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高皇帝中七年
辛丑,公元前200年
冬,十月,长乐宫建成,诸侯、群臣都朝见君子并祝贺。
礼仪仪式是在亮时候之前,谒者主持仪式,按照次序将群臣引入大殿门口,陈列东、西两队。
卫官在殿阶两侧侍奉,还有陈列宫廷中,都手执兵器,展开旗帜。
于是皇帝车架启行,左右侍者传声示警清道,车子从后宫出来以后,引导诸侯以下至六百石官员依照官阶次序祝贺,没有人不诚惶诚恐肃然起敬。
到了礼仪结束,再次摆下严格礼仪酒宴。
诸位有陪着皇帝身份坐在殿上的人,都趴在地上,低头;按照地位尊卑次序起身向皇帝敬酒祝颂长寿。
敬酒九遍,谒者“酒宴结束”,御史执法发现有不按照仪式行礼者,御史便赶出去。朝会酒宴自始至终,没有出现敢喧哗失礼者。
于是汉高帝:“我是今才知道皇帝之尊贵!”
乃官拜叔孙通为太常,赏赐五百斤黄金。当初,秦国拥有下,采纳六国全部礼仪,选择采用其中尊敬君王、抑制臣下保留下来。
等到叔孙通制定礼仪,稍微有所增减,基本上都是抄袭秦王朝旧制,从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改变所不多。
记载礼仪其中的书籍,后来与律、令收录在一起,收藏在掌管司法机关之郑
法家又不再传授,官民没有谈论此事了。
臣司马光:“礼仪作为事物太大了!用在个人身上,则动静有法则,所有行为则德才兼备;用在个人家事,则内部、外部应该有严格的区别,九族和睦相处;
用在乡间,依从年龄大,恪守本分,礼让和谐而井然有序,风俗教化美好清明;
用在国家,则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政治则水到渠成;
用在下,则诸侯服从而纲纪廉正;难道只能维持宴会之上、户外庭院之间秩序不混乱吗!
以汉高祖之明达事理,听陆贾的话,点头称善,看到叔孙通礼仪而赞叹不已;然而之所以不能比肩于夏、商、周三代贤明君王,错误在不学而已。
当那个时候,如果能得到儒学大师而辅佐自己,大儒加上礼仪治理下,其功勋业绩如何在这止步于此了呢!
令人惋惜,叔孙通为人度量狭隘,仅仅是窃取礼仪糠粃,借以依靠时世,与时俗相谐合,取宠而已,于是让古代帝王礼仪埋没而一蹶不振,以至于到今,难道不令人痛心吗!
所以扬雄讥讽叔孙通:“从前鲁地有大臣,历史没有记载其姓名,有人:“为什么叫做大臣啊!”
扬雄:“叔孙通想要制定君臣之礼仪,在鲁地召集儒者,所不能招致来的有两人,可以叫做大儒。”
有人:“如果这样,则孔子创业足迹遍及各国诸侯也是不对吗?”
扬雄:“孔子创业希望自己来用。如果委屈自己而顺从他人,即使有规矩、准绳,怎么能得到应用啊!”
扬雄的对啊!大儒者,哪肯坏掉其规矩、准绳以追求一时之功啊!
喜欢史鉴明古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史鉴明古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