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集:立雪求师
破庙的蛛网被晨露浸得发亮,双经渡正将整理好的《温疟辨证要略》逐页叠起,指尖划过秋燥相兼温疟,当以桑杏汤合白虎汤加减的字迹时,忽闻身后传来布料摩擦地面的轻响。
他回头时,药农之子正跪在冰凉的泥地上,粗布裤膝头沾着昨夜的雨痕。少年脊背挺得笔直,双手捧着那本被翻得起毛边的《本草便读》,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先生,弟子知道西行路有沙暴,有饿狼,还有......喉结滚了滚,他忽然将额头重重磕在地上,青砖扬起细的尘灰,可弟子更知道,虢州城的药香会散,渡心碑的字迹会褪,只有把您的本事学透了,才能让更多人......
双经渡放下手中的麻纸,晨光从破庙的窗棂斜切进来,刚好落在少年汗湿的发梢上。这半年来,他看着这孩子从只会辨认七种草药,到能按《内经》五运六气推断药材采收时节;从把当任务,到会悄悄把自家晒的柿饼塞进贫病者怀里。
你可知双经相济的第一要义?双经渡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晨露的清润。
少年猛地抬头,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水汽:是《内经》医身,《金刚经》医心?
知困双经渡蹲下身,捡起他掉落的《本草便读》,书页间夹着片压平的紫苏叶,去年你采错麻黄,让风寒患者汗出不止,那是药石之困;前日老妇骂你黄毛子懂什么生死,那是人心之困。西行路上,这样的困局只会更多。
少年的脸瞬间涨红,去年那桩事他记了整整一年。那日他把麻黄当桂枝采回来,若不是双经渡深夜查房时发现药渣有异,那位本就体虚的老汉怕是熬不过后半夜。
弟子不怕困。他咬着下唇,指腹摩挲着裤缝上的补丁,我爹临终前,药农的手不能只认钱,得认得出哪株草能救命。先生,您教我的不仅是认草,是让草......让道理钻进人心里去。
破庙外传来药碾转动的吱呀声,老妇正帮着新收的学徒碾制青蒿。双经渡望着少年眼里跳动的光,忽然想起三年前在终南山遇见的那位老道长。当时他为解《金刚经》应无所住的疑惑,在雪地里跪了整整一夜,直到道长住于众生苦难,便是不住,才茅塞顿开。
随我来。双经渡起身往庙后走,少年连忙爬起来跟上,裤脚的泥点在青砖上拖出细碎的痕迹。庙后是片荒地,去年双经渡在此种了些药用植物,此刻篱墙边的忍冬正抽出新绿。
《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草木尚且知应时而生,双经渡指着一株刚冒芽的防风,医者若只守着旧方,便如寒冬的枯枝,救不了春日的病。他转头看向少年,你若随我西行,第一件要学的,便是把这虢州的方子忘了。
少年愣住了:忘了?可那些方子救了好多人......
黄河到了河西,河道会变;温疟到了沙漠,症状会变。双经渡拾起一块瓦片,在地上画了个简易的经络图,就像这足少阳经,在中原人身上多治头痛,到了常骑马的胡人身上,或许就得治膝痛。他擦掉图上的二字,执方不如执理,你懂吗?
少年盯着地上的经络图,忽然想起上个月有个西域商人来求医,浑身关节痛,按寻常痹症方子治了半月无效,还是双经渡加了些当地产的锁阳才好转。当时他只当是巧合,此刻才恍然——原来先生早已在教他的道理。
弟子懂了。他再次跪下,这次腰弯得更低,弟子不求记住方子,只求学会先生看地、看人心的法子。
风从篱墙间钻过,吹得忍冬的新叶沙沙作响。双经渡望着少年被晨光拉长的身影,想起自己初拜师时,也是这般揣着一腔懵懂的热忱。那时师父:医道如渡河,船是《内经》,桨是慈悲,彼岸不是功名,是众生离苦。
起来吧。双经渡伸手将他扶起,少年的掌心滚烫,带着常年采药磨出的厚茧,从今日起,你便剑
随安?
随遇而安,随众生不安而不安。双经渡看着他眼里闪烁的光,何时你能在沙暴里辨得出药材,在刀光下静得下心脉,才算真正懂了这两个字。
随安用力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递过去:先生,这是我娘留下的平安绳,是当年在大慈恩寺求的......布包里是根红绳系着的菩提子,边角已被摩挲得发亮,您带上,就当......就当弟子替虢州百姓陪着您。
双经渡接过平安绳,菩提子的温润透过指尖传来。他将绳系在手腕上,红绳在素色僧袍映衬下格外醒目。远处传来医棚方向的喧哗,新的患者来了,随安下意识就想往那边跑,却被双经渡按住肩膀。
记住,往后你既是医者,也是行者。双经渡的声音里带着期许,脚下的路,和眼前的病,同样重要。
随安望着先生手腕上的红绳,忽然觉得那不仅是根平安绳,更像条无形的线,一头系着虢州的药香,一头连着未知的远方。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已闻到河西走廊的风沙气息——那里有等着被医治的病痛,更有等着被他学会的道理。
只是不知这初入师门的第一课,会在西行路上遇到怎样的考验?且看下集分解。
喜欢双经问渡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双经问渡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