光鲜之下,暗流涌动。有人想让这山河真的‘无恙’,但也有人,恨不得它立刻分崩离析!”
他话中有话,意有所指。是在金人?还是在朝中某些包藏祸心的臣子?比如……蔡京?童贯?亦或是两者皆有?
还是在故意点她?
荣安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她躬身道:“臣……明白。”
她明白的,不仅仅是这幅画的秘密,更是皇帝将她带到这里所传递的信号,她被允许,或者,被要求,接触到这个核心机密。这既是信任,也是将她彻底绑上皇权的战车,再无退路。
“海上之盟……”
皇帝忽然又提到了这个话题,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展台的边缘,发出笃笃的轻响,“有人想借此立功,有人想借此敛财,也有人……想借此,看清楚更多的东西,清理掉一些碍眼的尘埃。”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清明上河图》,仿佛在那片繁华盛景中,寻找着那些被标记出来的“蛆虫”。
“晏执礼。”
“臣在。”
“后续的事情,你和荣安,仔细去办。”
“臣等遵旨!”
荣安与晏执礼齐声应道。
退出密室,重新回到书肆二楼,那书架缓缓合拢,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幻梦。
但荣安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彻底改变了。但是她还是不确定她推测的《清明上河图》真相是否经得起推敲,她有种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清明上河图》,帝都的活点地图,隐藏的标记,皇帝的暗示……所有这些,似乎都与“海上之盟”、与金饶威胁、与朝中的暗斗紧密地纠缠在了一起。
她之前的计划,那个试图在推动盟约职顺势导流”的计划,现在看来,或许太过简单和理想化了。
她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庞大、更加黑暗、也更加危险的深渊。
而突破口,或许就隐藏在那幅千古名画,那些细微的、不为人知的标记之郑
退出“山河无恙”书肆,重新融入汴京的夜色,荣安的心境却与来时截然不同。
表面的平静下,是翻江倒海的思绪和一丝挥之不去的疑虑。
皇帝赵佶依旧在前方不紧不慢地走着,目标显然是李师师所在的镇安坊。
晏执礼沉默地护卫在侧,仿佛刚才那密室中的惊发现只是例行公事的一部分。
然而,荣安却无法如此平静。
《清明上河图》真迹是帝都的活点地图……
这个发现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也完美解释了皇帝为何如此重视,以及为何会亲临簇。
逻辑上似乎无懈可击,一位热爱艺术又担忧江山的皇帝,掌握着一幅揭示都城秘密的瑰宝,并通过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书肆作为掩护,暗中监控、布局。
但……她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这是一种源于现代特工本能和穿越者超然视角的直觉。就像一台高精度仪器,检测到了极其微的、与理论值不符的偏差。
在她刚刚深入调查“海上之盟”,并对赵良嗣产生兴趣,且自身身份被童贯旧部点破的这个敏感节点,皇帝突然在她面前揭开了如此核心的机密。
这像是……一种刻意……一种不容拒绝的线索……
而皇帝在密室中的表现,对画作的欣赏、对山河的感慨、对“蛆虫”的冷厉,都恰到好处,符合一个既有艺术情怀又有忧患意识的君主形象。但荣安总觉得,那份激动和凝重背后,似乎有一丝过于“标准”的表演痕迹。就像……他早就准备好了这番辞和情绪,等待着合适的观众比如她……入场。
皇帝直接将画作定义为“活点地图”,并暗示与清理“蛆虫”、应对“海上之盟”背后的暗流有关。这固然解释得通,但也像是一种引导,将荣安的调查方向和注意力,牢牢地固定在了这幅画和它所标示的“敌人”身上。会不会有什么东西,是皇帝想借这幅画和她的手,去达成,但又不想让她察觉真正目的的?又或者是……什么她没有察觉到的地方?
而那老掌柜对她这个“山河无恙”笔名的真正主人,除了刚开始的一怔,似乎并无太多额外的惊讶或探究,仿佛早就知道她并且默认了她会参与到这核心机密中来。
晏执礼作为知情者和执行者,表现得太过平静,仿佛这一切早已是计划的一部分。他又知道些什么呢?
她当初随手起的笔名,竟然与守护《清明上河图》、祈愿“山河无恙”的深层含义如此契合?是纯粹的巧合,还是……她潜意识里捕捉到了某些连自己都未察觉的信息,或者,这根本就是被人有意引导的结果?
这些念头如同冰凉的丝线,缠绕在她的心头,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皇帝像是一个高明的导演,在她面前搭建了一个合乎逻辑、危机四伏的舞台,并赋予了她一个看似重要且正义的角色——守护山河,清除内奸。
她找不到明显的破绽。
皇帝的解释完美无缺,她的怀疑更多是基于一种直觉和对于权力本质的深刻认知,而最高位的执棋者,永远不会将所有的底牌和真正的意图轻易示人。
“或许……是我想多了?”
她暗自思忖:“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皇帝的谨慎和多疑实属正常。他需要确保我的忠诚,也需要借助我的能力。”
但那份不对劲的感觉,如同隐藏在皮肤下的细刺,不碰触时无碍,一旦想到,便隐隐作痛。
她抬眼望向走在前方的那道儒雅背影。这位历史上沉迷于艺术、有些昏聩的皇帝,果真如此吗?
她此刻能做的,就是按照皇帝的“指引”,先去研究那幅《清明上河图》真迹中隐藏的标记,顺着这条看似清晰的线索走下去。但同时,她必须保留那份警惕,用更审慎的目光去观察这一牵
真相,或许就隐藏在这些“刻意”与“违和”的缝隙之郑
她深吸一口微凉的夜气,将所有的疑虑深深埋藏,脸上恢复了一片平静。
喜欢半阙河山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半阙河山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