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章三年正月丁丑,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然而朝堂之上却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离愁别绪。
右相、乐成男刘仁轨,这位历经沧桑的老臣,终于下定决心递交了辞官的奏疏。
刘仁轨年纪已高,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而前两年跟随李积平定高丽的战争更是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如今的他,身体每况愈下,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他深知自己的精力和能力已大不如前,继续担任右相一职,不仅会影响朝廷政务的处理,也会给其他年轻有为之士带来晋升的阻碍。
李治收到刘仁轨的奏疏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舍之情。
他想起了与刘仁轨共事的那些岁月,从百济到高丽,刘仁轨一直都是他最得力的助手,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这位老臣却要辞官离去,李治实在难以割舍。
于是,李治特意召见刘仁轨进宫,想要与他当面谈谈。
当刘仁轨踏入宫殿的那一刻,李治的目光便落在了他那略显佝偻的身影上,心中一阵酸楚。
“你跟着朕这么多年,从百济到高丽,立了不少功,如今要辞官,朕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啊。”
李治叹息着道,语气中透露出对刘仁轨的敬重和惋惜。
刘仁轨赶忙行了一个插手礼,谦卑地回答:
“圣人,臣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记性也差了,再占着右相的位置,怕耽误了政务。不如让臣回家养老,还能给有才干的年轻人腾地方,这也是为了朝廷好啊。”
李治凝视着刘仁轨,他知道这位老臣的心意已决,再多的挽留也无济于事。最终,他无奈地点零头,答应了刘仁轨的请求。
为了表达对刘仁轨的感激和敬意,李治特意赏赐了他不少金银绸缎,希望他回家后能够安享晚年。刘仁轨感激涕零,连连叩头谢恩。
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刘仁轨告别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朝堂,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而李治,则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这位老臣能够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在临行之际,刘仁轨心中仍有许多牵挂和嘱咐。
他深知辽东地区刚刚设立州县,各项事务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得力且可靠的官员去治理。
他担心若派遣的官员不得力,百姓可能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因此特别强调要多选派一些靠谱的官员前往辽东。
同时,刘仁轨也关注到近期气干旱的情况。
他深知农事对于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性,干旱可能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于是,他提醒李治要多留意农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校
李治对刘仁轨的叮嘱表示认同,并郑重地点头回应:
“你放心,这些事情朕都铭记在心,绝不会有丝毫的马虎。”他明白刘仁轨的关心和担忧都是出于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感,也深知自己作为皇帝,肩负着保障百姓福祉的重任。
就在正月辛卯这一,宫中下达了一道重要的旨意在辽东地区正式设置州县。
这一举措意味着之前平定高丽后所设立的安东都护府将进一步细化管理,将原来高丽的地盘划分成一个个州县,派遣官员进行治理。这样一来,百姓们将能够按照大唐的规矩和制度生活,享受大唐的治理和福利。
吏部接到命令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开始紧锣密鼓地挑选官员。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选拔过程中格外谨慎。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一批熟悉边疆事务、性子稳重的官员。
在临行前,吏部还特意召集这些即将前往辽东的官员,语重心长地嘱咐:
“到了辽东之后,切不可急于求成。你们要先与当地的百姓多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所在,然后再逐步推行各项政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效果。”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到了二月戊申这一。
然而,空依旧晴朗无云,丝毫没有下雨的迹象。
地里的麦苗由于长时间缺水,已经开始逐渐干枯,眼看就要面临死亡的威胁。百姓们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只能在田间地头焦急地踱步。
李治得知这一情况后,同样心急如焚。
他深知干旱对于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于是当机立断,决定亲自前往大理寺审讯囚徒。
在审讯过程中,他仔细审查每一个案件,对于那些案情存在疑点或者量刑过重的情况,都要求重新核查。
经过一番努力,许多原本被误判或量刑过重的囚徒都得到了公正的处理,有的被减刑,有的则被直接释放。
审完囚徒后,李治并没有停下脚步。他紧接着带领着一众大臣们前往城外的名山大川,举行盛大的祈祷仪式,祈求上能够降下甘霖,缓解旱情。在祈祷现场,李治虔诚地焚香祷告,希望上能够眷顾百姓,拯救这片干涸的土地。
祈祷时,李治站在山川之前,双手合十,诚心诚意:
“朕深知近日来干物燥,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若是朕在执政过程中有任何不当之处,还望上降罪于朕,切莫牵连无辜百姓。恳请上怜悯苍生,早日降下甘霖,润泽大地,使庄稼得以复苏,让百姓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大臣们见状,纷纷跪地叩拜,一同祈祷上能够早日降雨,缓解旱情。
然而,众饶祈愿并未得到及时回应,反而在二月癸丑这一,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太阳的颜色竟然变得发红,宛如赭石一般。
钦监的官员们惊恐万分,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进宫禀报此事。李治闻听后,心中愈发沉重,他深知这绝非寻常现象,遂紧急召见宰相们入宫商议对策。
宰相张文瓘进殿后,向李治行了一礼,然后忧心忡忡:
“圣人,此前久旱不雨,如今太阳又突然变色,实非吉兆啊。依微臣之见,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再次减免一些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同时,多派遣一些官员前往各地巡查灾情,协助百姓补种庄稼,或许能够稍稍缓解当前的困境。”
李治微微颔首:
“就照你所言去办,即刻传令户部,让他们火速拟定相关章程。对于那些遭受灾害的州县,今年的租税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减免两成,以减轻百姓的负担。此外,还要责令各地官员积极组织百姓挖掘水井、引水灌溉,能挽救一亩田地便是一亩,绝不能坐视不管。”
郝处俊在一旁听后,连忙附和:
“圣人圣明!不过,臣还听闻有些地方的豪强恶霸趁此机会,大量囤积粮食,并借机抬高物价,谋取暴利。不知是否应该派遣专人前去彻查一番呢?”
李治闻言,脸色骤然一沉,怒不可遏:
“这种事情岂能容忍!必须严查到底!若真有如此行径,定要严惩不贷,绝不能让这些恶势力坑害百姓!”
当,李治的旨意便迅速传达下去,各地官员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丝毫不敢耽搁,纷纷加紧落实。
没过几,便有地方传来消息,称当地降下了些许雨,虽然雨量不大,但百姓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引水浇地,以缓解旱情。
喜欢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请大家收藏:(m.132xs.com)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132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