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同一时间,林枫所率领的专案组全面升级了侦查力度。他们果断地改变了原有的侦查策略,不再将目光局限于王猛的旧有关系网,而是将视野拓展得更为宽广。
专案组将重点放在了那些在王猛垮台后利益遭受重创、同时又具备一定活动能力的“白手套”和特定关系人身上。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专案组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发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猛的表弟。
这位表弟不仅是一家型投资公司的负责人,还在马集镇拥有一家看似平凡无奇的仓库。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自从王猛倒台之后,这个表弟的活动变得异常频繁。
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深入调查,专案组发现这位表弟与“环球优品”的潜逃法人以及物流园冲突中的外地涉黑头目之间,竟然存在着间接的、隐蔽的联系。这些发现让专案组意识到,这个表弟很可能是整个案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他的行为或许隐藏着重要的线索和信息。
林枫毫不犹豫地发出命令:“立刻对该仓库展开秘密搜查!”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揭露这起事件背后的真相。
搜查人员迅速行动,悄无声息地潜入仓库。当灯光照亮这个看似普通的仓库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竟然是大量尚未销售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的商标和包装材料都是伪造的,显然是为了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仓库的角落里,还发现了一些记录资金往来和人员联络的账本和电脑硬盘。这些证据的出现,让整个事件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技术人员立即投入工作,通宵达旦地进行数据恢复和解读。经过紧张的分析,他们发现了一个惊饶事实:这两起事件的始作俑者,正是王猛的表弟!
原来,王猛虽然身陷囹圄,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社会的报复。他通过律师会见,向表弟传递模糊的信息,由其表弟具体执行计划。这个表弟不仅出资支持,还精心策划了这两起事件,目的就是制造混乱,给陈临海制造麻烦,最好能让他和赵东升两败俱伤!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感到愤怒和震惊。王猛及其表弟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是对社会秩序的公然挑衅。林枫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些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还社会一个公道。
主要嫌疑人落网,关键证据被固定,案件取得重大突破!林枫第一时间向陈临海和李卫国做了汇报。
消息也在范围内传开,那些之前还在观望、甚至暗中看好戏的干部,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陈临海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担当表现,加上公安机关如此快速破案,揪出幕后真凶,让他的威信不降反升。
赵东升在得知真相后,心情复杂。他一方面庆幸事件得以澄清,东河区的整体利益保住了;另一方面,他也暗自心惊,陈临海和他手下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执行力,远超他的想象。
他试图在后续的处置中抢夺主导权,比如提议由他来负责对外公布案件侦破结果,但被李卫国以“案情涉及临海同志分管领域,由他统一对外发布更合适”为由婉拒。
在区委的强力支持下,陈临海迅速稳定了局势。市场整治行动雷厉风行,一批问题商户被清理,诚信经营氛围得到强化;物流园整顿方案在赵东升不得不硬着头皮的推进下,也开始艰难起步。笼罩在东河上空的阴霾,似乎正在逐渐散去。
然而,陈临海并没有感到丝毫轻松。他知道,王猛残余势力的这次反扑虽然被挫败,但隐藏在更深处的敌人未必会甘心。
而他与赵东升之间关于发展理念和权力格局的争斗,也绝不会因为这次共同应对危机而结束,反而可能因为彼此了解了对方的韧性和手段,而变得更加隐蔽和激烈。
东河的未来,依然充满了变数和挑战。他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恢复秩序的车流,目光坚定而深远。这场风暴,让他更加清醒,也让他更加坚定。未来的路,还需要他一步步,谨慎而有力地走下去。
案件告破的消息正式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公众对东河区政府和公安机关高效办案的能力给予了肯定,之前汹涌的负面舆情迅速平息,商贸新城的客流量和交易额在经过短暂低谷后,开始强劲反弹。田娇娇在省报上发表了一篇深度报道《东河风暴眼。
从危机应对看治理能力升级》,详细剖析了此次事件处置过程中体现出的政府担当、法治精神和精准施策,为陈临海和东河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省委书记庄卫东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也提到了东河事件,他评价道:“遇到问题不回避,面对矛盾敢担当,查明真相有手段,这体现了基层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 这番不点名的表扬,传递出省委高层的认可态度,让李卫国和陈临海都松了一口气。
省长朱安邦则更关注经济数据的恢复情况,指示有关部门总结东河区“危机后经济快速恢复”的经验。
而在这场风波中,省委副书记李宁国则保持了沉默。赵东升私下向他汇报时,他也只是淡淡地了句:“知道了,把后续工作做好。” 没有人知道这位大佬内心真正的想法,但显然,通过这次事件,他对于陈临海这个“绊脚石”的韧性和能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危机过后,东河区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陈临海凭借其在此次事件中展现出的危机处理能力、担当精神和最终的结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干部群众中的威望,其实际权力和影响力不降反升。
虽然赵东升依然强势,并且掌握着部分资源和话语权,但他试图借此机会一举压倒陈临海的图谋彻底落空。两人进入了一种更加胶着、彼此忌惮又不得不合作的僵持阶段。
区政府内部,那些原本摇摆的中间派,开始更多地倾向于陈临海,因为他们看到了谁才是真正能稳住局面、解决问题的人。
陈临海经过这番锤炼,政治手腕更加成熟。他深知,与赵东升的斗争是长期的,而发展才是硬道理。
他暂时搁置了与赵东升在二期规划上的正面冲突,转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狠抓落实、巩固一期成果、以及推动那些争议较的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用实实在在的发展和民生改善,来积累更雄厚的政治资本。
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在经历了惊涛骇浪之后,选择暂时避开明显的暗礁,巩固船体,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个更适合出击的时机。
东河的故事,在短暂的激烈冲突后,又进入了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新阶段。
喜欢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请大家收藏:(m.132xs.com)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