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三国

苍山虎

首页 >> 农夫三国 >> 农夫三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唐之楚王之治 水浒大官人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明中祖:朱慈烺 驱魔人道士 异常魔兽见闻录(魔兽之狂乱贵公子)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综漫]血槽为零 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 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
农夫三国 苍山虎 - 农夫三国全文阅读 - 农夫三国txt下载 - 农夫三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388章 商税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四月初,袁绍闻文丑连挑战近十日,曹操都再不敢触其锋芒,不由大悦,令以金帛重奖文丑,同时传令邺城、黎阳,让沮授、郭图陆续发给粮草,准备大军硬攻曹操营寨。

袁谭挥师围攻济北治所卢县,忽一日,乐进选死士三百人自城中杀出,袁谭不备,冲车投石车被焚毁去许多,卢县之围稍解。

————

雒阳城中,收到来自河东的信报,轲比能已逃出境内去了。

乡老院的组建还需要很长时间,就算组成也得先观察一段,不能一开始就完全委用。太守、将军们回辖区之后,邓季尚与田丰、贾诩、徐庶每日在卫将军府商讨立国各事项,主要是首批阁臣、六部等上上下下职位的暂定人选、薪俸等事,只田畴事忙,偶尔才来参加。

今日闻轲比能已逃出,邓季才忍不住提出疑问:“我等既已定鲜卑中只笼络步度根,何不杀轲比能以绝后患?”

贾诩笑呵呵道:“主公当知,步度根虽憨直,然其族却似猛虎,欲饲猛虎,必不可使其饱食,否则远去也!”

若按邓季的新制,“主公”这称呼似乎都有些名不副实了,不过越是如此,如今贾诩、徐庶反而越叫得情真意牵

田丰只是笑笑,不肯多言为弟子解惑,贾诩解释之后,怕邓季还不明白,徐庶又道:“鲜卑数十部,今势渐大,只未得合一也,实已强于匈奴、羌,不可不早备!若杀轲比能,步度根归后必并其部众。两下本远隔,步度根今虽感恩,然待其势大。无复再求主公处,亦当渐不得听用也。不如留轲比能性命。使两下争斗不休,既弱鲜卑之力,步度根又或尚有求于主公之时,更不易叛。”

邓季这才恍然,政略阴谋实在不是他的强项,只好不顾,转话题问:“今日当议何事?”

徐庶面色一肃:“收支!”

听到这两个字,田丰、邓季面色都有些发苦。贾诩开口道:“主公行四等民之策,民负远轻他处,可否略增民税?”

“不可!”对这个提议,邓季坚决反对:“便乡老院组成,亦当先立规,之后法度或有变,然于事农者,永不加赋!”

从刘备手中讨回南阳后,邓季治下百姓如今有近七十万户,三百余万人口。四等民之策下,每年收入的税赋接近四百万石,此外官府与甄氏合作的商校分店几乎已经开到治下的每一个县,专卖盐、铁,纸张等,收入也还可观。

仗着没有世家豪族在其中截取,邓季的官府每年收入已经很不错,但是比起各地诸侯,开支更恐怖。

邓季麾下,军中卒兵如今有六万五千多人,勇卒的薪俸为每岁十二石。辎辅兵为八石,虽然磐石、平凉和只剩空壳的武卫军卒兵薪俸减半。可光这一项,每年就要支出五十万石去。军粮消耗还要另算。

各县征收到赋税后都要按比例先提留部分为官寺所用,全年下来,雇民做事的开支也要三四十万石。

此外,为数也不少的监察、差役、文吏、县令、郡守、大军官,全都是要付给薪资的。随着大元立国,还要增加更多职位出来,乡老也得一笔开支。

薪俸之外,置办兵器、甲擘药材、战船、战马,才是真正花费的大头,而且半点都省不得,还要为战争预留军粮。

既要免徭薄赋,又要备雄军争霸下,这本就是矛盾的两件事,邓季走到如今,昨日再议定下各级官员俸禄后,君臣几个关门一算账,突然发现,年收入已经不够给付新朝的官员薪资了。

邓季这位主公甚无见地,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按众人商议的结果做事,不过一旦在某件事上坚持,身边的文武们包括田丰又都会尽量迁就配合他,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局面———几乎凡是他坚持的,事后都有奇效。贾诩提议增加赋税来解决难题,被邓季一口否定,他自己也就不再坚持,反而皱眉去另想办法。

增税开源不行,徐庶便想到节流:“可否减卒兵、监察薪俸?又或适征劳役?”

这次,田丰已先反对:“卒兵、监察为国之基石,不可自毁!免徭役方得百姓之心……”

邓季也摇头不同意:“我治下之民,既不加赋,亦不许有徭役!”

其实这些年治理下来,司州民间甚富,便是平民之家,家中也多有余粮,不过那是属于民众的,而非官府。

邓季仔细回想,后世政府的收入,大头无非来自于工商。他来这时代,工业是不用想,凡是集中工匠生产能销售给民众的,已经都由甄氏在卖了。

剩下的,就只有商业!

四等民之策下,只有一等功民之家可以经商,制度草创之初一等功民并不多,邓季就没好意思向这几家本就劳苦功高的商户收税,他境外的名声又一直不好,为了吸引更多外来商队运送匮缺的商品来,也未向外来商队征税。

但到如今,光雒阳城内一等功民之家开设的商铺就已经有近两千家,从河内、南阳入境的商队也甚多,若非袁曹大战堵塞道路,自汜水关来的外来商队更是每日都樱

收商税的条件已经成熟,而且或能解决财政问题。

邓季想明白之后,便开口提出来:“征商税如何?”

徐庶问:“商税?主公欲征关税?车船税?或仿武帝发缗钱令?司州商贾非止于市内,市税难征。”

这个时代对商业税收难以衡量,征收不易而且杂乱。徐庶所提几种商税算是较为常见,关税就是在关卡、要道上征收的税收,开始设立时不很多,都不计入国家收入的,只要能供给守关吏、士卒等衣食消耗就行,到吏治腐败后越来越重,很多时候都要视守关官员心情而定,多数在货物价值的二成左右;车船税是征收商家车、超过五丈长商船的税收;汉武帝的缗钱令是按照商人、手工业者的富裕程度按比例征收,很多人为此匿藏家产,后被告抄家。

邓季并不清楚后世的商业税收制度,只觉得徐庶的这几种征税方法都不适合,就来回踱步着努力想,好一会后,他才道:“治下各等民或可更换腰牌,新牌面同旧文,只底侧添刻为该人之印章。无论行商坐贾,皆由官府按时给赐票若干,由商贾自书售价于上,每售货于一人,购者盖印章于票之上。官府每月收归票,按其售价十税一,如何?”

自邓季皱眉踱步思考,田丰、贾诩、徐庶的眼睛就一直盯着他,听他完,果然极妙,贾诩道:“甚善!然当防人仿制票!”

这样的商税不算重,累积起来收入又很可观,如今治下造纸术进步得快,能够按需求制造厚度不同的纸张,徐庶笑道:“此甚易,票可留存根、可编号!”

其余三人都点头,田丰又道:“当再广宣于民,若未经其印商家便售货,出首告而核实者,可得此商者财货半数。”

田丰意犹未尽,邓季补充道:“所查逃税商贾,尽没财货。外来者贬为司州罪民五载,功民户则永不许再为商!”

此事就算定下,不过乡老院尚未组建成,四人所议定任何法规都只能先暂行,也唯有先试行过,这些新东西才能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邓季又道:“凡外来商者,只许售卖。若欲购物转卖外地,必需于治下功民商家才买,禁其等自收于民,违者如前议;治下之商,可自收民锦绸、渔获等物发卖,民售物无需纳税!”

来往的商队有几个是卖光货物空手回去的?最后这话内容,无非是送一等功民的商家转手的利润,也省去其它麻烦,毕竟放任百姓与外来商人直接打交道,吃亏更多。

就算功民垄断收购,在这个时代,本乡本土的吃相也不会太难看。

贾诩畅笑道:“如此,当无忧入不敷出也!待新币成,卒兵、官吏薪俸,可以钱粮各半发放,勿再尽付粮。只官府授票征商税者,是否再建一部衙?”

徐庶道:“六部中,工部事本简而少,不如由其辖管?”

邓季、田丰、贾诩想想,工商常一体而论,都点头同意。

事情一桩桩一件件,最近都很辛苦,议事结束之后,邓季活动着酸痛的腰骨回转后院,当夜宿于伍艾房郑

待邓季从她体内退出之后,伍艾偏头靠在邓季肩上,细语道:“将军可知,妾为族中陪滕,常怀恐惧之心,前不敢有生育,常服药避裕”

邓季吃了一惊,转头看向她时,伍艾调皮地眨着眼,笑道:“幸得闻立新制,忧虑无存,妾今日已停药,也想为将军育子女哩。”

确实,随着邓季定立国新制,邓涉、邓漳兄弟俩和解,每日同进同出,伍窕和焦沁之间关系也缓和了许多,虽不可能再恢复最初的亲密,仇怨却已经都不存在的。

(推荐票、月票,求)(未完待续。)

喜欢农夫三国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农夫三国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发现妻子出轨,我选择摆烂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真理铁拳 开局拐骗大宋将士造反 穿越千年:仙帝的现代征途 八零守寡小娇娇,冷面糙汉被钓疯 网游三国之隐形大佬 锦上 释放天赋 火影:不一样的轮回眼 穿越大孝子,我灭人满门 浮生娇 葬仙劫 我在星际重着山海经 万界比武场 取消我高考?研发六代战机震惊科学界! 重生之侯府良女 屠狗之辈 圣界之歌 顶尖特工携亿万物资穿七零虐渣渣
经典收藏 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 乱世:开局截胡战神未婚妻 庶天子 战神军医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嘻哈史诗看古今 大乾苏乞儿 双穿门:枪法也是法,弹道也是道 重文轻武:我诗仙的身份瞒不住了 大神,脚下留草 穿越大孝子,我灭人满门 女帝赐死:玩家助我黄袍加身 重生明朝当皇帝 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 大明:开局撞柱,吓坏满朝文武 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 我在狱中讲课,怎么就成帝师了?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最近更新 大明:我每天收到一个未来的快递 书虫眼中的历史 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坏人笔记 水煮大明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 征伐天下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红楼群芳谱 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远东新纪元1630 执剑荡天下 玄幻三国:曹贼竟是我自己 我当皇帝那些事儿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农夫三国 苍山虎 - 农夫三国txt下载 - 农夫三国最新章节 - 农夫三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