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狐

孑与2

首页 >> 银狐 >> 银狐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唐极品帝婿 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 综武:开局嘉靖,成就万寿帝君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镇狱明王之我的手下都是反贼 我在净灵司内卷的日子 太子凶猛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向胜利前进 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银狐 孑与2 - 银狐全文阅读 - 银狐txt下载 - 银狐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十二章 终于该老夫说话了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第十二章终于该老夫话了

听到赵祯评论国政,文彦博的脸皮就不断地抽搐,皇帝虽然没有拿哈密来比较,依旧让他极为难堪。

见文彦博准备再次请罪,赵祯大度的摆摆手道:“要有错,朕首当其冲。

花了大价钱买来了三十万担粮食算不得什么,如果哈密与我大宋没有姻亲关系,用京兆府的粮价购买哈密粮食我们并不亏。

之所以惩罚诸位爱卿,只是朕一时羞恼过度,日后会赐。

朕今日之所以不在皇宫与诸位爱卿商讨国事,乃是因为朕发现躲在皇宫里会跟诸位爱卿有距离。

皇宫门外竖立着盼君出和盼君归,就明古代先贤们在树立规矩的时候就不希望君王总是留在皇宫或者总是留在宫外,要做到出入有秩,有度才对。”

皇帝的话听起来和蔼,其实句句诛心,文彦博口笔如刀此时在欧阳修的奏折面前竟无一句反驳的话都没樱

韩琦再次看了一遍欧阳修的奏章叹口气朝皇帝施礼道:“陛下,尽管老臣相信欧阳永叔不会信口雌黄,老臣还是不能相信哈密弹丸之地会富裕到如此程度。”

赵祯瞅着肃立在一侧的欧阳修道:“欧阳爱卿如何回应韩爱卿的疑虑。”

欧阳修苦涩的笑一下朝皇帝施礼道:“老夫初到哈密,就遇到哈密国正在征讨不服之蛮族……哈密大将孟元直以六千大军威逼围剿蛮族,蛮族不敌,只好退入沼泽,时降寒雨,五月宛如寒冬,蛮族身处沼泽,一时寒雨,一时冰雪,一时冰雹苦不堪言。

孟元直勒兵沼泽边缘,不许蛮族上岸,臣当时就和哈密王铁心源安坐在岸边的帐篷里,眼看着上无路入地无门的蛮族投降上岸。

哈密王与老臣就离开了沼泽地,从此以后,老臣就再也没有听过西域还有过一个叫做草头鞑靼的部族……”

赵祯皱眉道:“此非仁义之师。”

欧阳修摇头道:“启禀陛下,这在西域属于常态,哈密国如果不吞并草头鞑靼,迟早会有别的强大的部族来吞并他们,而这个强大的部族会成为哈密的敌人。

臣之所以谈到此事,是要,哈密国就是这样一点点吞并弱部族,而后才逐渐壮大,最后成为一个国家。”

集贤殿大学士梁适拱手道:“陛下,此乃禽兽之行,我大宋不取也。”

欧阳修无奈的笑一下继续道:“回鹘是这样建国的,喀喇汗是这样建国的,塞尔柱同样如此,可以,西域所有的国家都是如此立国的。

即便是契丹,西夏,昔日的青唐也是如此建国的,有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哈密王铁心源如此作,并未在西域惹起什么公愤,更没有被别人群起而攻之。

哈密国之所以会在短短的六七年中变成一个地方霸主,不仅仅是因为抢劫。

铁心源在通过劫掠获得立国之资后,没有继续依靠劫掠来养活国家,而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

在过去的五年中,哈密国开垦良田两百一十四万顷,兴修水利六百八十里……”

“这绝无可能!”司农寺少卿田丰愤然插嘴道:“这绝无可能,欧阳公奏表上,哈密全国丁口也不过两百八十一万余,就这点丁口如何能开垦出两百余万顷良田?

且不哈密国还有军兵十万,这些可都是精壮的男丁,再加上哈密数目庞大的匠户,商贾,依靠剩余的老弱病残妇孺如何能开垦出哈密国人均百亩的田地?这绝无可能!”

听了田丰的话,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怀疑的目光盯在欧阳修的身上,这些官员能站在朝堂之上,并非酒囊饭袋,这里面的大部分官员都是从亲民官的位置上提拔起来的。

如何会不知晓开垦荒地的艰难。

而且荒地刚刚被开垦出来之后,至少三年之内几乎没有多少收成,大宋也有鼓励开荒的国策,而且也是三年不收税,可惜很多百姓宁愿去租种地主家的熟田,也不愿意去开荒,可见开荒是一件没有多少油水的事情。

欧阳修似乎没有听到田丰的质疑,继续不疾不徐的道:“哈密国大部分田地都是沙土,按理并不适合种田,只是,那个地方只要到了冬日,就会有一两场非常大的风,以前没有在风口修建山城的时候,每三年大风就会演变成一场黑风暴。

有了山城之后,大风在山城三道高大的城墙的阻隔之后风力就减弱了很多,至少老臣在哈密主政的三年中,一场黑风暴都未曾遇见。

大风带来的沃土会在哈密高空慢慢的停留下来,最后落在地上,因此,哈密的土地即便是沙土,种植庄稼所需的肥料却是不缺的。

田少卿哈密不可能开垦出如许多的田亩,完全是对自己尸位其上的辩解之词。

老夫且来问你,老夫从哈密带来的马拉耕锄足足有十套之多,六眼耧车也有十套,割麦用的掠子(古代的一种大型割麦神器,现在一些偏远山区依旧在用,是传统镰刀收麦效率的八倍)也有十套,难道田少卿从来就没有想过试验一下吗?”

田丰愣了一下到:“马拉耕锄?”

欧阳修见田丰一头雾水,长叹一声继续道:“双马拉耕锄,一夫一日开开垦荒田三十亩以上,有了六眼耧车一夫一日可播种三十亩以上,有了掠子,一夫一日可收割麦田八亩以上……此为老夫亲眼所见,亲自丈量之后得出来的结论,诸位如果对老夫但凡还有一丝丝的信任,就不该对这三件农具有任何的怀疑。

至于先前买粮一事,到底还是老夫的错,老夫不该因为恼怒诸位的言辞而忘记国家大义。

老臣离开哈密卸任之时,哈密国,常平,泰康两座巨型粮库存粮不下九十万担,库房至内甚至还有四年前哈密大饥荒时期购置的粮食……不仅仅是官府仓库,长公主麾下的哈密少府监也在狼穴存有大量的粮食,老臣不知其中有多少存粮,以老臣私下里测度,应该不少于五十万担。

这还仅仅是国府粮仓,哈密郡县也各自有粮仓,即便是农夫之家,也存有足够一年食用的粮食。

哈密王制定的粮食政策在我大宋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叫做——吃一年,藏一年,备一年,保证哈密国即便是三年颗粒无收也能让百姓吃饱肚子。

粮食多了,对农夫并非好事,为了防止谷贱伤农,哈密王拿出私蓄,哈密相国府也拿出一大笔国帑,溢价收购农夫手里的粮食。

这些粮食积存在府库之中,每年售卖给过往客商以及周边部族的粮食数量甚少。

为哈密国家安全计,又不能大量的出售给契丹,西夏,以及喀喇汗,廓尔柯,吐蕃等国家和部族。

陛下要从哈密购买粮食,正中哈密王的下怀,哈密王举目四望,唯有我大宋是他最好的粮食倾销地。

只要粮食能够卖出去,即便是亏本,也比放在粮仓里腐烂发霉要好得多。

因此,以京兆府的粮食价格来购买哈密粮食……呵呵,此刻,哈密王估计已经笑破了肚皮。

陛下有所不知,老臣在哈密任职时给哈密王上的最后一个本章就是建议哈密国建立大型酿酒作坊,和蒸酒作坊来消耗存粮。”

欧阳修一口气把自己所有想的话了一个干净,不理会面红耳赤的文彦博韩琦等人,徒人群外围,找了一个桌子慢条斯理的喝着茶水。

这一刻他有一种想要回到哈密去的冲动。

在哈密,绝对不会有什么人会忽视自己的话,在哈密,绝对不会有人想着给他挖坑,更不会有人有事没事就把他放在火上烤……

赵祯等了片刻,见群臣沉默的厉害,就爽朗的大笑了一声道:“这是好消息啊,诸位爱卿因何沉默不语?”

包拯从人群里走出来拱手道:“启奏陛下,哈密富庶对我大宋来自然是一桩好事。

然河湟之地的粮食供应却不能全盘托付于哈密。”

赵祯哑然失笑道:“这是为何?边城的将士们有充足的粮秣不好吗?”

包拯抱拳道:“陛下有所不知,这铁心源堪称是在老臣眼皮子底下长大的,此人最是狡计百出,没有利的事情他也能从石头里榨出油水来。

此人雄才大略,他或许对权力没有太大的欲望,然而,此人最喜征服,站在山巅望一山还比一山高,山山都有征服之心。

老臣担心,此人一旦在西域无敌之后,就会把目光盯在我大宋,因此,边城之地只可从哈密买粮储存,却不可让哈密国控制我边城的粮食命脉。”

赵祯摇着头再次笑了,包拯也太看得起铁心源了,且不哈密如今正处在契丹,西夏的包围之中,就算是即将到来的契丹战争,估计就会让他焦头烂额,还什么西域无担

如果铁心源能与大宋夹击灭掉西夏,赵祯觉得立皇外孙铁喜为皇储并无不妥。

毕竟,皇外孙实在是太了,在他成长的漫长的岁月里,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故。

一切都可以慢慢来,不着急。

喜欢银狐请大家收藏:(m.132xs.com)银狐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龙珠:天下无敌贝吉特 向胜利前进 影视诸天从流金开始 重生八零:穿书女配的打脸日常 中世纪崛起 反派:主角女人太多,我薅不过来 圣界之歌 公主为质之踏雪寻梅 我在星际重着山海经 开局觉醒十尾,召唤天碍震星! 求生,开局小木屋,我能具现化 然后侦探陷入癫狂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释放天赋 大盛天命人 大国工业,从可控核聚变开始 穿越三千世界后我成了神 我在异世封神 天道天骄 诡异复苏:开局掌控黑火
经典收藏 大神,脚下留草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重文轻武:我诗仙的身份瞒不住了 带着外挂闯三国 短视频:震惊诸天万界 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长平长平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从种田开始:一统之路 大明小财神 大梁贵婿 双穿门:枪法也是法,弹道也是道 万龙湾的当家少妇们 夜明 长城紫光 太子凶猛 贞观合伙人 漫威之动漫抽取 为了宝藏女孩,只能一统天下了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最近更新 攻掠天下 大秦系列:穿越成嬴虔 黑龙新传 穿越之赵云传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灭元1399 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 神话版三国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崇祯:30年不上朝 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黜龙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凉州血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特种驸马:大唐迷雾之迷 大明:家妻上将军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银狐 孑与2 - 银狐txt下载 - 银狐最新章节 - 银狐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