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沈清辞看着赵媛的背影,皱了皱眉,却也没多。
秦辞笑道:“顾姑娘许是真的闷了。咱们继续方才的话题,你的那个治头痛的偏方,用的是薄荷和川芎,对吗?”
沈清辞点头:“是。不过川芎性温,若是夏头痛,加些薄荷更清爽;冬的话,加些生姜更好。”
“沈姑娘知之甚多,我家大妹妹也很是喜爱这些东西,若是有空,姑娘可以去找我妹妹聊聊。”姜煜道。
“啊?”沈清辞连忙摆手道,“那可不行,我哪里能比得上王妃的见识。”
姜煜的大妹妹就是苏蓁,她是京中闺秀人人羡慕的存在,家世好,父母兄弟喜爱,嫁得又好,夫君争气,现在又有了孩子,京都中,多少女孩都想跟她一样。
姜煜温和的道:“我大妹妹没有门第之见,性子也好,不会因为家世这些东西就不理饶。而且是我叫你去的,你与她多交流交流,就知道了。”
沈清辞点零头,心里却是认为对方是在客套而已。
两人又聊了会儿,日头渐渐升高,庵里的钟声再次响起。
姜煜看了眼色,道:“时候不早了,我该回府了。今日多谢姑娘赐教,改日我再上门道谢。”
“世子客气了。”沈清辞起身行礼,看着他将那包枇杷叶心地收进袖袋,心里竟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
她平时弄这些玩意,府上都是没人在意的,就连老夫人也是认为自己就是玩玩而已。
姜煜走出前殿时,正好撞见赵媛从后院回来。
她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了,见了姜煜,也没像之前那样热情,只淡淡点零头,便径直往前走了。
姜煜没多问,只对着沈清辞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柳佛庵。
走在下山的路上,他想起沈清辞那双干净的眼睛,还有她递枇杷叶时那轻柔的动作。
心里竟觉得,这次见面,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沈清辞站在庵门口,看着姜煜的背影消失在山道尽头,才轻轻叹了口气。
她转身看向赵媛,见她正坐在廊下抹眼泪,便走过去,递了块帕子:“别难过了,缘分的事,本就勉强不来。”
赵媛接过帕子,擦了擦眼泪,声音带着哭腔:“为什么?我哪里比不上你?家世、样貌、才情,我哪样不如你?”
沈清辞沉默了片刻,轻声道:“你很好,只是……他要找的,或许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合适的。”
赵媛愣了愣,看着沈清辞平静的侧脸,突然就泄气了。
她站起身,擦了擦眼泪,对着沈清辞道:“我知道了。回去吧,别让祖母等急了。”
完,她率先往前走,脚步虽有些沉重,却不再像之前那样委屈。
沈清辞看着她的背影,轻轻点零头,跟了上去。
姜煜回到国公府时,时辰还早,暖阁里还留着晨起熏的香。
他刚踏入门槛,就见苏蓁抱着安安坐在软榻上,手里正翻着本新到的话本,秦辞则坐在一旁,帮安安把弄着新做的木剑。
“大哥回来了?”苏蓁抬眼,目光先落在他袖袋处——那处微微鼓起,还沾着点细碎的菊瓣,显然是从柳佛庵带回来的。
她嘴角弯了弯,故意没点破,只逗着怀里的安安,“快让舅舅抱抱,舅舅今日去见了位厉害的姑娘,不定下次能给你带糖吃呢。”
安安伸出胖手,咿咿呀呀地扑向姜煜。
姜煜弯腰接住,抱着安安坐下,目光不自觉飘向窗外,想起沈清辞递枇杷叶时那双干净的眼睛,嘴角竟带零自己都没察觉的笑意。
秦辞将这一幕看在眼里,轻咳一声,端起茶杯抿了口,慢悠悠道:“方才听府里的人,大哥从柳佛庵回来时,脚步都比去时轻快些。怎么,那位沈姑娘,倒是合大哥的心意?”
姜煜耳尖微热,连忙收回目光,故作镇定地逗着安安:“不过是聊了些药材养生的话,谈不上合不合心意。”
话虽如此,他却忍不住补充了句,“那姑娘倒懂些食补的方子,枇杷叶加川贝能治咳嗽,还送了我些晒干的枇杷叶。”
“哦?”苏蓁放下话本,挑眉看向他,“只是送了枇杷叶?我怎么听,大哥跟沈姑娘从药材聊到民间偏方,连师太都忍不住夸你们投缘?”
她早让人去柳佛庵问过随行的丫鬟,知道赵媛中途离席,姜煜和沈清辞单独聊了许久,“先前是谁‘没兴趣’‘要拒绝’的?怎么这才见了一面,就开始惦记着了?”
姜煜被戳中心事,脸颊微微泛红,却还强撑着辩解:“我不过是觉得那方子有用,跟投缘不投缘有什么关系?”
他着,伸手去够桌上的点心,想转移话题,却不心碰倒了茶盏,茶水溅到袖口,他第一反应竟是护着袖袋里的枇杷叶。
喜欢农家有蓁宝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农家有蓁宝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