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长段话,让朱棣胸中翻腾的怒火与震惊,渐渐平息下来。
他紧绷的嘴角松弛了些许,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看来,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虽然在位时间短暂,却并未辜负他的期望,至少尽到了一个皇帝的责任。
“仁宣之治……”
朱棣在心中默念着这个词,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困惑。
既然开局如此之好,国力充盈,朝政清明,那朱祁镇后面究竟是怎么搞出那惊动地的“土木堡之变”的?
他登基时才不到十岁,根本不可能亲政。
难道是那些辅政大臣搞鬼?
可听今越这语气,分明是朱祁镇自己干出来的祸事。
莫不是……他亲政之后,才开始胡作非为?
就在朱棣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李今越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正如咱们之前所,朱祁镇继位的时候,还不到十岁。但宣宗去世前,也给他留下了一套堪称豪华的班底。”
李今越瞥了一眼朱棣,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这些人里,有不少还是您的老熟人呢,Judy陛下。”
朱棣闻言,抿了抿嘴,示意她继续下去。
“首先,是辅佐皇帝开创了‘仁宣之治’的三杨。”
“他们分别是:在建文帝时期入仕,靖难之后先后担任翰林院编修,后升迁太子侍讲辅佐太子,在永乐朝中期进入内阁,以稳重着称,并且深受您信任的杨士奇。”
朱棣目光一凝,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道虽然年轻却稳重的身影。
是他。
李今越见他似乎想了起来,便笑着补充道:“顺带一提,杨士奇在那时已经是内阁首辅了哦。”
“而另外两位,分别是杨荣,以及杨溥。”
“杨荣我就不用多介绍了吧?您的亲信,在您即位之初,就进入了您的核心圈子,被授予翰林侍读,后得以入阁,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
朱棣点零头,杨荣的能力和忠心,他自然是清楚的。
“至于最后一位,您可能不太熟悉,不过应该也知道他。他就是您那时候的太子洗马杨溥,属于是太子旧部,为人稳健务实,极有能力。这三杨之中,杨士奇最稳重,杨荣最擅断,杨溥最内敛,三人互补,构成了一个极其稳定的参赞决策班底。”
李今越顿了顿,继续道:“而眼下,朱祁镇年幼,不可能亲自执掌朝政,三杨又是钦定的顾命大臣,内阁的权力自然有所上升。朱祁镇继位之初,朝政是由内阁、六部、通政使司、都察院草拟后,经太皇太后审核才能下发执校”
“Judy陛下,张太皇太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子妃张氏的能力,想必您和徐姐姐也清楚。她在仁宗、宣宗,以及朱祁镇时期的权力更迭中,以贤明大义保障了朝局的稳定。”
“早在仁宗时期,还是皇后的张氏,就已经对‘中外政事莫不周知’(《明史?后妃传?仁宗诚孝张皇后传》)。而宣宗一朝时更是‘凡军国大事,悉上皇太后参决’(《明实录?明宣宗实录》)。”
“就这能力,在那时候堪称顶尖了吧?加上这一套文官班底,朱祁镇的开局,我句胡不过分吧?”
听到这里,朱棣不由的点零头。
自己那个儿媳妇的能力,他与妙云都是看在眼里的,她不仅内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对外事也有独到见解,深得妙云喜爱,时常带在身边教导。最难得的是,她恪守妇道,从不多管闲事,却又能在需要她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顶上去。
有这样的儿媳,他和妙云如何能不喜欢?
“那么,内政方面的阵容咱们完了,武将呢?”李今越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这方面,我就一个人,刚刚咱们提到过的英国公张辅。”
“这个人拿出来,含金量不用我多,陛下您也是知道的。”
“靖难元从,后来又永乐年间四征安南,第一次出征时以右副将军的身份跟随成国公朱能一同出征,在朱能病逝后他接任主帅,巧用计谋,攻克多邦城、东西二都,生擒安南国王胡季犁父子,灭亡胡朝。”
“平定后,大明在安南设交趾布政使司,直接管辖。张辅留镇期间,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可谓是军事政治两手抓,后面的三次征讨,更是未尝一败。”
“在您永乐七年开始准备征讨漠北后,张辅也是多次参与。永乐二十二年,您最后一次北征,张辅率部深入漠北,搜寻鞑靼首领阿鲁台踪迹,还主动请求领兵追击。后来,他留守北疆期间,多次镇守宣府、大同等重镇,整顿边防,保障北疆安宁。”
听到这里,朱棣眼中也流露出一丝赞许。
张辅,确实是国之栋梁。
但身为帝王,他也不免会有一丝忌惮,如此功绩,自己在时尚可压制,若自己不在了呢?
然而,李今越接下来的话,打消了他的疑虑。
“当时,在您驾崩后,年仅五十的张辅已经身居太师,位极人臣,按到这里已经封无可封,就差功高震主了。对此张辅也十分清楚,毕竟他身上还有两个debuff:外戚,武将。”
“于是,他在朝中变得十分低调谨慎,连朱瞻基当时都感慨:‘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明史?列传?卷四十二》)
“后来,张辅更是直接辞去中军都督府事,转而去监修实录。对这样的明白人,朱瞻基也十分给面子,封他丰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还进阶光禄大夫左柱国。而朱祁镇继位后,他依旧在监修实录,身处闲职,却又以其威望震慑朝堂,稳定着武将集团。”
李今越到这里,忍不住感慨道:“而此时,在朱祁镇上位后,在太皇太后的领导下,大明朝廷上下着力减少政府开支,抑制宦官权力,充分发挥内阁作用,让整个国家机器平稳高效的运转。”
听到此处,朱棣和幕下的朱瞻基都不由得重重点头。
看看!看看!
关键时刻,还得是自己的好儿媳(亲娘)靠得住啊!
而此刻,永乐朝。
朱高炽正牵着自家太子妃的手,感动得眼眶发红。
“夫人……苦了你了……”
然而,早已被自己儿子和丈夫未来早逝的消息气得七窍生烟的张氏,此刻可没空跟他上演夫妻情深。
她猛的甩开朱高炽的手,霍然起身,对着他那肥硕的腿就是一脚!
“知道苦了我了?!”张氏柳眉倒竖,凤眼圆睁,怒骂道:“那你还不去给老娘减肥!我告诉你朱高炽!你如果再不减肥!等你没了!你别想我继续给你稳定朝局!我直接带着瞻基回娘家!”
看到自家老婆是真的动了真火,胖胖的朱高炽吓得连连摆手。
“诶诶诶!夫人!你,你别生气啊!这……这都这么晚了!我,我明日!明日一定开始!可好!”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张氏根本不吃他这一套,指着殿外,厉声喝道:“现在!立刻!马上!给老娘出去跑圈!跑不完十圈不准回来睡觉!”
喜欢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请大家收藏:(m.132xs.com)直播现代:生活被祖宗们围观了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