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首页 >> 大唐储君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穿越大孝子,我灭人满门 带着外挂闯三国 逍遥紫衣侯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我也是皇叔 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戏说嬴政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79章 文脉永续 丰碑永存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历书同轨记春秋,画卷长留万古流。碑苑双碑凝汉梵,丰碑无语照千秋。”长安的暮冬,秘阁内烛火通明,一幅长达十丈的画卷正缓缓展开——画中,长安的朱雀大街与曲女城的恒河码头交相辉映,大唐的工匠与竺的画师并肩制瓷,儒师在州学讲授《论语》时,佛陀像前的香炉正袅袅生烟。这便是李敬玄与竺画师阿罗憾耗时三年完成的《唐梵文明图》,而在秘阁的另一侧,僧一行与瞿昙罗编撰的《唐梵通历》已修订完毕,即将送往梵州。当笔墨与历法交织,当画卷与碑石共存,李承乾时期的唐梵交融,正化作跨越时空的文明印记,在历史长河中悄然凝固。

《唐梵通历》的编撰,始于一场星夜论道。那日,僧一行与瞿昙罗在太史局观星台观测木星运行,发现两国的星象记录虽表述不同,数据却惊人吻合。瞿昙罗忽道:“历法若只行于一方,终是偏狭。何不编一部通历,让大唐与梵州共用,既守唐之节气,又存梵之星象?”僧一行深以为然,当即上奏李承乾,获旨允准。

编撰通历的过程,是一场智慧的对话。僧一行坚持保留大唐的二十四节气,认为“农时依节气而行,关乎民生”;瞿昙罗则主张纳入竺的“九曜”运行规律,理由是“星象可定吉凶,关乎信仰”。两人争执不下时,便到观星台实测验证——当发现清明时节,梵州的恒河两岸恰是“黄莺初啼,稻秧始插”,与长安的物候相合,便将节气与星象并列标注。最终成书的《唐梵通历》中,“立春”条下既写“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又注“木星行至娄宿,梵历称‘梵初醒’”;“冬至”旁既记“日南至,影长一丈三尺”,又录“太阳入摩羯宫,梵俗谓‘万物归藏’”。

通历修成那日,李承乾亲自作序:“历者,载光阴,记寒暑,亦系民心。今唐梵通历,非为齐一时辰,实为证两邦共沐日月,同守道。”他命人将通历译成梵文,与汉文版本一同刊刻,在大唐与梵州同步推校梵州的农夫用通历指导春耕时,发现唐之“谷雨”恰是播种赤稻的最佳时机;长安的僧侣查阅通历时,能精准算出梵州佛诞节的日期,两国民众在翻阅同一本历书时,忽然懂得“我们仰望的,原是同一轮日月”。

几乎同时,《唐梵文明图》的绘制也进入尾声。李敬玄是文坛宿老,擅长勾勒大唐风物;阿罗憾则是竺画圣,精于描绘梵地风情。两人约定“各绘所长,互补所短”——李敬玄画长安的朱雀大街时,阿罗憾便在街角添一座的佛龛;阿罗憾绘恒河的沐浴节时,李敬玄便在岸边加几名唐商的身影。画卷分三卷:“佛理同辉”绘玄奘顶骨舍利入梵、菩提伽耶共修佛殿;“技艺共融”画瓷窑并烧唐梵瓷、州学同授汉梵文;“民生相依”则录圩田共耕、商路同护的日常景象。

最动饶是画卷的细节:一名竺学子在双语册上批注《论语》,笔尖悬在“仁”字上方,而他身后的书架上,《金刚经》与《诗经》并排而放;曲女城的市集上,唐商用梵语讨价还价,竺妇人则用唐式算筹清点香料,货架上的青瓷碗,外侧是越窑的莲纹,内侧刻着梵文“吉祥”。阿罗憾在画跋中写道:“初绘时,觉唐梵殊异;终了时,方知万物同源。”

当《唐梵文明图》送入秘阁,那陵提婆王在曲女城修建的“唐梵碑苑”也已落成。碑苑选址于大唐护国寺旁,占地十亩,沿中轴线排列着三十余通石碑,皆用汉梵双语镌刻。第一碑是李承乾的册封诏书,字迹拓自原件,庄严雄浑;第二碑录两国互赠典籍名录,从《千金方》到《阿闼婆吠陀》,共列三百余种;第三碑刻“唐梵合律”的条文,“十恶”罪名旁注着对应的佛教戒律……每一碑都是一段历史,每一石都见证交融。

碑苑的尽头,立着两尊等身雕像。左侧是李承乾,身着唐式龙袍,左手按剑,右手持卷,目光望向西方;右侧是那陵提婆王,身披唐式紫袍,左手握佛经,右手抚碑,视线投向东方。两尊雕像肩并肩,脚下的基座刻着汉梵双语“永为一家”,字缝间已生出几株细草,仿佛时光在悄然见证。

雕像揭幕那日,那陵提婆王率梵州百姓举行盛大祭典。他在碑前诵读祭文:“昔者,唐梵隔万里,音信难通;今者,碑石连两邦,文脉永续。此非一人之功,实睦使然——人心向和,文明方兴。”祭文毕,僧侣们用汉梵双语念硕心经》,声浪掠过碑廊,与长安秘阁内展开的《唐梵文明图》遥遥呼应。

消息传到长安,李承乾命人将《唐梵文明图》与《唐梵通历》的真迹送入秘阁,与“唐梵碑苑”的拓片一同收藏,立下规矩:“凡后世帝王,需每三十年检视一次,若通历仍孝画卷未损、碑石不朽,便知唐梵之好未绝。”他还特意将那陵提婆王赠送的“唐梵瓷瓶”置于秘阁中央,瓶身的龙纹与飞纹在烛火下交融,恰如这一室的文脉。

这年冬至,李承乾在御书房翻阅《唐梵文明图》的副本,李象侍立一旁。“你看这画中的孩童,”李承乾指着卷尾的场景——一名唐童与一名梵童在恒河畔共放风筝,风筝一面画着龙,一面绘着莲花,“他们或许不知长安与曲女城相隔万里,却能一同嬉笑。这便是文脉永续的意义:不必让所有人都记得册封、结媚细节,只需让后世知道,曾有两个文明,像这样笑着走到过一起。”

李象点头:“就像碑苑的雕像,不言不语,却能让千百年后的人看见,唐梵曾‘永为一家’。”

数年后,李承乾与那陵提婆王相继离世,但《唐梵通历》仍在两国推行,《唐梵文明图》的摹本在丝路各国流传,唐梵碑苑的碑石虽经风雨侵蚀,“永为一家”的字迹却愈发清晰。有西域商人路过碑苑,见雕像并肩而立,不解其意,当地老者便指着恒河道:“就像这河水,一半来自雪山,一半汇入海洋,本就不分彼此。”

又过百年,梵州的州学里,学子们仍在用双语册研读《论语》;长安的太史局中,文学家依旧参照《唐梵通历》观测星象;而秘阁的《唐梵文明图》前,常有年轻的画师驻足临摹,试图读懂画中跨越时空的微笑。

这便是文明交融的终极形态:不是一方吞噬另一方,而是像《唐梵通历》中的节气与星象,彼此映照;像《唐梵文明图》里的唐梵工匠,并肩协作;像碑苑的雕像,沉默而立,却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永为一家”的温暖。当岁月流逝,王朝更迭,唯有这些笔墨、历法、画卷、碑石,会带着李承乾时期的唐梵记忆,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抹永不褪色的青白之光。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大唐储君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慕君已久,愿君长宁 选手太老六,周姐呆妹气疯了 镇守天渊十万年,你要灭我家族? 锦上 大国工业,从可控核聚变开始 末世就是肝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谁懂啊?糊咖退圈后读兽语翻红了 龙珠:天下无敌贝吉特 我就是个道士,绝对不是特务 小小寻仙路 蓄谋已久,陆律师持证上岗 全网封杀进央妈,综艺杀穿娱乐圈 念化星河 恐怖复苏,万灵之夜 天道天骄 末世:别人求生,我肆意妄为 宠妃生存全靠苟,陛下却想天长地久 第一玩家 家族修仙:我的修为等于子嗣之和
经典收藏 大乾苏乞儿 穿越大孝子,我灭人满门 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 十国行周 朕不吃这一套 医冠权宦 嘻哈史诗看古今 大唐秦公子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大明:最强锦衣卫,屠戮百官 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 太子凶猛 嘉靖好大儿 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 镇国王侯 大明小财神 变种人的日常生活[综英美]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最近更新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大宋:让你抗金,没让你造反啊? 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 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 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 水煮大明 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 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 带着DeepSeek闯大明 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 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神话版三国 回到东汉当赵云 我的餐馆通古代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 大唐储君txt下载 - 大唐储君最新章节 - 大唐储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