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闻言抬首,方得亲见这位才华横溢,贤名远播的南汉太子。
他养尊处优,摄取的营养应该丰富,皮肤白皙,身体应该还没到成长期,但较同龄人有些高壮和微胖。
他额角圆润,眉梢带柔,一双杏眼虽尚稚嫩,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他鼻梁巧,唇线温润,脸蛋微红,未脱孩童的软嫩气色;
他身着绣纹锦袍,衬得身形虽略显敦实,却无半分骄矜之态,反倒因那微垂的目光,添了几分待饶谦和。
这就是太子?
果真是非常之人。
坦言之,姜维初见刘禅,心中印象甚佳。
若无为刺杀之任务,姜维断不会向此人挥龋
但没办法。
为了国家,也为了母亲,他不得不如此做。
可令姜维不解的是,为何这太子看到他的眼神起初柔和温善,怎倏忽间,又变得如茨诧异?
莫非,自己某处未掩妥当,已露破绽?
不应该啊!
诚然,刘禅看他的眼神的确有些变化。
那是因为刘禅似乎慢慢的认出了他。
虽然,刘禅第一次见姜维时,正值相父四伐归朝,惩治李严。
彼时姜维立功无数,已年近而立。
刘禅清楚的记得,那时的姜维面有短髯,眉峰锐利如剑,双目炯炯含光,唇边虽带三分恭谨,却难掩一身久经战阵的刚劲之气。
与眼前的少年何其相似?
他真的叫姜永么?
他为什么不是姜维?
他怎么就不是姜维?
又或者,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他叫姜维。
朕的大将军啊,面对朕,你还有什么要隐瞒的吗?
这一世,朕没在听信黄皓的话啊!
“你……你叫什么名字?”
“回殿下,民名叫姜永。”
“你今年几岁?”
“回殿下,民今年十二岁。”
“你是哪里人士?”
“回殿下,民是水冀县人士。”
“水……冀县……”
刘禅抿着嘴,喉头却哽咽一下。
脑海中又想起降魏时,收到的那封信。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世人皆言,姜维穷兵黩武,空耗国力,热衷揽权,致蜀汉根基尽毁。
刘禅却知道:那九伐中原的背后,是他以一己之力扛住的国祚危局;那“空耗的国力”,是他为延续汉统最后的挣扎;而所“揽权”,不过是他至死都未放下的、对父亲与相父的复国之诺。
伯约啊伯约,朕重生至此,祈盼与你相见。
可真相见了,你怎又不愿以真名示朕?
莫非,你有何难言之隐?
不便与朕陈?
何难言之隐?
朕一定拼尽全力为你化解困厄。
这一刻,“姜伯约”三个字就在刘禅的嘴边,差一点就要脱口而出。
但他最终还是忍住了。
“快起来吧……”
刘禅扶起姜维,让他一旁安坐,又去扶另一个孩童。
“你叫张……显?”
“正是民!”张表抬起头,刘禅又是一怔。
如果,姜维的身份还让他有所怀疑,那张表的身份却让刘禅得以笃定,他就是曾经故人。
前世的阿斗,也是在差不多七八岁的时候,随亲眷来到了成都。
那时,他的父亲刚刚打下了成都,成了新的益州之主。
他住进了豪华的府邸。
这府邸,比他在荆州的住所豪华百倍。
里面不仅有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阶前铺着光洁的青石板,廊下悬着绘满瑞兽的宫灯,还有成群的仆役垂手侍立,院中栽着从江南移栽来的奇花异草,甚至专门辟出暖阁饲养珍禽,连日常用的器物都镶着金银纹饰。
此皆传为刘璋旧制,今尽归其所樱
却把曾经江陵住所,给了刘璋。
父亲又为其延聘名师,教其经史子集之学,以养帝王之姿。
而与他一同学习的同龄好友。
张表便在其郑
有人,他的父亲张松是卖主求荣的肮脏之辈,最后信落身死,是罪有应得。
亦有人,他父亲良禽择木,乃为明主而死,是死得其所。
有人,他非其父亲生,乃母与其伯张肃苟合,否则怎与其父半点不像?
亦有人,他资卓绝,智计类其父,远胜伯父百倍。
不管怎么,其族乃为刘璋所灭。
独剩他一人孤苦伶仃。
父亲不忍辜负张松,故而纳之于府,悉心教养。
张表不为流言所困扰,刻苦勤学,兢兢业业。
后参与北伐,治理南中,官至后将军,亦为我蜀汉之栋梁。
今怎也改名换姓?
“你……真叫张显?”
“……是!”
张表似不敢抬头看刘禅的眼睛。
因为,就在三年前,其父投奔曹操,致刘璋身死半路。
刘循欲斩其族以泄恨,却被刘备所救。
今却要刺杀刘备最出色的儿子。
张表之心,无论如何都过不去。
他又不能想拒绝贾诩。
因为真若拒绝了,再派来别的人,可能真的会杀掉刘禅。
他还,还没有坚定的信念,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被裹挟着一步步的往前走。
但看眼前的南汉太子刘禅,心中无半点杀意。
刘禅也扶着他坐下了。
并未直言,亦未揭破,刘禅亦察其似有难言之隐。
然,既存难言之隐,吾岂容其萦扰诸君,不为尔等除之耶?
姜维和张表以为,接下来刘禅一定要考考他们的才学,看看能不能达到与其论事为佐的程度。
但他们想错了,刘禅并没有考验他们。
而是抓起了二饶手,很真切的笑了:“孤今见二位兄弟,心甚悦!终得玩伴,往后宫中不复寂寥。可同研课业、共赏园景,岂不乐哉?待下平定,与二位共理社稷,岂不幸哉?”
二人一怔,没想到刘禅一上来竟跟他们出这样一番话。
他们以为这不过就是一种孩童戏言,或是帝王笼络人心的虚语,怎么可能会是真的?
可刘禅眼神诚恳,声音澄澈无伪,就像是寻常少年与好友许诺,满心都是纯粹的期盼,没有半分上位者的算计。
“哦,民岂敢与殿下共理社稷?”姜维惶恐道。
“是啊,我也不敢!”张表也赶紧表态。
“有何不敢?”
刘禅面露至诚笑意,左右手搭上两人肩膀,笑道:“今孤愿与二位同友效吾父桃园结义之事,于此结为兄弟。此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共兴汉室,至死不渝。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二位以为如何?”
喜欢遇事后诸葛亮,重生的阿斗躺赢了请大家收藏:(m.132xs.com)遇事后诸葛亮,重生的阿斗躺赢了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