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首页 >> 大唐储君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穿越皇子,无敌兵王 穿越古代,一不小心遇到郡主 逍遥紫衣侯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短视频:震惊诸天万界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天降福星,两岁幼崽炸翻全皇朝 镇狱明王之我的手下都是反贼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开局拐骗大宋将士造反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68章 册封定邦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金册颁来万国朝,恒河渭水共迢迢。曲女城上唐旗展,从此枢接碧霄。”初夏的曲女城,恒河两岸的菩提树叶被热风拂得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一场即将改写历史的盛典。李承乾派遣的册封使团随鸠摩罗率领的竺使团,踏着晨露抵达这座千年古城时,城外的道路早已被百姓挤得水泄不通——他们中既有身披袈裟的僧侣,也有头戴花环的贵族,更多的是捧着香料与鲜花的平民,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期待与敬畏的光芒。

册封使团为首者是礼部尚书魏徵与鸿胪寺卿王玄策,前者手持鎏金铜册,后者捧着镶嵌美玉的印匣,身后跟着两百名身着明光铠的唐兵,甲胄在阳光下反射出威严的金光。那陵提婆王早已率文武百官等候在城外的“迎恩门”,他今日身着特意赶制的唐式紫袍,腰间束着玉带,见使团渐近,竟快步上前,以唐人之礼拱手:“王那陵提婆,恭迎大唐使。”

魏徵目光扫过这位年轻的竺国王,见他虽面带稚气,举止却透着诚恳,微微颔首:“国王陛下不必多礼,我等奉大唐皇帝陛下旨意,前来册封,还请引我等至受册之地。”

受册仪式设在曲女城中心的“梵广场”,广场中央早已搭起高台,台后立着两杆旗杆,一杆空着,另一杆悬挂着绘有莲花宝相的竺王旗。当魏徵与王玄策登上高台时,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数万百姓屏息凝视,连恒河的涛声都仿佛轻了几分。

“竺国王那陵提婆接旨!”魏徵展开鎏金铜册,苍老却洪亮的声音透过广场四周的号角手传遍全城,“大唐皇帝诏曰:竺自古为佛国圣地,与我大唐声教相通,情谊深厚。今国王那陵提婆上表称臣,愿归大唐版图,朕心甚慰。特册封竺为大唐‘竺羁縻州’,以曲女城为治所;封那陵提婆为竺州都督,食邑三千户,赐金印紫绶,仪仗如亲王例。自今往后,竺州需奉大唐正朔,行大唐法度,岁岁朝贡,永为藩屏。钦此!”

那陵提婆王闻言,率文武百官匍匐于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臣那陵提婆,谢大唐皇帝陛下隆恩!愿以毕生之力,守护竺州,永为大唐臣子!”话音落时,广场上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百姓们挥舞着手中的鲜花,将香料撒向空中,香气与恒河的水汽交织,弥漫在曲女城的上空。

王玄策上前一步,将印匣捧至那陵提婆王面前。印匣打开的瞬间,一枚三寸见方的金印映入眼帘,印纽为蹲龙造型,印面刻着“竺州都督印”六个篆字,边角还饰有唐式缠枝纹。那陵提婆王双手接过金印,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却似有一股暖流从掌心涌向心底——这枚印玺,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竺与大唐血脉相连的见证。

“请都督大人升大唐旗帜!”王玄策高声道。两名唐兵手捧一面鲜红的旗帜走上高台,旗面中央是金色的龙纹,四周缀着十二道流苏。当那陵提婆王亲手将唐旗升起,与竺王旗在恒河畔并肩飘扬时,广场上的僧侣们齐声念起祈福的梵文,乐师奏响了融合唐乐与梵音的《共荣曲》,连空中都掠过一群白鹭,绕着双旗盘旋三圈,仿佛在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册封仪式结束后,那陵提婆王在新落成的州衙设宴款待使团。这座州衙完全仿照长安的县衙规制建造,门前立着唐式的石狮,院内植着从大唐移栽的槐树,正堂的匾额上书“勤政爱民”四个汉字,是那陵提婆王亲笔所书,虽笔力尚浅,却透着认真。

“使请看,”那陵提婆王指着堂内悬挂的《竺州舆图》,图上用红笔标出了与吐蕃、波斯接壤的边界,“王已按大唐制度,将竺分为十二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县丞一人,皆是从通晓汉学的竺贵族中选拔。只是户籍与赋税制度尚未完善,还请使指点。”

魏徵取出随身携带的《大唐户籍法》与《租庸调法》抄本,递给他:“都督可依此修订。户籍需注明百姓的姓名、年龄、田产,赋税可按‘每丁每年纳粟二石,绢二丈’的标准,再结合竺的物产稍作调整,比如可用胡椒、宝石折算部分绢帛。”

王玄策补充道:“陛下特意嘱咐,竺州可保留佛教寺院的免税特权,但寺院需登记僧众人数与土地数量,不得隐瞒。此外,可效仿大唐设立‘州学’,教授汉文与唐律,待学子学成,可送往长安参加科举。”

那陵提婆王听得连连点头,命人取来笔墨,将要点一一记下,忽然想起一事:“王欲请大唐派遣法官前来,指导竺州制定《唐梵合律》,既保留竺的佛教戒律,又融入大唐的刑法,不知可否?”

“此事易耳,”魏徵笑道,“陛下早已考虑到这点,待我等回长安后,便选派三名精通律法的官员前来,与都督共同编订法典。”

席间,那陵提婆王还展示了按唐制打造的仪仗——包括金瓜、钺斧、朝镫等十二件器物,连侍从的服饰都换成了唐式的圆领袍。他举杯向使团敬酒,眼中满是憧憬:“王此生最大的愿望,便是能亲赴长安,朝拜大唐皇帝陛下,亲眼看看朱雀大街的繁华,大慈恩寺的佛塔。”

“都督若有此意,可在明年朝贡时一同前往,”魏徵举杯回敬,“陛下定会欣然应允。长安的百姓,也定会像今日曲女城的百姓一般,欢迎都督的到来。”

宴至深夜,恒河的涛声从窗隙渗入,与堂内的欢声笑语交织。那陵提婆王忽然屏退左右,对魏徵与王玄策深施一礼:“王有一不情之请——竺州的历法仍用旧制,与大唐相差三日,恳请使赐大唐历法,从今往后,竺州的节庆、农耕,皆依唐历而校”

王玄策取出一本《大衍历》递给他:“此乃陛下命僧一行大师新编的历法,精准推算二十四节气,都督可即刻推校至于佛教节日,如佛诞节、腊八节,可仍按竺旧历,以示对信仰的尊重。”

那陵提婆王双手接过历法,如获至宝,郑重地放在怀中:“王明白了。从今往后,竺州‘奉唐历以敬,守佛理以安民’,定不负陛下的信任。”

次日,使团在那陵提婆王的陪同下参观曲女城。他们看到,街头的店铺已开始用汉字标注招牌,“唐梵酒肆”“汉式布庄”的幌子随风摇曳;工匠们正在打造唐式的曲辕犁,准备推广至各县;连孩童们都在吟诵刚学会的《三字经》,稚嫩的声音里混着梵语的尾音,却别有一番韵味。

“再过数年,这里定会如长安一般繁华。”王玄策望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魏徵点头:“陛下常,‘王者无外,下一家’。今日见此情景,方知此言不虚。”

当册封使团启程返回长安时,那陵提婆王率全城百姓送至恒河畔。他捧着一封写给李承乾的亲笔信,信中写道:“臣那陵提婆愿以恒河为誓,竺州永为大唐之土,臣子孙后代,必效忠于大唐,若有二心,诛地灭。”

船行渐远,曲女城的轮廓渐渐模糊,但那面在恒河畔飘扬的唐旗,却始终清晰可见。魏徵站在船头,望着那抹鲜红,忽然明白,李承乾当年力主以文明融合而非武力征服竺,是何等远见——当一面旗帜能让异域百姓发自内心地敬仰,当一种制度能让远邦自愿效仿,这才是真正的“定邦”之道。而曲女城的归唐,不仅是版图的扩张,更是文明的胜利,如恒河与渭水,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汇作一脉奔流不息的洪流。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大唐储君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在蜡笔小新的平凡生活 顶尖特工携亿万物资穿七零虐渣渣 我一个道士,会点法术怎么了 万界比武场 青囊尸衣 穿越大孝子,我灭人满门 火影:不一样的轮回眼 锦幄初温 众仙俯首 重生之一生一世 八零:炮灰真千金嫁未来大佬 发现妻子出轨,我选择摆烂 回首十年萧瑟处-琅琊榜前传 凡人的平凡一生 末世:至高武神重生去新手村 鹰视狼顾 求生,开局小木屋,我能具现化 特殊事件专案组 影视诸天从流金开始 灵界搅屎棍
经典收藏 戏说嬴政 颠覆水浒之梁山我当家 战神军医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 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镇国王侯 带着外挂闯三国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我一个藩王,有十万重骑怎么了? 军工:让你修炮,你把威力提升百倍? 大顺县太爷 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重文轻武:我诗仙的身份瞒不住了 乱世:开局截胡战神未婚妻 [综漫]血槽为零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驱魔人道士
最近更新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康熙正史 赤潮覆清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四国争霸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大秦哀歌 我的AI我来养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穿越古代,靠卖猪头肉养活儿女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 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 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 尘埃山 我的餐馆通古代 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 穿越大唐,开局搬空国公府!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