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坐在政务厅的长桌主位,面前摊开一叠文书。烛火映在纸面上,字迹清晰。她翻过一页,眉头微皱。昨日晨会时,书记官已将北境商队的报告列进议程,但她更关注另一件事——改革推行首周的执行情况。
工部递来的三份水利修缮案被原路退回,理由写着“未见新规实施细则”。刑部两名地方监察使申请启用“直报通道”,却被上级以“尚待批示”压下。这些不是意外,也不是疏忽。她让人把所有延误案例整理出来,标注责任人姓名与部门。名单不长,但集中在几个老官署。
她没话,只让书记官去召几位年轻参事。他们来自基层,清楚下面的声音。
“民间已有议论。”一位参事,“有人王室急着改,官府却不动。”
“还有人,新法乱政,迟早出事。”
艾琳听完,合上记录本。她知道,阻力来了。不是质疑,而是行动上的拖延。不是反对,而是故意卡住流程。这种抵抗比争论更危险,因为它不动声色,却能让一切停摆。
她起身,走向偏殿书房。路上遇到一名女官,低声禀报:“有几位老臣昨夜在侧厅密谈,提到‘祖制不可违’。”
艾琳点头,没停下脚步。
书房内,几位保守官员已在等候。都是五旬以上,任职多年。工部主事陈元年资最深,两鬓斑白,脸上刻着常年伏案的疲惫。他见到艾琳,行礼时动作缓慢,带着一丝刻意的恭敬。
“你们都知道我找你们来做什么。”艾琳坐下,开门见山。
陈元低头:“属下不知。”
“工部三案退回,刑部直报受阻,这不是巧合。”她,“你们觉得新规太急,怕出错。可旧规拖死人,你们看不见?”
陈元抬起头:“制度存在百年,自有其理。贸然改动,恐生乱象。”
“那你,某村户籍文书滞留四个月,灾粮发不下去,三人饿病而亡,这叫稳定?”艾琳盯着他,“要是你家亲戚在里面,你还信这套话?”
陈元嘴唇动了动,没出声。
另一位刑部老臣开口:“我们并非反对改革,只是需循序渐进。一步跨太大,底下跟不上。”
“跟不上就教。”艾琳,“筹备组已设过渡期,会派人协助各部适应。你们不愿学,不能拦着别人办正事。”
她站起身,在桌前踱步。
“上次会议,有人问监督谁来管。现在我告诉你们——百姓来管。审批时限公示,积压文书排名贴在宫门外。哪个部门拖得久,全城都看得见。”
几位官员脸色变了。
“这……岂不让官体蒙羞?”
“官体不该靠隐瞒维持。”艾琳,“效率不是羞耻,拖延才是。”
她看向陈元:“你若真为百姓着想,就该推动落实。而不是躲在‘祖制’后面,当个绊脚石。”
陈元握紧拳头,声音发沉:“我为王国效力三十年,从无差错。如今却被成阻碍?”
“过去没错,不代表现在能停。”艾琳语气缓了些,“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怕权力削弱,怕地位不保。但我要的是办事的人,不是守旧的人。愿意改的,我支持。不肯动的,位置会让给能干的。”
屋里安静下来。
她没再逼迫,而是让两位年轻参事进来,讲述边镇如何用限时办结制三调拨军粮,救下百名伤兵。一个县令甚至靠预审岗,十清理了三年积案。
“他们能做到,你们为什么不能?”
有韧头,有人皱眉。陈元始终没再开口,但神情松动。
艾琳最后:“改革不是废规矩,是让规矩活起来。你们可以选择跟上,也可以选择被淘汰。但从今起,不会再有人替你们挡责任。”
谈话结束,官员们陆续离开。艾琳留在书房,批阅一批新送来的农务文书。这些是首批走“紧急事务直报通道”的案例,涉及春耕种子调配。每一份都在规定时间内批复完毕。
她看完最后一份,抬头对书记官:“工部主事陈元,调离实权岗位,转任档案编修。”
书记官一怔:“是否需要通报理由?”
“不必。”她,“让他自己明白。”
消息很快传开。有人震惊,有人暗喜。那些原本观望的官员开始重新考虑立场。当晚,吏部观察使私下找到筹备组成员,表示愿配合试点改革。工部一位副参事主动提交了简化审批流程的建议书。
但也有不同动静。深夜,两名老臣在私宅密会,桌上摊着联名信草稿,标题写着“请暂缓新政以安民心”。一人提笔写下名字,另一韧语:“若她执意推行,我们可用‘象示警’之施压。”
“她不怕这个。”另一人摇头,“但她不敢完全无视朝野舆论。”
“那就让舆论变。”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轻微响动。像是瓦片轻碰。两人警觉抬头,只见帘外黑影一闪,随即恢复寂静。
第二清晨,艾琳巡视归来,在政务厅听取汇报。地方已有反馈,多个县试行预审岗,积案处理速度提升近半。她当众宣读一份表彰令,点名表扬一名县令高效解决三十起纠纷。
她:“不是制度不行,是你不愿学。愿学者已在前行,拒变者终将被淘汰。”
这话传出去后,动摇的人多了两个。但那份联名信,仍在悄悄传递签名。
艾琳坐在长桌尽头,手边放着一份新到的文书。封面盖着工部印鉴,内容是关于西岭工坊区铁器运输许可的申请。她翻开第一页,发现经手人一栏写着一个熟悉的名字——正是昨拒绝直报通道的刑部主官亲信。
她放下笔,轻轻吹熄了桌角的蜡烛。火光熄灭的瞬间,屋外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
喜欢雪灾为奴,逆袭成王请大家收藏:(m.132xs.com)雪灾为奴,逆袭成王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