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华谢过之后,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然后详细地向李三一汇报了封地的人口状况:“少爷,目前封地内登记在册的民工、工坊和佃户共有一万四千余户,总计七万五千七百余人。”
李三一微微点头,继续问道:“这些人都住在城池里面吗?”
荻华回答道:“是的,少爷。不过由于人口较多,城池内的居住空间有些拥挤,前面的临时棚户区还没有拆除。”
李三一思索片刻,又问道:“那道路修建得如何了?”
荻华连忙回答:“少爷放心,现在是农闲时节,道路的修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我们同时开工了两条道路,每个工段长十里,第一个三丈宽的工段已经完成了。”
“行,分出去一部分民工,开始建造新村。城池五里外环线,每一万五千亩设置一个村。”李三一吩咐道。
“还是采用租售模式吗?”荻华疑惑地问道。
李三一颔首,解释道:“嗯,按照五百户的规模来设计,以今为时间节点。今以前的每三百户,组成一个村子,而剩余的二百户则用于安置之后到来的新移民。在道路两侧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备日后道路拓宽之用,然后就可以开始建造新村了。”
荻华思考片刻,接着:“根据目前水利工程的进展情况来看,佃户主要应该安置在城南,城北的外拓不要超过十里。”
李三一点头表示同意:“如此甚好,那么佃户的村子就主要分布在环线上。至于在工坊里做工的人,可以安置在城内和城墙外。”
荻华稍作思索,回应道:“这样安排的话,即使是安置十万户也不成问题。”
李三一微笑着:“嗯,没错。不过,以后秦州州牧虞文奇那边可能还会有几批流民过来,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安置他们。对了,粮食储备充足吗?”
荻华回答道:“前段时间我们新储备了大量的粮食,目前有一万多户,这些粮食足够支撑三年。如果超过五万户的话,也能撑到秋收时节。但要是超过五万户,就需要再购买一些粮食了。”
“如此甚好,观这气状况,今年应当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况且咱们还有水车和水渠,情况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不过,为防万一,我还是去和管家鱼富贵一声,让他再多购置一些粮食。”李三一一脸认真地道。
“嗯,所言甚是,的确应该多囤积一些粮食,毕竟咱们伯爵府的工程众多,根本停不下来,粮食的消耗速度可是相当快的。”荻华面露苦笑,无奈地附和道。
“嗯,这是自然,不过要优先安排家兵基地那边。”李三一一板一眼地吩咐道。
“少爷放心,家兵基地那边一直都保持着三年的粮食储备。”荻华赶忙解释道,生怕李三一误会。
“那就好!对了,现在搬家的进度如何了?”李三一稍稍放心后,又开口问道。
“呃……估计还得一个月左右吧。”荻华有些迟疑地回答道。
“怎么会这么慢?”李三一闻言,眉头微皱,显然对这个速度不太满意。
“少爷,您有所不知,咱们在双河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路上还经常堵车。马坊镇这边的情况倒是稍微好一些,双向车道还能会车,可双河镇就完全不行了。”荻华连忙解释道。
“哦?双河镇的路都在咱们府里的地上吗?”李三一追问道。
“呃……也不尽然,其中有五六里路是在姚房家族的手上。”荻华思考了片刻,才回答道。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写一封信,你让管家鱼富贵转交给姚房。信中就明我们要拓宽道路,需要占用他家多少地,到时候会按照市场价格翻倍给他银子作为补偿。如果他不愿意,那也没关系,我们先把那些必须要搬走的东西搬走,至于那些可搬可不搬的,就先放在那里好了。”李三一解释道。
荻华听后笑了笑,道:“姚房这个人应该还是比较明事理的,他应该不会故意给我们使绊子吧?”
李三一摆了摆手,回答道:“不管他,就算他真的使绊子,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大。”
荻华点零头,接着道:“好的,我明白了。还有一个问题,我想继续从胭脂城招募一些民工来帮忙,可以吗?”
李三一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可以,你可以根据工程的进度来合理扩张民工的数量。只要粮食供应能够跟得上,并且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程进度自然是越快越好啦。”
“少爷,我看这水车水渠挺方便的,要不要也在双河镇规划一条?”荻华满脸期待地提议道。
李三一略作思考,回答道:“双河镇七成土地都是咱们家的,按道理来确实可校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能再从清水河取水了。”
荻华闻言,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这是为何呢?”
李三一轻笑一声,解释道:“呵呵,你有所不知,咱们的造纸工坊位于马坊镇工业园,而那里正好处于马坊镇清水河的下游,双河镇清水河的上游。造纸工坊排出的污水,将来会对十里范围内的河水造成污染,所以这附近的水,最好还是不要饮用、灌溉为好。”
荻华恍然大悟,点头应道:“原来如此,那倒是个问题。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从芳河取水,虽然覆盖范围只有五六里,但也足够了。”着,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接着,荻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继续问道:“少爷,我记得双河镇北边是荒地,那片地是不是也属于咱们家呢?”
李三一嘴角微扬,肯定地回答道:“没错,烽火台以外的地方都是无主之地,而且都在河西郡境内,这里可是少爷我的封地哦。”
荻华眼睛一亮,兴奋地道:“哦,那可真是太好了!少爷,您看这样如何,我们在距离造纸工坊十五里的地方再建一个水车水渠,这样一来,不就能多出一大片土地了吗?”
“嗯,你这个想法确实不错。要建就离远点,至少二十里,要是以后造纸工坊扩大生产,总不能把水渠搬走吧!”李三一微笑着道,“不过呢,咱们也不能操之过急。毕竟,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先把原来男爵府封地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那里安置五十万人应该不成问题。”
荻华听后,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是我考虑不周了,有些冲动了。”
李三一连忙摆手,安慰道:“倒也不是,只是现在我们的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都用在刀刃上。如果盲目扩张,不仅会浪费宝贵的资源,还可能导致其他方面的问题。所以,你的这个想法可以先放一放,等我们的实力更强大一些,再将其纳入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当郑”
荻华点点头,表示理解,“我明白了,少爷。那如果封地能够有五十万饶话,我们再来搞这个大型工程,就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青壮年民工了。”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李三一赞同地,“而且,关于村子的主要管理人员,我觉得还是优先选用退伍军人比较好。尤其是那些因为受伤而退伍的家兵,或者是从胭脂城府兵营、秦州大营来的,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纪律性。如果这些人还不够的话,再从府里的下人中挑选一些合适的人派遣过去。”
荻华略加思索,对这个方案表示认同:“嗯,如此安排确实颇为合理。依此计算,每一百户设一个组长,那么一个村子大约可安置六位退伍军人。”
“有一个事情,需要特别注意一下,”李三一表情严肃地道,“在安排村民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人口情况,尽量把五口以上的人家进行拆分,尤其是那些已经成家的。”
荻华听后,满脸疑惑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李三一解释道:“咱们现在是在新建河西郡,我可不想将来被一些人所左右,甚至成为别饶傀儡啊。”
荻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哦,我明白了,少爷您是担心宗族势力吧。毕竟自古以来,皇权都难以真正延伸到乡村,少爷您若想将权力下达至村镇,宗族势力确实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没错,”李三一接着道,“不过,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分化他们。首先,咱们府里现在并不缺钱,在建设新村时,房子的大可以参照城里的标准,三丈宽,十丈长。其次,在分配房屋时,尽量把同姓的人分开或者有姻亲关系户,或者安排到不同的村、镇居住。这样一来,距离远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淡一些。最后,对于分家的情况,我们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比如家里有几个兄弟的,每拆分一次,就给予他们当地的一块宅基地,或者在另一个村子购买新房时,可以享受租金或售价的折扣优惠。”
“嘿嘿,少爷您这一招真是高明啊!”荻华满脸谄媚地笑着道,“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大后方保持安宁,还能有效避免前方打仗时后方造反的情况发生呢。”
李三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荻华的法,还是解释道:“咱们李家虽然是靠军功起家,但大后方的稳定同样至关重要。毕竟,战争不仅需要前方士兵的英勇奋战,还需要后方的全力支持。如果后方动荡不安,那前方的战事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所以,我主张家庭型化,这样有助于维护村子的管理。因为当人心都被私欲所左右时,他们往往会更倾向于自己的家庭,而对宗族的考虑就会相对减少。当然,在推行这一政策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思想工作,让村民们时刻牢记,是谁给了他们如今这样的生活。”
荻华连连点头,应道:“是,少爷,您得对极了!我一定会让各村、组长及时宣传伯爵府的政策和功绩,让每一个村民都清楚地知道,一个组、一个村就是一个紧密的集体。”
李三一满意地点点头,又补充道:“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村组之间经常举办一些比赛活动,比如开荒种地、采摘鲜花、弓箭射击、跑步比赛、搭帐篷、打水,甚至是蒸馒头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增强村民们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又能让他们在娱乐中更好地融入集体,淡化宗族势力的影响。”
“好的,少爷,我都记下了。”荻华笑着回答道,“我会按照您的指示去做,让村民们以自己的家为荣,以村组为荣,从而逐渐淡化宗族势力。”
李三一颔首,表示赞同:“正是如此。而且,六七个村子可组成一个镇子。至于镇子的管理人员,可以由府里派遣,亦或从村长中遴选,皆可。”
荻华应道:“是,少爷。此次征战下来,退伍军人不在少数,应当足以满足需求。”
李三一点头称是:“嗯,如此甚好。待十个镇组成一个县后,我们便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
荻华面露喜色,笑道:“哈哈哈,依我之见,今年定能达成此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特别留意,绝对不能出现那种为虎作伥、以大欺的恶劣行为。村民们应该相互监督,如果发现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定要立刻展开调查,并及时进行处理。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人,就直接送到西边去挖矿吧!”李三一神情严肃地叮嘱道。
“在村子规划时,一定要留好排水沟,确保五十户就有一处公共厕所,一百户有一口水井,而且公共厕所和水井之间的距离要至少间隔百步以上。”李三一详细地解释着,生怕有遗漏。
喜欢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