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首页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穿越七零年代当绣娘 诱他上瘾,禁欲太子爷秒变嘤嘤怪 仙人有缺 渣女飞起!各色顶级大佬别打了 八零寡嫂诱他成瘾后,前夫回来了 公主为质之踏雪寻梅 诸天之从唐探二开始 穿书六零:拳打恋爱脑脚踢凤凰男 竹马退婚后,孟小姐转身攀高枝 无垢圣主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龙沙紫菀:麻黄汤神化记》上卷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楔子:坎宫风动,疫气锁青冥

东汉建安七年,岁在甲子。秋分刚过,司之气却如脱缰野马,本该收敛的燥金之性未显,反倒是北方坎宫的寒水之气提前三个月涌至人间。黄河北岸的平阴邑,先是洛水结了薄冰,岸边的芦苇一夜白头,接着便有灰白色的风裹着冰碴子掠过田畴,所过之处,豆荚炸裂,棉桃僵缩,连最耐冻的冬麦都蔫了叶片,像是被抽走了魂魄。

邑中老人们裹着棉袄蹲在墙根,望着叹:“五运六气乱了套喽。冬至才该有的‘水冰地坼’,如今秋分就来了,这是要收人气呢。”话未落音,便见有孩童捂着胸口蹲在地上,脸憋得青紫,喉咙里发出“嘶嘶”声,像是风灌进了破陶管;晨起挑水的壮汉,走到井边突然栽倒,牙关紧咬,浑身抽搐,摸上去却冰得像块寒玉,连呼气都带着白霜。

最先察觉到不对劲的是邑东的“守真堂”。堂主云岐子年过半百,发髻上总插着根紫菀花枝——那是他年轻时在终南山采药,遇见过一位化形的药仙所赠,能“辨四时之气,识百草之魂”。这日清晨,他刚推开药堂木门,就见门槛上卧着只冻僵的乌鸦,翅膀还保持着挣扎的姿势,羽毛上凝着细碎的冰粒。云岐子伸手探其腹,只觉一股阴寒之气顺着指尖窜上来,直透膻中穴,惊得他猛地缩回手:“此非寻常冬寒,是‘戾气夹寒’,从皮毛而入,直逼肺卫,要锁闭人身的阳气呢。”

第一卷:寒邪蚀骨,桂枝难透冰

守真堂的药香,三日内便浓得化不开。云岐子的案几上,脉枕换了又换,每个来诊的病患,手刚搭上脉,他的眉头便要皱紧三分。

第一个重症是城西的瓦匠王二。此人前日在城墙根砌砖,被一阵“白毛风”扫过,当晚便发起病来。云岐子见他蜷缩在诊榻上,盖着三床棉被仍瑟瑟发抖,嘴唇乌青,话时牙齿打颤:“云……云先生,我……我骨头缝里像塞了冰碴子,喘……喘不上气……”伸手摸其额头,竟无半分热意,再看舌苔,白腻如霜,脉来浮紧,像手指按在绷紧的琴弦上,刚触即弹开。

“此为寒邪束表,阳气被遏。”云岐子提笔写下“太阳伤寒表实证”,取桂枝三钱、生姜五片、大枣三枚,嘱其“水煎温服,覆被取汗”。桂枝性温味辛,归心、肺、膀胱经,本是解表散寒的良药,能引阳气达于肌表,往年对付风寒,往往一剂便效。

可次日清晨,王二的婆娘哭着拍响药堂门:“先生救命!当家的喝了药,汗没出来半滴,反倒咳得更凶了,痰像墨汁似的,堵在喉咙里咽不下、咳不出!”云岐子赶到王家,只见王二趴在炕沿,每咳一声都震得炕桌发颤,胸腔里像是有团乱草在搅动,皮肤干得发亮,用指甲划一下,竟留道白痕。

这日午后,又来个病患,是个放牛娃,才十二岁,却咳得背都驼了。云岐子见他虽年幼,症状却与王二如出一辙:无汗、恶寒、咳喘、脉浮紧,只是舌尖多零红,显是寒邪郁久,已有化热之兆。他换了方子,加了两钱紫苏叶,想借紫苏的辛温发散之力助桂枝解表,可药喝下去,放牛娃只打了两个喷嚏,依旧咳得撕心裂肺。

入夜,云岐子坐在灯下翻《黄帝内经》,指尖划过“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眉头拧成个疙瘩。为何桂枝之力竟透不过这层寒邪?他望着窗外被寒风刮得噼啪响的竹帘,忽然想起师父曾:“气有厚薄,力有刚柔。若寒邪如坚冰,非烈火不能融;若表闭如铁锁,非利斧不能开。”桂枝性温,却偏“柔”,对付寻常风寒尚可,遇上这般“戾气夹寒”,怕是力道不足。

第二卷:龙沙初见,单骑易惊奔

七日后,平阴邑的疫情愈发凶险。东街的李屠户,前日还挥着刀剁骨头,昨日便倒在肉案旁,浑身僵硬如尸,唯胸口尚有微弱起伏,喉咙里的痰鸣声隔着半条街都能听见;南巷的绣娘,本是细声细气的人,此刻却咳喘得像个老烟枪,绣绷上的丝线都被咳出的痰染黑了。

云岐子的药篓里,桂枝已用去大半,可收效者十中无一。他决定亲自上山采药,想寻一味“性烈、气猛”的草药,能破开这层坚冰似的寒邪。

平阴邑北有座青龙山,山阴处多生耐寒草木。云岐子背着药篓,踩着薄冰往山深处走,紫菀花枝在发髻上微微颤动,似在指引方向。行至一处背风的石崖下,忽见石缝里钻出几丛奇特的草:茎秆细长,带着节,像缩的竹枝,叶片呈针状,摸上去糙得扎手,凑近闻,一股辛烈之气直冲鼻腔,呛得他打了个喷嚏,却奇异地觉得胸口闷滞之感松快了些。

“这是……龙沙?”云岐子想起《神农本草经》里的记载,“麻黄,一名龙沙,味辛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他心翼翼挖起一株,根茎黄褐,须根细密,断面呈黄白色,细看竟有朱砂点似的纹理——这是辛温之药聚气的征兆。

回到药堂,正好碰上城西的货郎张五求医。张五前日在渡口接货,被寒风灌了个满怀,此刻高热虽无,却恶寒如疟,咳喘时连腰都直不起来,脉浮紧如弓弦。云岐子寻思:“龙沙辛温峻烈,归肺与膀胱经,肺主皮毛,膀胱主表,正好直击病所。”便取了三钱麻黄,单独煎煮,嘱张五趁热喝下。

张五喝药半个时辰后,忽然浑身燥热,额头渗出汗珠,咳喘竟真的轻了些。云岐子正欣喜,却见张五突然捂住胸口,脸色发白:“先生,我……我心慌得厉害,像揣了只兔子,跳得快要出来了!”

云岐子心头一沉,再诊其脉,浮紧之象稍减,却添了几分躁动,像受惊的野马。他猛然醒悟:“龙沙之力虽猛,却如单骑冲阵,一往无前,却无约束。发汗太过,耗伤阳气,反致心悸。”急忙取来甘草,浓煎一碗让张五喝下。甘草味甘性平,能调和诸药,缓急止痛,正如良相调和阴阳,张五喝了半碗,心悸便渐渐平复,只是汗出不止,反倒添了些乏力。

次日,云岐子又用单味麻黄试治了两个轻症病患,皆是如此:发汗虽快,却难持久,且多有心慌、汗出太过之弊。他望着药篓里的麻黄,叹道:“此药如烈马,能破坚冰,却需缰绳约束,否则反伤主人。”

第三卷:樵翁授诀,草木有君臣

寒邪最盛的那几日,云岐子夜夜难眠。他将麻黄与桂枝放在一处,反复端详:麻黄如锐士,性烈善攻;桂枝似良将,温通能守。若二者同用,会不会“攻守相济”?他试着配了个方子:麻黄三钱,桂枝二钱,水煎服。

试用于李屠户时,效果果然好了些:李屠户汗出匀了些,咳喘也轻了,但痰仍多,喉咙里总像有痰粘住,咳不净。云岐子寻思:“肺主宣发肃降,寒邪束肺,宣发不行,肃降亦受阻。麻黄能宣,却少了助肺肃降之药。”

这日傍晚,药堂来了位特殊的病人——青龙山的老樵夫石伯。石伯常年在山中砍柴,浑身是劲,此刻却拄着柴刀进来,咳嗽得背都驼了。“云先生,”他喘着气,“前日在山涧砍柴,被冰雾裹了,回来就成这样。我家老婆子给我煮零‘山货汤’,喝了稍好,却总觉得差口气。”

“哦?什么山货汤?”云岐子来了兴致。

石伯咧嘴笑,露出豁聊门牙:“就是龙沙,加零桂树枝,还有山杏的核——砸开取仁,再放把甜草根。龙沙发得猛,桂树枝能暖身子,山杏仁能顺气,甜草根喝着舒服,不呛嗓子。”

“山杏仁……甜草根……”云岐子眼前一亮。杏仁味苦性温,归肺与大肠经,能降气止咳平喘,正好助肺肃降,与麻黄的“宣发”形成“一宣一降”,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甜草根便是甘草,味甘能和,既能调和麻黄、桂枝的辛烈之性,又能顾护脾胃,防止攻伐太过。

他急忙追问:“这方子是怎么想来的?”

石伯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苗舔着锅底,映得他脸上沟壑分明:“祖辈传的呗。山里人遇着‘锁喉风’(风寒咳喘),都知道龙沙能发汗,但单喝像被火燎;加了桂枝,就像添了柴,火能烧得稳;杏仁是‘顺气丸’,痰再多也能顺下去;甘草是‘和事蜡,让药味不冲,喝着熨帖。去年我侄子得这病,脸紫得像茄子,喝了三剂,汗出得透,痰也顺了,扛着柴能爬三里山路。”

云岐子抚掌道:“妙哉!此乃‘君臣佐使’之理啊!麻黄发汗解表为君,桂枝助阳通经为臣,杏仁降气平喘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四味相伍,如千军万马,有攻有守,有进有退,方能破寒邪而不伤正,发郁热而不耗津。”

他忽然想起《素问·至真要大论》职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原来这朴素的民间智慧,竟与医典暗合。所谓“七情和合”,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之力;麻黄与杏仁相使为用,宣降相因;甘草与诸药相和,制其峻烈——这不正是“相须、相使、相和”的典范吗?

第四卷:初试合方,寒雾渐开痕

得了石伯的启发,云岐子连夜调配药方。他取麻黄三钱为君,桂枝二钱为臣,杏仁三钱为佐,甘草一钱为使,按“君一臣二佐三使四”的比例配伍,仔细称量后,放入陶壶中,加“甘澜水”(来回扬过的水,能助药力上行)煎煮。药香袅袅升起,不再是单味麻黄的冲烈,也非桂枝的温软,而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气息,闻之竟让人心神安定。

首诊用此方的是南巷的绣娘。绣娘已病了十日,咳喘不止,夜不能寐,连针线都拿不稳。云岐子让她温服汤药后,覆被静养。半个时辰后,绣娘的贴身丫鬟来报:“先生,我家姑娘身上发暖,像揣了个炭炉,后背微微出汗了!”又过一个时辰,丫鬟再报:“咳喘轻了,能整句话了,还喝了半碗粥呢!”

次日清晨,绣娘亲自来谢。虽面色仍有几分苍白,却已能稳步行走,话声音虽轻,却不似往日那般气促:“先生的药真神!昨夜汗出得匀匀的,像春雨润田,咳出来的痰也稀了,竟睡了个安稳觉。”云岐子再诊其脉,浮紧之象已减,如弓弦稍缓,舌苔白腻也淡了些。

接着,他又用此方治好了货郎张五。张五喝药后,汗出适度,心悸未再发作,咳喘平息,第三日便挑着货担走街串巷了。最让人振奋的是李屠户,他本已神志昏沉,云岐子将药液慢慢灌下,两日后,竟能睁开眼睛,痰鸣声渐消,手指也能微微动弹——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守真堂前的老槐树下,渐渐有了笑语。痊愈的病患带着自家种的蔬菜来谢,云先生的“四味汤”是“救命神药”。云岐子却望着药臼里的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对弟子们:“非药神也,是草木有灵,应时而生,应病而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睦;寒者热之,虚者补之,此乃医道。麻黄生于寒地,得辛温之性,能破冬寒;桂枝采于春枝,得生发之气,能助阳气;杏仁收于秋实,得肃降之能,能平咳喘;甘草生于原野,得中和之味,能调诸药。四药合和,顺应人,方能奏效。”

他取来纸笔,在《守真堂医案》上写下:“建安七年,甲子岁,寒水过盛,戾气犯表,致平阴大疫。证见恶寒无汗,咳喘脉紧,此太阳伤寒表实证也。拟方:麻黄三钱,桂枝二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温服,覆被取汗。此方宣肺解表,散寒平喘,药后汗出热退,咳喘自平。”

窗外,寒风依旧,却似少了几分戾气。云岐子发髻上的紫菀花枝轻轻摇曳,仿佛在预示着,这场人与寒邪的较量,才刚刚揭开序幕——而这剂初成的“四味汤”,还需在更多病案中,淬炼出更精准的锋芒。

(上卷终)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凡人仙途 综武:我为阎君,执掌生死 诡异复苏:开局掌控黑火 回首十年萧瑟处-琅琊榜前传 恐怖复苏,万灵之夜 取消我高考?研发六代战机震惊科学界! 凡人的平凡一生 乐动江湖 认长公主为义母后,全家追悔莫及 明撩暗恋!霍律师下手轻点 T台上的管家先生 大国工业,从可控核聚变开始 小小寻仙路 我就是个道士,绝对不是特务 灵界搅屎棍 镇守天渊十万年,你要灭我家族? 家族修仙:我的修为等于子嗣之和 乡村悠闲,我靠捕鱼发了家 在蜡笔小新的平凡生活 开局觉醒十尾,召唤天碍震星!
经典收藏 叫你读心,不是把我当电视机 断绝关系后,我觉醒神体你哭啥 容后传 在你心上狂野生长 穿成农家寡妇,带闺蜜养崽致富 铠甲:病毒爆发,开局最强幽冥魔 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 在乡村爱情当村支书 叶罗丽之碎魂 星爸萌宝的奇妙旅行 无垢圣主 逃荒之路遇王爷 混元典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大哥爱吃醋,佛系主播被迫端水 真假千金:我在七零搞事业 开局卖侄女?极品小姑靠系统暴富 天娇九命猫 哀牢山的活死人 超神之蓝星崛起,以科技铸造长生
最近更新 小可怜手持判官笔,全网求我消怨 咸鱼崩人设后成了顶流 疯批母女在年代逆袭 七零:随军辣媳带飞大院暴富逆袭 卷王魔女从不认输 仵作生香 超人的赛亚人弟弟 极致问道 一人:开局冥狗,我给全性喂岩浆 神魔之念 飞升回来后,我开的农庄爆火了 开局发现一座灵石矿,螺旋起飞 五旬老太在八零,干翻全场渣夫逆子! 墨香策山河 空间潇洒,这是她的人生 快穿:宿主她总在偷偷装神明 哪吒游历记之闯各个世界 四合院:我努力给全院戴帽子 重生:回到家乡打鬼子 死遁归来,禁欲佛子为我带崽三年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