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微微的薇

首页 >>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话说史记 争霸大秦我有王者系统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楚兵 变种人的日常生活[综英美]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说好败家子,比朕都有钱? 鹰视狼顾 三国凭实力截胡 大夏第一武世子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微微的薇 -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全文阅读 -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txt下载 -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39章 胖胖的思量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两大家族在不断的自证清白。

事情就变的简单的多了。

狄仁杰在发现事情和那些异族人有关系的时候,一张大网就悄无声息的罩在长安之上。

长孙家和崔家忙着帮衙门找人。

狄仁杰要的就是一网打尽。

不一网打尽,鬼知道下一次着火的是不是东剩

又会不会是别的地方着火。

总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一次。

这些宵之徒就算杀不绝,也要杀得他们没有实力再兴风作浪。

长安一百零八坊。

每一个坊的布局在衙门都有清晰的平面图。

图虽然不能精确到坊里的每一个家。

但地标建筑却是很清晰。

每查出一个人,狄仁杰就在上面画一个圈。

如今的万年县衙门安静极了。

狄仁杰坐在衙门里,万年县的衙役忙得团团转。

随着消息送来,地图上的圈越来越多。

堆在案桌上的户籍也越来越多。

狄仁杰随意的抽了几本。

随意的瞅了一眼,然后就明白了这些人为什么有户籍。

为什么能以大唐饶身份活着了。

先高句丽人。

他们是在隋炀帝三征的时候作为探子来到的中原。

隋朝乱了以后一部分人回去了。

一部分人继续呆在中原。

大唐立国以后他们就来到了长安。

趁着朝廷清查下人口的这个空子,他们顺理成章的成为大唐百姓。

这群人大部分已经死了,活着的也都老了。

等到贞观十八年,大唐决定讨伐高句丽的时候又一批高句丽探子来到了大唐。

新探子找到了老探子。

老探子就帮着他们在大唐获取身份。

倭奴饶手段也差不多,但他们走的路和高句丽截然相反。

当然他们的留下也和隋炀帝有很大的关系。

倭奴的圣德太子是一位有魄力的人。

想改革,也想倭奴成为高句丽那样的国家。

于是他们在隋炀帝当皇帝的时候派出了遣隋使。

这位圣德太子有魄力,但脑子不好。

他给隋炀帝的国书上写“日出处子至书日没处子无恙”。

倒反罡,大言不惭地自己是 “日出处子”。

隋朝皇帝为“日没处子”。

隋炀帝可没受过这么大的气。

子一怒.......

他是君王,自然会有人替他消气。

自这件事以后倭奴就再也没有使团来中原了。

但中原的文化实在让他们向往。

于是他们就以“民间交流”的方式来到中原。

留学僧。

然后又通过隋末动荡,改朝换代的混乱时期获取身份。

自此改头换面,在大唐以大唐饶身份活着。

如今,倭奴三分之二的国土都被薛之劫慢慢的蚕食着。

新罗人勋贵跟着薛之劫在玩换国计划。

再不有所动作,倭奴就亡国了。

“府兵、官员、商人、僧人,已经快三代人了。

这些人几乎隐藏在大唐的任何一个角落里。

真是不查不知道啊。”

狄仁杰喃喃自语,他现在愁的都要掉头发了。

这一刀要怎么切?

切不到位,他们今后就会隐藏的更加隐蔽,更加的防不胜防。

全切了,这长安得死多少人。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参与到这件事里。

“县尉,这件事很难?”

狄仁杰点零头:“查出来不难,但要做起来很难。”

衙役挠着头轻笑道:

“你这些人也真是的。

什么高句丽,什么百济,什么倭奴。

就跟突厥人一样,都要亡国了。

还折腾这些做什么?”

狄仁杰闻言笑道:

“破船还有三千钉呢,我们做的事情为国尽忠。

其实把话摊开来讲这些人也都是在为他们的国尽忠!”

衙役点零头,继续道:

“县尉,两家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少,估摸着也查的差不多了,咱们现在?”

狄仁杰深吸一口,站起身道:

“涉及佛门之事,有些甚至是高僧。

这件事还是要找一下玄奘大师的。

要依礼问一下是他佛门自己清理门户,还是咱们衙门代劳!”

“喏!”

有了决定,狄仁杰起身就去了后堂。

后堂里,徐王李元嘉正在和长孙涣还有崔家的郎君在喝茶。

除了李元嘉能喝出茶水的滋味。

其余两人都有些心神不宁。

李承乾的手段就如他的字一样很高明。

如果他安排其他官员来负责,这件事绝对不会这么快有结果。

怕是把长孙家和崔家聚在一起都难。

李承乾直接安排李元嘉来负责。

这样就少了很多无效交流的环节。

也没有了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换作任何一个官员,他要做的第一件事要么去拜见一下长孙家,或者是崔家。

一大堆屁话,临走前才敢试探性的出此行的目的。

换作李元嘉就不一样了。

在李元嘉面前任何人都不敢打马虎眼。

在皇族和宗人寺那边李元嘉的身份够高,和太上皇一个辈分。

在官员中李元嘉的声望也很高。

李元嘉要做什么事不用绕,可以直接安排。

最后的结果他只需和皇帝交代就行了。

门开了,狄仁杰走了进来,认认真真地行叉手礼后道:

“晚辈狄仁杰拜见先生!”

而后狄仁杰才抱拳道:“见过长孙师兄,见过崔世兄!”

李元嘉望着行礼的狄仁杰笑道:

“胖胖,查清楚了,要准备动手了是么?”

(在《旧唐书》对狄仁杰有过一段描写,大意是:“狄身材丰满,面目清俊,善谈笑,衣服不拘节,风度儒雅。”)

狄仁杰闻言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苦笑。

他本来就不胖。

但自从先生管他叫做狄胖胖之后。

书院所有的同辈之人都会管他叫做狄胖胖。

现在回家,连一直喊他乳名的父亲和母亲都改口了。

如今连族里人也都改口了。

也都唤作他胖胖。

他们执着的认为,先生管狄仁杰叫做胖胖,是先生对他最好的祝福。

胖代表着家庭的富贵,胖代表着身体好。

这不是美好祝福是什么?

狄仁杰觉得不是这样的。

他觉得颜先生打量自己的眼神有点吓人。

吓得他总以为是作业有了问题。

作业有墨团?

或是有错别字?

“回先生,弟子准备先查出放火之人,最后再慢慢的逐一清理,准备在接下来的数月时间里就只做这一件事。”

“为什么?”

狄仁杰笑道:“学生准备装傻,装作不知道。

防止他们狗急跳墙,鱼死网破,防止更大的事端发生!”

李元嘉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站起身道:

“很好,不莽撞,有想法,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好了,我回宫了,你这边调查清楚后写折子给皇帝,他还是很在意这件事的!”

狄仁杰弯腰拱手道:“学生记住了!”

李元嘉看了尉霖一眼,淡淡道:

“尉霖,你跟着狄县尉,保护好他的安全,不用管我,我进宫去看十一去!”

“喏!”

长孙涣和崔家郎君一直把李元嘉送到衙门的大门口。

自始至终李元嘉就没有和这两人有太多的交流。

废话都没樱

“你我这么惹人嫌?”

崔格林笑着摇摇头:“非也,依我看徐王这是谨慎。

你没看吴王和魏王不也如此么,真要惹人嫌的是你!”

长孙涣冷哼一声:

“放你崔格林的屁,文德皇后是我姑母,我们是一家人。

若不是你在这里,哪有这么一摊子事情。

徐王不话那是害怕你们“士族之冠”的崔家。

害怕你们连皇子都看不上的崔家。

女儿比公主还尊贵的崔家。”

崔格林望着长孙涣,反唇相讥道:

“外戚!”

一句外戚直接让长孙涣的脸都绿了,冲着崔格林咬牙切齿道:

“傻逼!”

“你傻逼!”

“你才傻逼……”

………

夜色中,两位大族的郎君牵着马互相扎着彼茨心。

身后的仆役护卫全都低着头。

这场面出去谁肯信。

但这两人骂归骂却都很有分寸。

只骂彼此,从未涉及彼茨家人长辈。

到底是“士族之冠”崔家厉害一些。

长孙涣根本就不过他。

不光是学问上的差距,主要还是家族传承上让长孙涣没有过硬的底气。

长孙涣恼怒的举起了手。

崔格林笑道:

“怎么?不过就准备动手了?

来来,扇我,看你长孙涣敢不敢扇我,来来,动手,动手!”

长孙涣恨恨的放下手。

崔格林笑道:“恼羞成怒尔!”

长孙涣咬着牙道:

“我不是不敢扇你,我怕我扇的时候你舔我的手,算了,我忍了!”

喜欢我在大唐位极人臣请大家收藏:(m.132xs.com)我在大唐位极人臣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混血王子的奇异征程 顶尖特工携亿万物资穿七零虐渣渣 求生,开局小木屋,我能具现化 我只是想安静的打怪升级 龙珠:天下无敌贝吉特 时间贩卖店 灵界搅屎棍 开局拐骗大宋将士造反 做皇帝又不会做,只能靠通天代 我在女尊世界组男团 乐动江湖 末世就是肝 锦上 末世:至高武神重生去新手村 我就是个道士,绝对不是特务 谁家魔王会跟勇者一起冒险啊 重生八零:穿书女配的打脸日常 综影视:恋爱脑渣化之路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我一个道士,会点法术怎么了
经典收藏 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 三国演业 大唐:八岁大将军 娘子,请息怒 大乾苏乞儿 长平长平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明末野心家 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 三国:面相太狠被错认为无敌战神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颠覆水浒之梁山我当家 医冠权宦 穿越大宋盛世做皇帝 穿越三国之蛮王传 庶天子 乾宫深帷 带着外挂闯三国 大周极品公子
最近更新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遇事后诸葛亮,重生的阿斗躺赢了 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 九子夺嫡干翻雍正 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 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 我的99位大佬夫人 流华录 日月山河永在!但却在1936? 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 赵聪的一生 李元霸特性,从收甄宓为妹妹开始 重生梁山王伦,弥补所有遗恨 东汉不三国 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 华夏英雄谱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科举:寒门毒士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微微的薇 -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txt下载 -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最新章节 - 我在大唐位极人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