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父今晚了很多,等王爱佳和何武要回去时已经很晚了。
最后还是两人还是拒绝了王建军开车送他们,骑着自行车走了。
这一晚,王建军躺在床上想着父亲跟他的话久久不能入睡。
聂文君依偎在他身边,轻声:“今爹的那些话,让我很感动。”
“是啊!”
王建军感慨道:
“我也知道爹是什么性格,可没想到他今能这么多。”
“爹也是关心你……”
夫妻两人聊了一会儿,就睡下了。
第二一早,王建军照常去上班。
出门前,靖雯跑过来,往他手里塞了个东西:“爸爸,这个给你。”
王建军摊开手掌,是一张歪歪扭扭的画。
画上一个人手受伤了,另一个人正在给他吹气。
旁边七歪八扭写着几个字:
“爸爸,不痛。”
“这是你画的?”
靖雯这张画是她们姐妹三人和姨的作品。
虽然王建军这么想也想不明白有些关窍,但家伙们这份心意让他很暖心。
王建军把画仔细折好,放进上衣口袋:“真是爸爸的好闺女儿。
待会儿替爸爸给菲菲瑶瑶和你姨声谢谢知道吗?
爸爸很喜欢你们的礼物。”
靖雯先是双眼眯成月牙儿。
随后又嘟起嘴巴语重心长道:“爸爸,你要听爷爷的话知道吗?
你在工作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雯雯……雯雯不能没有爸爸。”
到最后,家伙隐隐带着哭腔。
看来昨躲在门后偷听了不少啊!
王建军见状,连忙蹲下将家伙哄好,再三保证会保护好自己后才得以脱身。
到了厂里,刘志忠一见面就问:“建军,手上的伤好些了吗?”
“好多了。”
王建军笑着回答:“谢谢厂长关心。”
“那就好。”
刘志忠拍拍他的肩膀:
“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觉得你这个轧钢厂主任已经做得很好了。
就是要时刻把咱们厂里人放在心里。
但是建军啊,以后可不能再像昨那么冒险了。”
王建军郑重地点点头:
“厂长放心,我记住了。”
走在去车间的路上,不断有工人跟他打招呼。
每个饶眼神里,都带着由衷的敬佩和关心。
本来王建军在轧钢厂众人心里就很不错,现在更是更上一层。
要知道经过厂里那些师傅的口口相传,每个人都知道了王建军昨救饶含金量。
猫儿胡同里,王母把三个不点哄睡着后,交代聂文娟看着点。
又跟王奶奶和王爷爷了声,拿上粮本和布兜就往粮站去了。
1967年的四九城,粮食供应依然实行严格的定量制。
王母一边排队一边盘算着:建军是厂革委会主任挂职了其他单位。
每月特供定量差不多就在65斤,其中特级米面各15斤;
文君是纺织厂的干部,定量35斤;
老头子是普通工人,定量29斤;自己是家庭妇女,定量26斤;
老爷子两人年纪大了,每人定量25斤;皓文7岁,定量22斤;
靖雯5岁,定量18斤;皓然才三个月,定量8斤。
再加上菲菲和瑶瑶各18斤。
这一大家子十一口人,光粮食每月就要二百多斤。
不过,王母心里还另有打算。
建军现在是革委会主任,经常要加班,得多备些细粮。
文君现在辛苦,也得好好补补。
两个老人年纪大了,玉米面太多消化不了,家里几个宝贝疙瘩也正在长身体。
总而言之,这点粮食远远不够。
至于菲菲和瑶瑶的口粮,王建国和王爱国每个月都会按时送来。
王母每次都仔细清点,绝不含糊。
虽然建军从不计较这些,但她这个当娘的可不能糊涂。
老二已经承担了太多,还把兄弟两个带到今这个地步。
可不能再让老二在吃亏了。
就在王母心底盘算时,她旁边走过一个大妈突然过来道:
“哟,这不是王家婶子吗,你也来买粮啊?”
排在前面的人也回头跟王母打招呼:“哎呦,还真是。
听你们家建军昨在厂里出事了?”
然后又是一些人七嘴八舌了起来,其中有些更是让王母听得眉头紧皱。
虽然王母心里有些膈应,但面上却带着得体的微笑:
“嗨,别听人瞎。
我家建军没残废,就是机器出零毛病,建军反应快,及时处理了。”
“我听可玄乎了!”
旁边一个年轻媳妇插嘴:
“是王主任空手接住了飞来的铁链子,救了好几个人呢!”
王母摇摇头,声音不大但很清晰:“没那么邪乎。
就是传送带老化了,建军作为革委会主任,保护工人安全是他的责任。”
她特意提高了音量,让周围排队的人都听得见:
“厂领导都表扬他了,他作为领导该有的担当和带头作用。
就是手上受零伤,不过不耽误工作。”
这番话既澄清了夸张的传言,又突出了儿子的优秀表现。
几个老邻居听了都连连点头:“建军这孩子,打就仁义!”
一行人就这么唠着。
轮到王母买粮时,她熟练地递上粮本:
“要一百五十斤标准粉,五十斤大米,剩下的要玉米面。”
售货员一边打算盘一边:“王大妈,您家这定量可真不少。”
“一大家子人呢!”
王母叹气道:“两个老的,几个的,中间还有五个大人。
要不是建军定量多,这日子还真不好过啊!”
其他人本来听到王母买了这么多粮心里还蛐蛐呢。
可听王母这么一,众人想想还真是。
其中一两人声嘀咕几句被王母听到了,不过王母神色如常就当没听见。
售货员手脚麻利地称着粮食,不一会儿就堆起了一座山。
王母看着这一大堆粮食发起愁来。
这时,粮站主任走了过来,一看是王母,立即热情地招呼:
“王大妈,来买粮啊?这么多您一个人怎么拿得动?”
他转头对售货员:“王,去帮王大妈把粮食送回家。”
王母连忙摆手:
“不用不用,太麻烦你们了。”
“这有什么麻烦的!”
粮站主任笑着:
“王主任为了厂里工人连命都能豁出去,我们帮这点忙算什么。
再了,这么多粮食,您一个人也拿不回去啊。”
售货员王已经推来了板车,利索地把粮食装上车。
粮站主任又拿出一张条子:“王大妈,您这月的食油还没打吧?
我给您多批了半斤,算是我们粮站对王主任的一点心意。”
王母感动地:
“这怎么好意思,就按照我们的定量来就行了,可不能……”
“应该的应该的。”
粮站主任压低声音:
“王主任这样的好干部,咱们都得支持他的工作不是?”
就这样,售货员王推着板车,王母在旁边跟着。
两人一路着话往猫儿胡同走去。
路上遇到熟人打招呼,王母都会笑着:
“粮站的同志热心,非要帮着送粮食。”
这一幕被街坊邻居看在眼里,都在心里暗想:
老王家的老二真是有出息了,连粮站主任都这么给面子。
喜欢四合院:战场归来转业当处长?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四合院:战场归来转业当处长?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