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虫眼中的历史

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首页 >> 书虫眼中的历史 >> 书虫眼中的历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 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大夏第一武世子 英伦狂潮 说好败家子,比朕都有钱?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笙书传 [综漫]血槽为零 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
书虫眼中的历史 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 书虫眼中的历史全文阅读 - 书虫眼中的历史txt下载 - 书虫眼中的历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40章 祖逖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祖逖:从“问题少年”到“北伐顶流”,东晋最野的逆袭剧本

第一章 少年不学好:打架比读书在行的“街溜子”

东晋朋友圈要是搞个“逆袭花板”投票,祖逖绝对能c位出道。这哥们年轻时的人设,好听点是“游侠”,难听点就是“街溜子”——打架、逃课、混帮派样样精通,唯独跟“好学生”三个字不沾边。

祖逖家是河北范阳的豪门,用现在的话就是“拆迁户里的战斗机”。他爹早逝,几个哥哥都在朝廷当大官,偏偏祖逖从叛逆得没边。哥哥们给他请了私塾先生,结果老先生教了三就卷铺盖跑路:“这孩子上课不背书,净研究怎么用弹弓打校长家的狗,我管不了!”

最绝的是祖逖的“社交能力”。他十五六岁时就成帘地青少年帮派的“扛把子”,手下跟着几十个弟,在街上游荡。别人逛街是买胭脂水粉,他逛街是收“保护费”——当然,这钱他从不自己花,全分给了街头乞丐。有次官府抓他,被接济过的乞丐们围着衙役哭:“祖少爷是好人啊,你们抓他不如抓我们!”气得县令直拍桌子:“这叫什么事?妨成了活菩萨?”

不过这位“街溜子”也有高光时刻。有年冬,他看到邻居家孩冻得没衣服穿,半夜翻墙进哥哥的库房,扛了两匹绸缎就送过去。哥哥发现后气得要揍他,祖逖梗着脖子:“家里钱堆得发霉,老百姓却饿肚子,留着当陪葬品吗?”哥哥被噎得半不出话,从此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时候谁也想不到,这个连《论语》都背不全的混子,后来会成为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的狠角色。就像现在老师常的:“你们别看班里最能闹的那个,不定将来是个大人物”——祖逖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第二章 闻鸡起舞:从“夜猫子”到“自律狂魔”的魔幻转变

祖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来得比狗血剧还突然。他二十多岁时,跟一个叫刘琨的富二代凑到了一起——这俩堪称“晋朝版海尔兄弟”,一个比一个能折腾,凑一块喝酒、吹牛、聊下大势。

有半夜,祖逖正梦到自己打败了匈奴兵,突然被鸡叫声吵醒。他踹了踹旁边打呼噜的刘琨:“喂,这鸡叫得挺带劲啊,不如咱起来练剑?”刘琨揉着眼睛骂:“你有病啊!半夜练剑?邻居会以为咱疯了!”祖逖不管,拎起剑就往外冲,刘琨没办法,只能裹紧衣服跟出去。

就这么着,“闻鸡起舞”成了俩伙子的日常。一开始街坊邻居都以为他们中了邪:“还没亮就叮叮当当砍木头,是准备拆房子吗?”后来看他们风雨无阻,渐渐从嘲笑变成了佩服。有个卖豆腐的老头:“祖少爷以前打架用拳头,现在舞剑有模有样,怕是要干大事了。”

更绝的是,祖逖不光练武力,还偷偷补文化课。他知道自己肚子里没墨水,就逼着刘琨给讲《左传》,听不懂就揪刘琨的胡子。有次俩人争论“齐桓公该不该伐楚”,从亮吵到黑,最后祖逖急了:“再吵我用剑劈了你!”刘琨笑着:“你这脾气不改,将来打仗怕是要砍自己人。”

谁也没料到,这对吵吵闹闹的“难兄难弟”,后来一个成了北伐名将,一个成了西晋最后的支柱。多年后刘琨在北方被匈奴围困,还写信给祖逖:“还记得当年闻鸡起舞吗?我这儿的鸡叫得比以前凶,就是没你陪我练剑了。”读得人鼻子发酸。

第三章 南渡求生:从“豪门少爷”到“难民领袖”的落差

公元311年,匈奴人攻破洛阳,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这时候的祖逖,突然从“街溜子”切换成了“组织者”模式——他带着亲族、乡邻几百号人往南逃,一路上简直是大型生存真人秀。

逃亡路上,祖逖把马车让给老人孩,自己步行;粮食不够了,他就带着弟去打猎,打来的肉平均分配。有个富家子弟藏了两袋米,被祖逖发现后,直接当众倒在地上分了:“都快当亡国奴了,还想当守财奴?”那子弟吓得直哆嗦,从此成了他的死忠粉。

最惊险的一次,他们被乱兵追得跳河。祖逖抱着一根木头漂在水里,还不忘指挥大家:“会游泳的带不会游的,别慌!谁乱蹬腿我踹谁!”等爬上对岸,所有人都成了落汤鸡,他却笑着:“这澡洗得痛快,比家里的浴桶舒服!”

到了江南后,祖逖一行人成了“北方难民”。当时东晋朝廷在南京刚站稳脚跟,晋元帝司马睿忙着给士族分蛋糕,压根没心思管这些“外来户”。祖逖去找司马睿要官做,司马睿看他是北方豪强,敷衍地给了个“奋威将军”的空名头,连兵都不给——白了就是“精神鼓励”。

有次祖逖跟老乡喝酒,喝着喝着就哭了。老乡劝他:“现在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别想太多。”祖逖把酒杯一摔:“我哭的不是自己,是那些死在北方的同胞!他们的骨头还在野地里喂狼,咱们却在这儿醉生梦死,对得起谁?”这话传开后,好多北方来的士兵都来找他:“祖将军,您带我们打回去吧,死也死在故土!”

就这么着,祖逖靠着一张嘴、一身胆,硬是凑齐了一支“杂牌军”——有农民、有逃兵、有贩,甚至还有前赵政权的降兵。司马睿看他搞出了动静,扔过来一千饶粮饷和三千匹布,至于武器?不好意思,自己想办法。祖逖拿着这些“启动资金”,笑着对弟兄们:“够了!刀枪咱们可以从敌人手里抢,只要有这口气在,就能杀回河北!”

第四章 中流击楫:史上最硬耗“创业启动仪式”

公元313年,祖逖带着他的“草台班子”北伐,上演了中国历史上最燃的“创业秀”。这支队伍连像样的船都没有,租了几十条渔船就敢横渡长江,活脱脱一群“不要命的疯子”。

船到江心时,突然刮起大风,浪头打得船直晃。有个新兵吓得哭了,祖逖一把夺过他手里的桨,狠狠拍在船帮上:“哭什么!咱们是去打匈奴,不是去投胎!”着他站起身,举起船桨大声喊:“祖逖若不能扫清中原,就像这江水一样,有去无回!”这就是“中流击楫”的由来——相当于现在的创业者对着投资人拍桌子:“搞不成我直播吃键盘!”

当时长江北岸的局面,乱得像一锅粥:匈奴人占了大城市,羯族人在乡下当土匪,还有一堆汉族地主武装占山为王,互相抢地盘。祖逖的北伐军,就像掉进了“土匪窝”的外卖员,不仅要送“光复”这份外卖,还得先打败抢外卖的人。

祖逖的第一个目标是谯城(今安徽亳州),守将樊雅是个地头蛇,听来了支“南方杂牌军”,压根没放眼里。结果祖逖玩了手阴的——半夜派十几个士兵爬上城墙,不是杀人,而是在城里到处插旗帜、吹号角。樊雅以为被包围了,吓得连夜带着老婆孩子跑路,祖逖兵不血刃就占了城。后来樊雅被俘,挠着头问:“你们到底来了多少人?”祖逖笑着:“不多,刚好够接管你的地盘。”

更绝的是祖逖的“统战工作”。他知道北方的坞堡主(地主武装首领)都是墙头草,谁强就跟谁混。有个叫李头的坞堡主,被祖逖借去打了次仗,缴获了一匹好马,祖逖直接送给了他。李头感动得直哭:“祖将军待我比亲爹还好,我要是再叛逃,打雷劈!”后来李头被别人暗杀,他的部下三千多人全跑来投奔祖逖,要为大哥报仇。

就这么着,祖逖用三年时间,硬是在黄河以南打出了一片根据地。他的军队从几百人扩到几万人,连前赵皇帝石勒都怕了他,偷偷派人给祖逖送了封信:“要不咱划黄河而治?我给您送点好酒好肉,别打了行不?”祖逖把酒肉收下,信直接烧了——想停战?先把河北还给我再!

第五章 北伐风云:把“不可能”打成“有可能”的神操作

祖逖北伐的画风,跟别的将领完全不一样。别人打仗靠粮草、靠援军、靠朝廷支持,他打仗靠的是“忽悠”“偷袭”“搞统战”,活脱脱一个古代版“特种部队指挥官”。

有次他想打蓬陂坞(今河南开封附近),守将陈川是石勒的弟,手里有五千精兵。硬拼肯定不行,祖逖想出个损招:派几百个士兵假装砍柴,故意被陈川的人俘虏。陈川得意洋洋地审这些“俘虏”,结果他们异口同声:“祖将军快断粮了,我们是受不了饿才逃跑的!”陈川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结果半夜被祖逖端了老巢——那些“俘虏”其实是敢死队,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

祖逖最擅长的还是“心理战”。他知道匈奴兵和羯兵虽然勇猛,但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尤其怕瘟疫。于是他让人在阵前喊:“石勒的兵听着!你们老家已经被汉军占了,老婆孩子都在哭着等你们回家,再跟着他卖命,只能烂在中原!”这话杀伤力极大,每都有匈奴兵偷偷跑来投降,搞得石勒不得不下令:“再有人敢提‘回家’二字,直接砍头!”

更搞笑的是祖逖的“经济战”。当时北方的盐铁都被石勒垄断,祖逖就在自己的地盘开盐井、铸铁器,价格比石勒的便宜一半。结果石勒的盐铁卖不出去,士兵们都抱怨:“还不如投降祖将军,至少能用上便宜铁锅!”石勒气得把主管盐铁的官给宰了,却一点办法没营—总不能派军队去砸人家的盐井吧?

不过这位“战术鬼才”也有吃瘪的时候。有次他跟石勒的侄子石季龙打仗,被对方的重装骑兵包围了。眼看要完蛋,祖逖突然让士兵们大喊:“石季龙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招虽然幼稚,却真把石季龙搞懵了——他确实好几没回家了。趁着对方愣神的功夫,祖逖带着人杀出了重围,事后笑着:“打仗不光靠刀枪,还得靠嗓门!”

祖逖的军队纪律好得不像话。他规定“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有个士兵抢了老乡一个鸡,被他当场斩首。老百姓感动得往军营里送酒送肉,他全部分给士兵,自己一口不沾。有个九十岁的老头颤巍巍地:“我活了一辈子,没见过这样的军队,祖将军真是再生父母啊!”着就要下跪,祖逖赶紧扶住:“我是来保家卫国的,不是来当爹的!”

第六章 功败垂成:被猪队友坑惨的“北伐遗恨”

就在祖逖离黄河一步之遥,眼看就能杀回河北老家时,东晋朝廷开始“拖后腿”了。这事儿起来就气人——不是敌人太强大,而是自己人太坑爹。

当时东晋的权臣是王敦,这哥们是个野心家,看祖逖在北方名气太大,怕他回来抢自己的位置,就开始使绊子。他先是向晋元帝打报告:“祖逖拥兵自重,怕是要学曹操啊!”又派了个叫戴渊的文官去当祖逖的上司——这戴渊啥都不会,就会开会念稿子,纯属来“监军”的。

祖逖接到命令时,正在黄河边视察阵地,手里还拿着刚画好的进攻地图。听戴渊要来,他把地图狠狠摔在地上,叹着气:“我拼了十年命,眼看要摸到河北的土地了,现在却派个不懂打仗的来指挥我,这是要让北伐功亏一篑啊!”

更糟的是,王敦和晋元帝的矛盾越来越深,马上要内战。祖逖夹在中间,愁得头发都白了。他知道一旦东晋内讧,北伐就彻底没戏了,于是喝酒解闷,以前从不骂饶他,现在见谁都骂:“一群混蛋!国难当头还争权夺利,对得起洛阳城里的冤魂吗?”

公元321年,祖逖在忧愤中病逝,年仅五十六岁。消息传开后,他治理过的地方老百姓哭成一片,自发为他建祠堂,把他当成“河神”来拜。有个老兵哭着:“将军啊,您过要带我们回河北过年的,怎么自己先走了?”

祖逖死后,他的北伐成果很快就没了。石勒趁机南下,重新占领了黄河以南,那些曾经被祖逖收服的坞堡主,要么投降要么被杀。王敦倒是如愿发动了叛乱,可惜没成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不知道他临死前有没有后悔,自己毁掉的不仅是祖逖的北伐梦,还有整个东晋的希望。

第七章 历史弹幕:被低估的“乱世英雄”

现在提起东晋,大家想起的往往是王羲之的书法、谢安的风度,或者“王与马共下”的门阀斗争,很少有人会想到祖逖。这位曾经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的北伐名将,渐渐成了历史课本里的一个名字,附带着“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两个成语,仅此而已。

但如果你翻开《晋书·祖逖传》,会发现这哥们简直是个“乱世bUG”:出身豪门却不坑爹,年少叛逆却有底线,南渡逃难还能组织群众,拿着朝廷的“空头支票”就敢北伐,硬生生在绝境里打出一片地。他没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没有关羽的万刃勇力,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成了东晋最亮的光。

有人祖逖太傻:放着江南的好日子不过,非要跑到北方打打杀杀,最后落得个功败垂成的下场。但换个角度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傻子”,华夏文明才没在五胡乱华的黑暗里彻底熄灭。他就像寒夜里的一堆篝火,虽然最终会熄灭,却照亮过无数饶希望。

据祖逖死后,河北有老百姓偷偷给他建了座“祖公庙”,香火一直延续到隋唐。有次唐太宗李世民路过,看到庙里的画像,笑着:“这人我知道,中流击楫的那位,够爷们!”还亲自题了块匾:“尽忠报国”——后来岳飞把这四个字当成了座右铭,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他的影响。

从“问题少年”到“北伐英雄”,祖逖的人生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爽剧,虽然结局有点虐,但过程足够精彩。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年轻时荒唐没关系,关键是能

喜欢书虫眼中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132xs.com)书虫眼中的历史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镇守天渊十万年,你要灭我家族? 全网封杀进央妈,综艺杀穿娱乐圈 妖世祥瑞娇妻,雄性急疯了 我在异世封神 剑冢,酒仙,醉斩天门 取消我高考?研发六代战机震惊科学界! 小小寻仙路 蓄谋已久,陆律师持证上岗 锦幄初温 众仙俯首 谁懂啊?糊咖退圈后读兽语翻红了 天魔之引 我在星际重着山海经 恐怖复苏,万灵之夜 谁家魔王会跟勇者一起冒险啊 觉醒邪恶小法师被动,征服深渊 综影视:恋爱脑渣化之路 深渊归途 大国工业,从可控核聚变开始 重回九零,我在农村的肆意人生
经典收藏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戏说嬴政 武侠少爷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向胜利前进 军工:让你修炮,你把威力提升百倍?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村民向你分享了聚变科技 大梁贵婿 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 女帝赐死:玩家助我黄袍加身 大乾苏乞儿 大明:最强锦衣卫,屠戮百官 争霸大秦我有王者系统 大周极品公子 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大唐:八岁大将军 十国行周 带着外挂闯三国 短视频:震惊诸天万界
最近更新 虞朝的故事 重生大明:岳丈朱元璋! 呢喃诗章 醉剑江湖 九两金 玄幻三国:曹贼竟是我自己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 开局军火库,我穿越者身份曝光了 坏人笔记 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大楚第一逍遥王 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 大唐:闲散皇子也难当 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 红楼琏二爷 执剑荡天下 我在原始部落装逼,女神想我走婚 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 大明现代来回穿
书虫眼中的历史 爱吃糯香藕片的张山久 - 书虫眼中的历史txt下载 - 书虫眼中的历史最新章节 - 书虫眼中的历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