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府的春日总是来得格外鲜活,护民所外的柳枝抽出新绿,刚开市的通商集市上,西域的羊毛毯与中原的青瓷摆件并排陈列,商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在暖风中,连空气里都飘着葡萄干与桂花糕的甜香。
陈文瀚刚与伊思玛仪敲定新一批茶叶的运输路线,便见韦宝拽着个金发碧眼的异域男子匆匆跑来,男子身着黑色鹅绒外套,领口绣着银色花纹,手里捧着一本厚重的皮质册子,身后还跟着两名扛着铁箱的随从,与集市上的中原服饰格格不入。
“帮主!这洋人他叫啥‘马塔罗森’,是从‘大不列颠’来的,要找‘东方最强的领导者’,我看他八成是来跟卡文迪抢‘最洋气’名头的!”韦宝边边打量马塔罗森的外套,伸手想去摸领口的花纹,却被对方礼貌地避开。
马塔罗森上前一步,微微躬身,用生硬却流利的中原话自我介绍:“尊敬的陈帮主,我是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使者马塔罗森,奉女王之命前来东方,希望能与贵地建立贸易往来,将东方的丝绸、瓷器与茶叶运往我们的国度,也为你们带来西方的‘新世界’——蒸汽机、钟表与科学典籍。”他着打开手中的册子,里面画满了复杂的机械图纸,还有船只航行的路线图,“这是我们的蒸汽船设计图,它比你们的帆船更快、更稳,能让货物在海上安全航校”
卡文迪听闻消息赶来,看到马塔罗森手中的图纸,眼中闪过惊讶:“你来自大不列颠?我曾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书籍中见过这个国度,你们的航海技术与机械制造确实厉害。”他指着图纸上的齿轮结构,“这个设计与我们的剑术杠杆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力学提升效率。”
马塔罗森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懂西方技术的人,顿时来了兴致,与卡文迪凑在一起讨论起来。陈文瀚则接过册子,仔细翻阅,图纸上的蒸汽机车、纺纱机虽看似简陋,却透着创新的巧思,而航海路线图更是详细标注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线,连沿途的港口与季风规律都一一列明。
“贸易往来我们欢迎,但‘新世界’的技术,还需亲眼见识才能判断。”陈文瀚合上册子,“不如先在集市上搭建一个展示区,让百姓们看看你们的钟表与机械,也让我们了解这些技术是否真能帮到大家。”
马塔罗森欣然同意,当即让随从打开铁箱,取出一台黄铜钟表与一个型蒸汽机模型。钟表的指针在齿轮带动下精准转动,报时声清脆悦耳,引得百姓们围拢过来,纷纷伸手触摸,好奇地询问原理;蒸汽机模型点燃煤炭后,活塞在蒸汽推动下来回运动,竟能带动轮子转动,连李存义都忍不住感叹:“不用人力就能动,这东西要是用来抽水、磨面,能省不少力气!”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西方技术感兴趣。一名老木匠皱着眉摇头:“我们的水车、水磨用了几百年,靠靠水也能干活,这铁疙瘩又费煤炭又占地方,哪有我们的工具实用?”旁边的农妇也附和:“钟表虽准,可我们看日头、听鸡叫也能知道时辰,花银子买这东西不值当。”
马塔罗森听到议论,脸上露出些许尴尬。卡文迪上前解围:“任何技术都需要适应本地需求,比如这蒸汽机,若能改成用柴火代替煤炭,再缩体积,或许就能用来灌溉农田;钟表若能做得更巧、便宜,也能方便商贩记账。”他转头对马塔罗森,“东方百姓更看重实用与性价比,你们的技术若想落地,得先贴合这里的生活。”
陈文瀚也点头:“就像西域的葡萄美酒,要搭配中原的夜光杯才更受欢迎;你们的机械技术,也得融入中原的生产生活,才能真正被接受。不如我们合作,让你的工匠与中原的能工巧匠一起改良这些技术,做出适合百姓使用的工具。”
马塔罗森茅塞顿开,当即答应下来。接下来的几日,集市上的展示区变成了“中西工坊”,西方工匠与中原木匠、铁匠围在一起,讨论如何改良蒸汽机——他们用陶瓷代替部分黄铜零件降低成本,用秸秆混合煤炭提高燃烧效率;钟表匠则与玉器匠人合作,将玉石镶嵌在钟表外壳上,做出既有西方精准又有东方美感的“玉面钟表”,很快便吸引了不少商贩订购。
叶问带着女弟子来工坊参观时,正好看到工匠们改良纺纱机。原本需要人力摇动的纺纱机,在加装了型蒸汽机后,一次能纺出三根线,效率提升了三倍。“这东西若能推广到农家,女子们纺纱就不用再熬夜了。”叶问轻声,还让弟子记下改良方法,准备教给周边村寨的农妇。
韦宝则对马塔罗森带来的望远镜产生了兴趣,他拿着望远镜眺望远处的青岩山,兴奋地喊道:“能看到山顶的石头!以后用来侦查敌情,再也不怕敌人偷偷摸过来了!”马塔罗森见状,便将望远镜送给韦宝,还教他如何调整焦距,两人竟成了“忘年交”,时常凑在一起讨论西方的航海故事。
一日午后,马塔罗森邀请陈文瀚、卡文迪等惹上他带来的三桅帆船。船停靠在平阳府附近的港口,桅杆高耸入云,船身装有铜制火炮,船舱内还配备良航用的罗盘与文钟。“这船能容纳两百人,载货量是你们帆船的五倍,还能抵御海上风暴。”马塔罗森站在甲板上,指着远处的海面,“若我们开通定期航线,从东方到欧洲的时间能缩短一半,丝绸、茶叶越西方,就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陈文瀚望着辽阔的海面,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想起通商集市上的欢声笑语,如今海上航线的开通,或许能让东方与西方的交流更加便捷。“但贸易往来,不能只看重利益。”他转头对马塔罗森,“我们希望的是平等互利,既要让中原的商品走向西方,也要让西方的技术真正惠及东方百姓,而不是成为掠夺资源的工具。”
马塔罗森郑重点头:“我明白。女王派我来,不仅是为了贸易,更是为了建立友谊。你们的‘护民’理念让我敬佩,以后我们会尊重东方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姿态开展合作。”
夕阳西下,帆船返航时,海面上波光粼粼。卡文迪站在甲板上,对陈文瀚:“马塔罗森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与商品,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像我们的剑术与中原武学可以互补,西方的机械技术与中原的工艺也能结合,创造出更好的东西。”
陈文瀚望着远方的平阳府,集市上的灯火已渐渐亮起,隐约能听到商贩的吆喝声与孩童的笑声。他知道,马塔罗森的到来,为平阳府打开了一扇通往西方的新窗口,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马塔罗森”来到这里,带来不同的文化与技术。但无论如何,只要坚守“护民”的初心,保持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就能在交流中找到共赢的道路。
回到集市时,“中西工坊”的工匠们还在忙碌,改良后的型蒸汽机已能带动水车抽水,围观的百姓们纷纷拍手叫好;玉面钟表前围满了订购的商贩,连张阿婆都来凑热闹,想给远在洛阳的孙子买一个,“让他看看这洋玩意儿,也知道咱们平阳府现在多热闹。”
马塔罗森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走到陈文瀚身边,轻声:“我原本以为东方是封闭的‘旧世界’,但在这里,我看到了开放与活力,看到了不同文化的融合。平阳府的‘新世界’,比我想象的更精彩。”
陈文瀚笑着点头,抬头望向夜空,月亮已悄悄升起,月光洒在集市上,映着东西方商品交织的摊位,映着人们欢笑的脸庞。他知道,平阳府的故事还在继续,而马塔罗森带来的“新世界”,终将与这里的土地、这里的百姓融为一体,谱写出更精彩的篇章——关于友谊,关于合作,关于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喜欢鹿鼎记之四十二章经秘闻请大家收藏:(m.132xs.com)鹿鼎记之四十二章经秘闻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