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上班苦

首页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军工:让你修炮,你把威力提升百倍?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 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上班苦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全文阅读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txt下载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69章 改革微调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马服邑的深秋,地仿若被大自然用枯槁的画笔肆意涂抹,一片肃杀。胡杨的枯叶似疲惫的信鸽,簌簌挣脱枝头,其中一片不偏不倚,覆在军规告示之上,将 “非赵籍不得掌弩” 的墨字遮去大半。赵括踱步至此,俯身蹲下,修长手指轻轻抚过羊皮纸边缘。这告示张贴不过三月,边缘已被无数双好奇、探寻的手摩挲得起了毛边,恰似岁月镌刻的斑驳纹路。远处,胡商驱赶骆驼的铜铃声清脆而悠长,“叮当叮当”,在空气中悠悠回荡;校场方向,将士们操练的呼喝声此起彼伏,雄浑有力,仿若战鼓擂动。这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如一张无形却又杂乱的网,在赵括耳畔不停缠绕。

“大人,匈奴少年阿骨力私藏胡弓,依‘双籍制’当罚戍边。” 军正匆匆赶来,声音急切,如同一记凌厉的响箭,惊飞了屋檐下栖息的寒鸦。寒鸦扑棱着翅膀,向着灰暗空仓皇飞去。赵括接过案卷,展开一看,阿骨力那歪扭的赵字供词映入眼帘:“汉弩太重,追敌时难发第三箭。” 看到这话,赵括的思绪瞬间飘回到前日的突袭演练。彼时,正是这个身形矫健的匈奴少年,骑着快马,手持胡弓,仰头一箭,动作一气呵成,精准击落模拟敌军的信号旗。此时,案头的《商君书》批注本仿若心有灵犀,自动翻开,“法立如山,亦可变通” 的朱砂字迹,如同一把尖锐匕首,直直刺入赵括眼帘。

次日破晓,晨曦初照,给世间万物披上一层淡金薄纱。赵括身着简约而不失威严的长袍,现身热闹的马剩马市内人来人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贩马的匈奴老妪,满脸皱纹似干涸的河床,正与汉商激烈争执。她干瘪的手指用力戳着 “胡商不得参与马政” 的告示,声音带着愤怒与无奈:“我家马群过冬的苜蓿,为何非要汉商经手才准买?这是何道理!” 赵括见状,俯身捡起地上滚落的马料,轻轻一碾,碾碎的苜蓿叶在掌心瞬间散发出清新香气。他略作思索,解下腰间象征权力与荣耀的狼髀石,轻轻放在老妪摊前,声音沉稳而笃定:“从今日起,胡商可自行购置草料,但需登记造册。” 此言一出,周围商贩顿时发出一阵惊呼。就在这时,赵括敏锐地注意到人群中,绸缎庄掌柜的身影如鬼魅般一闪而过。他心中明白,此人正是邯郸密探安插在茨眼线。

改革的真正挑战,如隐匿于黑暗深处的巨兽,悄然藏在军功簿里。瘸腿老木匠的儿子一瘸一拐匆匆赶来,呈上最新记录。竹简上,凝结的墨渍尚未干透,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上面记载着:“百人队追击敌军,斩获首级三颗,却有五人因争抢受伤。” 赵括眉头微蹙,伸手拿起断云剑,用锋利的剑锋挑起竹简。剑锋与 “斩首赐田” 的旧例条文摩擦,竟迸出丝丝火星,仿佛是新旧观念在激烈碰撞。赵括目光坚定,声音洪亮传令:“从今往后,破阵、断后、救护皆算军功,不必拘泥于首级。” 百夫长们听闻,纷纷交头接耳,声议论。就在这时,赵括不经意间瞥见角落里,胡人少年阿骨力欲言又止的神情,那眼神中似乎藏着许多未出口的话。

子夜,万俱寂,中军大帐内,羊皮灯散发着昏黄柔和的光,将赵括高大的影子投射在 “胡汉双籍制” 的告示上,影子歪歪斜斜,宛如一幅破碎的拼图。赵括缓缓展开匈奴使者送来的密信,信末画着的狼头栩栩如生,与阿骨力护身符上的纹饰如出一辙。在更漏有节奏的滴答声里,赵括陷入沉思。片刻后,他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告示空白处郑重添上:“胡籍将士可组建独立百人队,战时归飞骑营调遣。” 刚写完,烛火似被神秘力量触动,“啪” 地爆开灯花,瞬间照亮案头密探最新的密报:“赵王对马服邑异动已有所察觉。” 赵括看着密报,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当第一场冬雪如鹅毛般纷纷扬扬飘落,整个马服邑仿若被大自然盖上一层洁白棉被。新的军功评定流程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开始试校校场上,一座三丈高的望楼拔地而起,巍峨耸立。楼上的录事们身着整齐服饰,手持不同颜色的旗帜,全神贯注记录作战功绩。在一次演练中,汉人百夫长在战场上,为掩护受赡胡人兄弟,毅然主动放弃追击敌军的绝佳机会。若按旧制,这无疑会被视作贻误战机,要遭受严厉惩罚。然而如今,他却被评为 “义战”,获得双倍赏赐。消息传开那日,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光芒。赵括登上城墙,极目远眺,恰好看见两个曾因籍贯起冲突的士兵,此刻正并肩协作,认真修缮被暴雪压塌的马厩。他们一边干活,一边时不时交谈几句,脸上洋溢着融洽的笑容。

改革之路向来坎坷,裂缝悄然出现在田亩分配这一关键环节。老世族们得知消息后,纷纷举着先王赐田的竹简,气势汹汹地在议法亭前聚集。为首的老者白发苍苍,胡须如冬日枯草,此刻正气得浑身发抖:“赵括儿,你按‘丘’丈量田亩,我家祖宅旁的荒地也要算赋税?这不是瞎搞吗!” 赵括神色镇定,不慌不忙展开蔺相如绘制的马服邑地形图,那朱砂标注的 “慎” 字在雪光映照下格外醒目,仿佛在无声提醒着什么。赵括语气平和却又不容置疑:“荒地若能开垦成田,三年免税;若继续闲置,便收归公田。” 话音刚落,他敏锐地注意到人群中,有人神色慌张地悄悄将地契塞进怀里。他心中明白,那正是老世族们隐匿多年的私田。

改革最微妙的调整,出现在律法公示这一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环节。赵括命人将新律刻在可拆卸的木牌上,每月初一,在热闹的市集当众更新。当 “胡汉通婚,子女可自由选择籍属” 的条款出现在木牌上时,卖胡饼的老汉满脸惊讶,手里的擀面杖不自觉敲着木牌,结结巴巴地:“这、这不是乱了祖宗规矩?” 赵括微微一笑,不紧不慢指着木牌背面的字:“通婚之家,可减免两年徭役。” 当晚,月光如水,洒在信碑前。在那柔和月光下,便有三对青年男女,手牵着手,神情羞涩而坚定地在信碑前立下婚书。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马服邑仿若被注入一股强大活力。市税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激增。西域商人带来的琉璃器皿晶莹剔透,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光芒;匈奴马帮交换的优质皮革质地坚韧,散发着独特气息。这些珍贵货物,让库房的存银每日都在快速增长。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繁荣喜悦中时,赵括却做出一个令人意外之举:他大手一挥,将半数税收投入修建水渠。当第一个灌溉渠顺利贯通时,阳光洒在渠水上,波光粼粼。百姓们惊喜地发现,渠壁上刻着的不是赵括的名字,而是参与设计的工匠、提供建议的老农,这些平凡却伟大的名字。

危机如隐匿在暗处的毒蛇,在春猎时悄然降临。赵王突然下诏,诏书如同一道晴霹雳,命飞骑营全员赴邯郸参演武。赵括展开诏书的瞬间,眼神一凛,他发现诏书边缘有被水浸泡过的痕迹,那痕迹虽细微,却逃不过他敏锐的目光。他心中明白,这分明是被加急传递的密令。他下意识摩挲着狼髀石,脑海中突然想起阿骨力曾过匈奴王庭与赵王有使者往来。深夜,万俱寂,赵括独自一人在 “胡汉双籍制” 的告示上又添一笔:独立百人队留守马服邑,非战时不得擅离。他的眼神坚定而又充满忧虑,仿佛在与即将到来的风暴默默对峙。

改革微调的成效,如春日里茁壮成长的幼苗,在夏收时终于显现。采用新丈量法的农田,仿若被施了魔法,产量普遍提高三成。更令人意外的是,老世族们在权衡利弊后,主动捐出部分私田,只为换取参与商队贸易的珍贵资格。这一,阳光明媚,赵括悠然站在信碑前,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脸庞。他看着百姓们自发刻上的 “利民” 二字,心中满是欣慰。突然,远处传来熟悉的胡笳声,悠扬而豪迈。他转身望去,只见阿骨力带领的匈奴百人队,正踏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归来。他们的腰间,除了代表匈奴传统的胡弓,还别着改良后的轻便汉弩。在阳光照耀下,他们的身影格外英姿飒爽。而此时的邯郸王宫,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黑夜。赵王坐在书房内,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将密探送来的马服邑税赋清单狠狠揉成一团。

喜欢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请大家收藏:(m.132xs.com)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打卡:从三流主播到顶尖食神 家族修仙:我的修为等于子嗣之和 末世:别人求生,我肆意妄为 下山退婚:逍遥神医 众仙俯首 四象神枢录 妖世祥瑞娇妻,雄性急疯了 真理铁拳 小小寻仙路 重生八零:穿书女配的打脸日常 特殊事件专案组 全网封杀进央妈,综艺杀穿娱乐圈 古董会说话,好孕美人嫁绝嗣大佬 全息网游:萌狐反撩计划 圣界之歌 慕君已久,愿君长宁 蓄谋已久,陆律师持证上岗 深渊归途 超神:我是梅洛天庭的天使储君! 我的虚拟游戏
经典收藏 大梁贵婿 为了宝藏女孩,只能一统天下了 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 大顺县太爷 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异界争霸天下 农家子的科举逆袭:智冠天下 驱魔人道士 大乾苏乞儿 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 嘉靖好大儿 [综漫]血槽为零 长城紫光 变种人的日常生活[综英美] 三国大逃杀 双穿门:枪法也是法,弹道也是道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大唐秦公子 大秦:二世胡亥,开局召唤李元霸
最近更新 一梦维艰 大唐,我有一个现代小镇 唐奇谭 沉默的战神 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德意志话事人 神话版三国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三国从杀了刘备开始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穿越异世,成就千古一帝 大魏第一武卒 世子无双 欢乐宋 大唐:萌娃小兕子,宠无极限 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 鱼龙舞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上班苦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txt下载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最新章节 -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