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强悍的战斗力确实动摇了东北军的军心,周有云看向了少帅深刻的感受道了他的退缩之意,在众将走后,周亦云深知,在这样打下去,不光不能阻挡日军,还将消耗抗日力量,在政治和军事的考量中,周亦云感受道了少帅的压力于是周亦云走了过去,站在了少帅身侧,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份沉重。
周亦云洞察到了少帅内心最核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既有爱国抗日的民族大义,也面临着作为一方军事领袖的现实考量—军队是他的根基。周亦云的提议,恰恰为他在“名”与“实”之间找到了一条出路。
于是在深夜的指挥部里,地图上的敌我态势已然分明。周亦云指着锦州城防,对着少帅出了冷静而残酷的判断:
“少帅,是时候认清现实了。以我军现有残破之师,缺乏重武器,若继续困守城,无异于坐以待保锦州,守不住,也不能再这样守下去了。”
周亦云看出了少帅眉宇间深藏的忧虑,接着他走近了沙盘,用一种只有两人能听清的音量,冷静地剖析:
“少帅,死守锦州,玉石俱焚,固然可歌可泣,赢得身后美名。但然后呢?东北将再无成建制的中国军队,三千万父老将彻底沦为亡国奴。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场悲壮的谢幕,而是一颗能持续燃烧、直至将侵略者焚尽的火种。”
他的话,精准地触动了少帅内心最深的顾虑。少帅沉默着,示意他继续下去。
周亦云的手指在沙盘上的山川河流间游走,勾勒出一幅全新的蓝图:“新的部署核心在于 ‘存人失地,蓉皆存’。”
“第一步,金蝉脱壳。 精选一支部队,对外大张旗鼓,宣称誓与锦州共存亡,吸引日军主力。您则率领指挥部及主力,秘密西撤至热河边境的朝阳、凌源一带。簇进可威胁日军侧翼,退可入关休整,是为枢钮。”
“第二步,化整为零。 将主力部队分散,以营、团为单位,派往医巫闾山、松岭等山脉,建立秘密游击根据地。他们的任务不是决战,而是生存、训练、规模出击,让日军寝食难安。”
“第三步,多点开花。 全力支持黄显声的义勇军,并派遣正规军军官加入指导,将游击战火燃遍整个辽宁。同时,秘密联络吉林、黑龙江的抗日力量,告诉他们,东北军没有跑,我们仍在战斗!”
“第四步,舆论制胜。 我们要将‘东北军转入敌后坚持抗战’的消息通电全国。这比‘全军覆没’更能鼓舞国人,也让南京方面无法轻易抛弃我们这支政治与军事力量。”
少帅听着,眼中的犹豫逐渐被锐利的光芒取代。周亦云的规划,不仅保住了东北军的骨血,更将其升华为一面更具号召力的抗日旗帜。他损失的或许是一座锦州城,但赢得的,将是整个抗战中的战略主动和无可撼动的政治地位。
“亦云就按你的办!”少帅终于下定决心,“立即制定详细计划。这盘棋,我们要换个下法,和日本人下到底!”
在第二次军事会议上,周亦云看向了诸人,他适时上前一步,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将领,声音沉稳而有力:
“诸位,伤亡确实惨重,这证明了日军的疯狂与我军将士的英勇。但此刻,我们更需冷静。日军固然强悍,但其三路并进,战线拉长,兵力必然分散,且深入我境,补给线越长,弱点也越多。我们接下来,不应再与敌硬碰硬地争夺一城一地之得失。”
周亦云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向日军几条突出的进攻箭头侧翼道·:“应即刻改变战术,以锦州核心阵地为砧板,以各部机动兵力为铁锤。组织精锐股部队,依托我们对地形的熟悉,日夜不停地袭扰其侧翼与后勤补给线,尤其是北路日军的漫长补给线,正是我们做文章的地方。同时,前线各部转入纵深防御,梯次配置兵力,以空间换取时间,消耗敌军有生力量,等待局势变化。”
“少帅,诸位同袍,这几日的血战证明了两件事:第一,我东北军将士无愧华夏脊梁;第二,日军的火力优势确实不容觑。”他环视在场将领,“但若继续如此死守硬拼,无异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我二十万将士,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接着指挥棒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弧线道:“以正面阵地,实施纵深防御。各部以营、连为单位,依托辽西丘陵地形,展开层层阻击、昼夜袭扰。”
他特别指向几条交通要道:“尤其要发挥我军骑兵优势,切断日军补给线。黄显声将军组织的义勇军熟悉地形,正可开展敌后破袭。”
“我们要把锦州周边变成日军的泥潭,”周亦云斩钉截铁地,“让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代价,用空间换取时间,以拓形阻击日军,迟滞日军的进攻速度。
少帅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就按周先生的办。传令各部,立即转入机动防御作战!”
命令迅速传达到各前沿阵地。曾经死守每一寸土地的东北军开始变换战术,像潮水般有序后撤,化整为零,融入辽西连绵的丘陵与村落郑
在北路日军的前进过程中战士们以排,连为单位潜伏在枯草丛中,专打日军的军官与通讯兵。每当日军大队人马试图渡河,对岸便会响起冷枪,迫使对方一再推迟推进日程。
在打虎山残存的阵地上,守军不再固守战壕,而是趁夜撤出,在日军必经之路两侧的山脊布设伏击圈。待敌军先头部队通过时,手榴弹与机枪火力从多个方向倾泻而下,打完即走,绝不停留。
更让日军头疼的是黄显声的义勇军。这些本地子弟兵趁着夜色破坏铁轨、剪断电话线,甚至突袭日军的后勤兵站。一名被俘的日军后勤军官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仿佛在与影子作战,每夜都有人消失……”
坂垣征四郎在沈阳参谋部接到前线战报时,愤怒地拍碎了桌上的茶杯:“八嘎!他们为什么不堂堂正正地决战?!”原本计划七攻占锦州的作战地图上,代表日军推进的红色箭头仿佛陷入泥潭,举步维艰。
喜欢我的元帅生涯请大家收藏:(m.132xs.com)我的元帅生涯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